儂麗彬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人民醫院,云南 廣南 663300
目前,化療仍是多種惡性腫瘤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可通過抗腫瘤藥物的持續使用,達到緩解癥狀、控制病情的目的,以此延長患者的生存期限[1]。但在實際應用中,化療方案的應用多伴有較高的并發癥風險,尤其在老年腫瘤患者中,可導致其免疫力的進一步下降,不僅影響著患者的治療效果,且對其心理狀態及生存質量也造成了較大影響,不利于化療方案的良性開展[2]。因此,針對老年腫瘤患者,實施相對個性化的護理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本文選取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化療的90例老年腫瘤患者,圍繞個性化護理模式進行了報道,可見下文。
1.1患者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化療的90例老年腫瘤患者,以護理模式為依據分為對照組(n=45)與觀察組(n=45)。對照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在60~85歲,平均(72.65±5.15)歲,臨床分期:Ⅲ期22例、Ⅳ期23例,其中胃癌17例、乳腺癌5例、結腸癌15例、其他8例;觀察組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齡在60~86歲,平均(72.70±5.18)歲,臨床分期:Ⅲ期21例、Ⅳ期24例,其中胃癌16例、乳腺癌4例、結腸癌17例、其他8例。兩組病例資料對比,P>0.05。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模式):包括體征監護、飲食護理、用藥干預、病情評估以及健康教育等基礎干預方式。
觀察組(個性化護理模式):(1)臨床評估:結合患者的病情、經濟情況、心理狀態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并以此為依據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2)健康教育:向患者進行疾病及化療等知識的科普教育,強調化療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并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提前進行告知,幫助患者做相應的心理準備,消除且顧慮的同時,增加醫患之間的信任度;(3)睡眠管理:提示規律睡眠對自身健康的重要性,盡量減少其睡前活動,保持舒適安靜的睡眠環境。在夜間進行查房時,盡量減少聲響的產生,避免外界環境的影響。(4)并發癥護理:老年患者在化療過程中多伴有較高的并發癥風險,針對其高危因素(穿刺點感染、藥液外滲、嘔吐等)實施相應的干預措施。
1.3觀察指標
負面情緒(SAS、SDS評分);睡眠質量(QOL評分)及生活質量(PSQI評分);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計量資料行t檢驗對比,計數資料則采用卡方檢驗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
2.1負面情緒的改善效果分析 經過護理后,兩組患者的負面情緒評分(SAS、SDS)均出現顯著下降(P<0.05),且觀察組在護理后的SAS、SDS評分明顯更低(P<0.05)。
2.2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對比 觀察組QOL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而PSQI評分則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QOL評分與PSQI評分對比分)
2.3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對比 [n(%)]
通常情況下,化療方案的療程普遍較長,受到癌性疼痛及頻繁用藥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腫瘤患者多存在抑郁、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其負面狀態往往更為顯著,易導致悲觀、厭世等心理的出現,可引起治療依從性的降低,進而影響其臨床療效及生存質量,不利于化療方案的持續進行。因此,加強老年腫瘤患者的化療護理,是促進其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的重要前提[3]。
通過本次研究可見,觀察組在護理后的 SAS、SDS、PSQ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QOL評分、治療依從性以及護理滿意度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個性化護理模式對化療病例情緒、睡眠、生活質量以及治療依從性等均具有積極的改善作用。
在老年腫瘤患者的化療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模式的應用,可顯著改善老年腫瘤病例在化療過程中的負面情緒,并提升其治療依從性,促進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