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珂 丁敏
濟南醫院,山東 濟南 250013
在現階段來說,老年腦梗死患者死亡率和致殘率較高,同時對人們的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在現階段腦梗死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腦血管循環發生障礙,導致的大腦半球功能受損[1]。同時,在臨床醫學以偏癱作為主要指征病情嚴重的患者可造成缺血區組織部分神經細胞功能發生不同程度的損傷。腦梗死是臨床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其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以及高死亡率等特點,對患者的生存、生活質量水平造成了負面影響,同時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
1.1一般資料 通過選取治療時間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老年腦梗死患者。其中將其分為兩組,每組數量為25例,一組稱為研究的對照組,采用傳統訓練和護理方式。另一組稱為研究的觀察組,采用系統化專科護理方式。對照組的患者年齡在55~75歲之間,其年齡平均值為(65.73±1.24)歲。觀察組的患者年齡在54~76歲之間,其年齡平均值為(66.53±1.36)歲。根據對比兩者相關參數,沒有統計學差異。
1.2方法 對于對照組來說,采用傳統腦梗死患者的理療方式,對其臨床效果進行觀察。
對于觀察組來說,采用系統化專科護理模式。首先應進行系統化專科護理計劃表的制定。通過采用入院介紹、健康宣教、出院護理等多種方式進行護理計劃的制定同時,護士長應通過每天不定時檢查,以此來對護理路徑進行完成。在住院第1天通過幫助患者進行相關住院手術的辦理,并對相關規章制度、科室環境以及主管護士進行介紹,對于責任護士來說,應進行患者的入院評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等。第一,采用心理康復護理。通過對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從而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通過給予患者鼓勵支持,以此來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隨后對康復治療知識進行宣講,幫助患者進行困難的克服,在樹立自信心的情況下,提升康復訓練的效果。第二,通過對患者的肢體功能進行護理和訓練,減少偏癱的致殘率。對于患者來說,良好的姿勢和體位訓練可以使患者的肢體痙攣模式得到改善。通過采用病理預防模式能夠促進其肢體的功能恢復。為了防止患者疼痛應隨時進行自身的調整,從而對患者的體位進行改變,提升訓練及護理功能。第三,克服語言障礙的訓練。在現階段,腦梗死語言障礙是其常有的一種現象,其臨床表現為語言不清同時伴有一定的發音困難。護理人員在此基礎上應給予患者一定的鼓勵,使患者能夠大聲說話,同時采用有趣的話題,激發患者交流的欲望,同時對患者的書寫等能力進行訓練。第四,加強并發癥的護理和觀察,在這個過程中要加強對患者的口腔護理工作,確保腦梗死患者的呼吸通暢,在護理過程中還應注意患者的尿液顏色,采用積極預防性措施的同時,對患者的輸液部位也要注意更換。
1.3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臨床滿意度和生活質量評定。(2)兩組患者腦功能和肢體功能比較。
通過對對照組和觀察組臨床滿意度及生活質量評分分析,觀察組中的護理前滿意人數為7例,其比例為28.0%。對于觀察組護理后的滿意人數為23例,其比例為92.0%。對于對照組護理前的生活質量為4.2±1.1,其護理后的生活質量為8.2±1.0。通過對比,觀察組的相關評分優于對照組。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臨床滿意度及生活質量評分分析
通過進行比較,觀察組的神經功能以及肢體功能在護理后都得到了一定提升。

表2 對照組和觀察組相關功能評分比對
腦梗死疾病致殘致死率都較高,對于老年患者來說其近些年發病率有增長趨勢,其治療過程繁瑣,科學的護理是療效的重要保證同。現階段由于腦梗死作為其神經內科的一個科目,對于患者來說應加強其并發癥的預防。由于患者神經反應較弱,在患者血糖較低時容易發生反應遲鈍現象,因此影響檢測效果。在患者住院期間,除加強患者日常護理[2],還應進行其他方面的監測。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血糖值進行密切觀測,從而避免患者出現血糖較低或較高的癥狀,通過對患者的血壓進行控制,在日常飲食方面通過制定科學用餐食譜,控制患者的營養獲取。通過均衡營養和熱量的控制,從而促進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通過研究發現,采用功能訓練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患者的理療效果。
腦梗死患者表現為運動功能性障礙,然而部分腦梗死患者,由于護理方法不正確或者介入康復護理延遲從而導致偏差,致使患者出現肌肉萎縮和痙攣現象,因此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康復護理,能有效減少由運動障礙引發的偏差[3]。系統化專科護理通過對各種手段進行實施,從而進行患者痛苦的減輕,在早訓練和早康復時做到患病療程縮短,從而確保患者能夠生活自理,盡快回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