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蘇敏 丁曼香 周惜珍
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海軍陸戰隊醫院,廣東 潮州 521000
輕度燒傷(Minor Burn)是指因高溫液體、火焰等各種因素導致皮膚和/或黏膜燒傷的疾病類型[1]。通常需要入院進行處理,以確保患者得到及時、專業的診療,避免并發癥發生。配合良好的護理干預模式,可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2]。因此,我院選擇2019年8月-2020年10月期間收治的輕度燒傷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以常規護理為對照,觀察輕度燒傷患者接受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后的效果,并評價該管理模式對臨床護理服務滿意率、平均住院時間的影響價值。
1.1資料 納入輕度燒傷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時間2019年8月-2020年10月。針對60例輕度燒傷患者,遵循隨機、平均的原則分組,組別分別是干預①組、干預②組。其中,干預①組中,患者共30例,男、女分別是14名和16名,年齡分布區間:21歲到69歲,平均(52.33±8.17)歲。干預②組中,患者共30例,男、女分別是13名和17名,年齡分布區間:20歲到70歲,平均(52.22±8.24)歲。
1.2方法 針對干預①組(30例),開展常規護理;針對干預②組(30例),開展臨床護理路徑干預。(1)入院時護理。入院后,熱情接待患者,積極協助患者辦理住院手續,耐心詢問患者的情況,并向患者介紹病房環境、主治醫生,幫助患者熟悉病房環境,并協助患者完善各項檢查。由醫生、護士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決定是否進入臨床護理路徑。(2)臨床路徑護理。臨床護理人員按照制定的臨床護理路徑表格,開展臨床護理服務,向患者講解臨床路徑護理對于病情康復的優勢,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時加強對患者病情的檢查,關注患者精神層面的護理需求,多給予患者鼓勵和安慰,促使臨床路徑護理順利進行。(3)提高風險意識,加強評估。護士長、責任護士不定時檢查臨床路徑護理措施的落實情況,對于患者的護理問題及時給予指導,以實現規范化、優質化的護理目標。
1.3觀察指標 (1)臨床護理服務滿意率。將本院自制的臨床護理質量滿意度調查問卷發放給患者,統計評分。最高分100分。其中很滿意:>80分;一般滿意:60分~80分;不滿意:<60分。臨床護理服務滿意率=(很滿意+一般滿意)患者例數/總患者例數×100%。
(2)平均住院時間。
1.4數據分析 利用SPSS 22.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若P<0.05,代表差異具有明顯統計學差異。
2.1臨床護理服務滿意率 干預②組患者臨床護理服務滿意率96.67%,相比干預①組的76.67%而言更高(P<0.05)。見表1。

表1 研究2組臨床護理服務滿意率
2.2分析2組平均住院時間 干預②組平均住院時間(10.23±1.22)d,相比干預①組的(14.14±2.18)d而言更短(P<0.05)。見表2。

表2 分析2組平均住院時間
臨床研究表明[3-4],針對輕度燒傷患者,臨床根據患者不同燒傷原因,采取相應急救措施,多以藥物治療,同時配合護理為主。但常規的護理模式措施不夠系統化,臨床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難以滿足患者護理需求。因此,有必要對常規的護理模式進行優化,以改善護理服務質量。
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是一種護理干預質量高的新型護理干預模式[5]。一方面,通過入院時護理,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并加強評估,以便開展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服務工作;另一方面,通過臨床路徑護理。按照針對輕度燒傷的臨床護理路徑表格開展護理服務工作,使護理服務系統化、細致化、優質化,滿足患者護理需求;其三,通過提高風險意識,加強評估。重視對臨床路徑護理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工作,使患者真正受益,從而加快癥狀消退,縮短住院時間。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的患者臨床護理服務滿意率、平均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p<0.05),證明輕度燒傷接受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的臨床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輕度燒傷的臨床療效影響價值更加顯著,能夠明顯縮短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患者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