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祖艷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廣西 桂林 541002
房顫患者病情穩定出院之后一般口服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但是由于患者的依從性不高,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1],對此,本院對部分患者在常規出院指導的基礎上增加延伸護理,相對于單純實施出院指導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護理效果,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房顫患者74例,納入時間為2019年6月-2020年5月,隨機分組,每組37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9:18, 年齡42~88歲,平均(66.53±5.44)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0:17,年齡46~89歲,平均(66.89±5.11)歲。統計2組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納入標準:經過心電圖檢查確診房顫[2],并且在研究之前沒有服用過任何抗凝藥物;適合采用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資料齊全,自愿參與本次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其他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疾病患者;排除無法正常溝通患者;排除極度不配合研究患者。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出院指導工作,即患者出院之前安排患者按時按量用藥,簡單進行健康教育等。在此基礎上,觀察組采用延伸護理,具體如下:首先,護士長帶頭組織護理人員成立延伸護理小組,并組織護理人員共同學習房顫實施華法林抗凝治療的相關健康知識和溝通技巧,以便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其次,制定延伸護理計劃。在患者出院之前,對患者建立個人檔案,全面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疾病恢復情況、聯系方式、住址等,便于隨訪。最后,護理方案實施。在患者出院之后,每周對患者隨訪一次,關心患者恢復情況,指導患者用藥,并耐心回答患者和家屬問題。另外,還需要指導患者合理膳食,充分休息,保持情緒平穩,不要大喜大悲。每月取患者家里訪視一次,進一步對患者進行用藥和生活方面的指導,糾正患者錯誤習慣。
1.3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 (1)比較兩組治療依從性。(2)比較兩組抗凝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表示。
2.1兩組治療依從性對比 由表1可知,觀察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治療依從性對比(n,%)
2.2兩組患者抗凝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由表2可知,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2.7%VS16.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抗凝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房顫屬于心律失常疾病,整體發病率不太高,但是發病之后會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需要進行有效治療,一般采用華法林抗凝治療,并且這類患者容易復發,在出院之后仍然需要患者堅持用藥,以改善預后[3],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部分患者用藥治療的依從性差,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鑒于此,一定要積極采用有效護理措施來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4]。延伸護理是一種將護理服務延伸到患者家庭的護理模式,打破了傳統護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在患者出院之后還對患者提供護理指導,進而最終提高治療效果[5]。
李金媛,梁鴻仙等學者[6]在相關研究中指出,采用延伸護理干預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更好,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少,發生率為11.5%,明顯低于采用常規護出院指導患者的20.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與此基本一致,觀察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2.7%VS16.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對行華法林抗凝治療的房顫患者開展延伸護理服務是可行的,可以將其作為臨床護理的優良選擇。
綜上所述,采用延伸護理對行華法林抗凝治療的房顫患者開展護理服務工作,可以顯著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改善整體治療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