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日布格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中蒙醫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0
面神經炎為神經內科常見病癥,是一種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疾病,發病有以口角歪斜以及眼瞼閉合不全等為主要臨床癥狀,同時個別患者還可能會伴有舌前三分之二味覺障礙以及聽覺過敏等癥狀[1-2]。電針治療為以往臨床治療面神經炎常見治療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患者面神經功能的恢復,同時還不會對患者的神經造成損傷[3]-[4]。但是也有學者指出,單一的電針治療療效有限,為進一步提高面神經炎患者的治療效果,需要結合其他治療手段進行聯合治療[5]-[6]。為此,本次研究將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間在我院治療的100例面神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進一步分析電針配合艾灸的治療效果,現將具體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100例面神經炎患者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參照組男病患26例,女病患24例,中位年齡50.01歲;中位病程7.46d。研究組男病患27例,女病患23例,中位年齡50.03歲;中位病程7.43d。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參照組安排安排電針療法治療,選擇患者人中、頰車、四白、迎香以及合谷等穴位,毫針規格為0.3mm×40mm,對各穴行透刺或斜刺法,在得氣后選擇6個穴位,然后以醫院現有的電針治療儀根據神經走行連接正負極,疏密波控制在2Hz至100Hz之間,電流量控制在患者肌肉發生輕度節律性收縮即可,治療時間為半小時,一天治療一次。研究組在以上基礎上再增加予以艾灸治療,穴位選擇關元穴和涌泉穴,用夾子將艾條固定至雙涌泉穴處,溫度可以通過移動艾條來調節,同時將布墊于關元穴上,艾灸盒內放適量艾絨點燃后艾灸盒蓋上三分之二,溫度可以通過加減墊布進行調節,通常溫度以皮膚有明顯溫熱感為宜,治療時間為20分鐘。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十天后休息兩天再治療十天。
1.3觀察指標 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判定,包括痊愈、好轉、無效。總治療有效率=痊愈率+好轉率。
1.4統計學方法 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2.0分析實驗數據,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組間療效比較 研究組療效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組間療效比較[n(%)]
面神經炎也可以將其稱之為貝爾麻痹,為神經內科常見的多發性疾病。面神經炎預后通常較好,一般患者在發病后只要及時進行科學有效的治療,大約有85%的患者能夠完全恢復,并且不會遺留后遺癥[7]。在中醫醫學中,面神經炎屬于“面癱”以及“口僻”等范疇,屬于本虛標實之癥,多因氣血痹阻、正氣不足、風邪襲絡以及衛外不固,等所致,其在治療上需以通絡活血以及疏散風寒作為主要治療原則[8]。電針治療為臨床常見治療方法之一,可以有效促進患者面神經功能的恢復,消除局部水腫。而艾灸為中醫學中常見的外治法之一,不僅具有良好的溫經散寒的效果,同時還可以對患者的局部血運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9]。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總治療有效率和參照組患者比較,要顯著更高,98.00%>86.00%,組間數據差異形成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電針治療的基礎上,再聯合艾灸進行治療,兩種治療方法可以充分發揮二者各自優勢,起到良好的協同作用,進而能夠進一步提升面神經炎患者的治療效果[10]。
綜上所述,對于面神經炎患者,以電針配合艾灸作為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可以幫助其獲得更加理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