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興和
山東省泰安市腫瘤防治院,山東 泰安 271000
乳腺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進展期乳腺癌患者因腫瘤體積較大,直接手術治療效果不佳,易復發[1]。在臨床探索乳腺癌的治療方法中,術前行新輔助化療的效果得到廣泛認可,能夠消滅微轉移病灶提高治愈率[2]。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看治療的進展期乳腺癌患者7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2-68(43.62±9.37)歲;病史7d-6(2.14±1.35)個月;浸潤性導管癌12例,黏液腺癌11例,浸潤性小葉癌12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1-68(43.51±9.42)歲;病史7d-6(2.27±1.28)個月;浸潤性導管癌13例,黏液腺癌12例,浸潤性小葉癌10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CAF新輔助化療方案:氟尿嘧啶600mg/m2、環磷酰胺600mg/m2、吡柔比星50mg/m2。觀察組行TAC新輔助化療方案:吡柔比星50mg/m2、環磷酰胺600mg/m2、多西他賽75 mg/m2。2組連續化療3個療程,每個療程21d。化療前托烷司瓊以減輕胃腸道反應,每周檢查血常規;檢測肝腎功能、電解質及心電圖。根據患者情況擇期行改良根治術。
1.3觀察指標 以患者首次化療為起點,所有患者隨訪5年。①根據腫瘤療效判斷標準[3]進行評估:(1)完全緩解(CR):臨床檢查腫瘤消失;(2)部分緩解(PR):腫瘤體積消退>50%;(3)病情穩定(SD):腫瘤體積消退<50%或增大<25%;(4)疾病進展(PD):病灶增大>25% 以上或出現新病灶。總有效率以CR率+PR率計算;②不良反應:根據WHO抗癌藥物毒性分度標準[4]評估;③生存率:記錄患者5年無病生存及總生存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進行數據分析,臨床療效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化療有效率 觀察組患者有效率85.71%明顯高于對照組60.00%(P<0.05),表1。

表1 2組患者化療有效率比較[n(%)]
2.2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中性粒細胞減少發生率22.86%明顯低于對照組44.44%(P<0.05),表2。

表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2.3生存率 隨訪5年 觀察組患者無病生存率68.57%明顯高于對照組42.86%、總生存率77.14%明顯高于對照組54.29%(P<0.05),表3。

表3 2組患者生存率比較[n(%)]
進展期乳腺癌因腫瘤原發病灶較大,且常伴有皮膚、胸壁浸潤,易出現微小轉移灶,采用直接手術治療容易短期內出現復發轉移,患者預后較差。新輔助化療對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遠期療效具有積極作用。為了更好的指導臨床用藥,本研究比較了術前采用TAC新輔助化療方案與CAF新輔助化療方案治療乳腺癌的療效發現,TAC新輔助化療方案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CAF新輔助化療方案。
綜上所述,乳腺癌患者術前行TAC新輔助化療能夠有效縮小腫瘤體積,利于手術切除,提高患者生存率,患者化療后的不良反應耐受且經對癥治療后可有效緩解,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