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呈江
摘 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大數據產業與各行各業聯系日益密切。目前,大數據產業發展區域差異化明顯,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西部地區依托重慶,貴州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大數據產業發展水平緊隨其后,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本文從邊遠地區實際情況出發,厘清邊遠地區發展大數據產業的優勢所在,探索邊遠地區發展大數據產業的科學路徑和理論依據,從而促進邊遠地區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 邊遠地區 大數據產業 創新發展 理論創新 可循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2;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1)07-0059-02
大數據產業作為當今具有時代性的新興產業,在各領域中的應用十分廣泛,特別是在發達的東部及沿海地區,大數據產業具有引領性作用,成為推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助推劑。邊遠地區發展大數據產業,在區位環境、氣候條件、經濟文化等方面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優勢。因此,研討邊遠地區發展大數據產業具有理論及現實意義。
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立涉農信息普惠服務機制,推動鄉村管理服務數字化。[1]根據中國信通院統計,我國大數據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上海、浙江等經濟發達、數據資源豐富的省份。其中,北京大數據產業實力雄厚,大數據企業數量約占全國總數的35%。因此,邊遠地區縣市也要以大數據經濟為支撐,進一步發展大數據產業,提升邊遠地區縣一級經濟社會發展。
1 邊遠山區發展大數據的意義及優勢
1.建立數據基地地理條件方面的優勢。地理條件優勢是發展大數據產業重要的因素之一。建立穩定的數據存儲基地需要穩定的地質結構和良好的地理條件。這樣,當遇到一些地震等災害時,穩定的地質結構能夠保證數據庫的安全,減少自然災害對大數據產業的損害。
L縣地處貴州南部,地形地貌主要為喀斯特溶巖地貌,地質結構穩定,排水效果好,能有效抵御地震、臺風、洪水等環境災害因素。加上有龐大的溶洞群,可以為數據中心提供免費的空氣冷卻,大大節省資源。同時,可利用溶巖地貌的溶洞群建造地下數據庫,在提升數據安全的同時,也有效地起到降溫的作用,減少散熱成本。所以,要選擇發生自然災害的概率和頻率低,且遠離洪水、颶風、龍卷風等易發地區,這樣才能保證數據安全。
另外,L縣空氣優良,空氣中負離子含量豐富,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環境優美,宜居宜游。境內有銀龍、余安兩條高速連接,可直達龍邦口岸;建設中的紅水河航道可直達珠江口岸,直通番禺,屬貴陽1小時經濟圈,水陸交通條件優越。
2.電力能源供應優勢。黔南L縣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紅水河、蒙江、霸王河、槽渡河等河流,電力資源豐富、便宜,為大數據產業提供便捷的能源。L縣水、電、氣配套的設施條件較為優越,能夠保證供電量充足和穩定,節約大數據產業運營成本。L縣與廣西省毗鄰,是龍灘電站最大的庫區,縣內水資源十分豐富,有大、中、小型水電站10余個,電力資源充足。此外,縣域內有多個已建成和在建大型太陽能發電廠等可再生的能源,具備作為替代、備用的能源,有助于打造更加綠色的企業形象。
3.園區政策最優。L縣當地政府提供的政策優良,對引進企業實行減免稅收及提供用地優惠政策。良好的政策環境將有利于一個大數據產業基地的形成,積極的政策優勢有利于促進客戶的選擇和落戶。對于引進企業,當地政府稅率在物業稅、企業稅和銷售稅方面優惠較大。
所在地的周邊環境條件。縣域內無產生粉塵、油煙、有害氣體的大、中型企業,空氣質量最優,更無生產或貯存腐蝕性、易燃、易爆物產品的工廠、倉庫等,有助于大數據產業的發展,有利于建設規模化大數據園區。
2 L縣發展大數據產業的理論創新
當前,從世界范圍內看,數據中心的選址都不是越繁華越好。從總體運維成本到環境契合度,顯然我國的北上廣深都不是最佳選擇。美國的鳳凰城就是最好的例子,二十年前鳳凰城還只是一個沙漠小鎮,現在至少集聚了80多個云計算數據中心,它已經成為美國第六大城市,有“沙漠硅谷”的美譽。在蘋果等巨頭“看上”貴州之前,亞馬遜、阿里等已經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的中衛市建起數據中心,看中的是良好的地理條件和便捷的電力資源。
1.依托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的優勢,打造數據小鎮集群。L縣的B鎮、M鎮隸屬貴陽1小時經濟圈,依托貴州大數據產業優勢,可成為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的有效補充及外延拓展。M鎮距離世界天眼僅30分鐘車程,在交通信息上有獨特的優勢。L縣屬中國長壽之鄉,居住環境優良,空氣質量長期為省內外前列,宜居宜游,給大數據產業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可以引進一些大數據產業入住,打造大數據小鎮、大數據園區,對貴州省大數據產業是一個有益的補充和縱深發展。增強大數據產業發展后勁,謀劃大數據項目5個以上,開展外出招商對接活動5次以上。
2.夯實大數據產業發展載體。積極向省內爭取資金、政策支持,加快完善設施配套,積極申創省級數據小鎮;加快打造大數據產業聚集區、形成規模效應,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建設軟服園、網絡貨運數字產業園,做強大數據產業發展載體。深化數字經濟運營中臺應用,深化景區、住宿、餐飲、停車場等已建場景推廣應用,推動更多實體企業接入數字中臺,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現代數字化服務產業集群。
3.進一步推進工業智能化改造。鼓勵基礎條件較好的產業園區、工業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內網改造升級,推動一批工業企業與大數據深度融合。提升農業智慧化水平,以壩區為重點,探索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推動蔬菜、茶葉、水果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管理精準化、質量追溯全程化、市場銷售網絡化,提升農業智慧化水平。推動服務業數字化升級,發展無人酒店、無人餐廳、無人售票等無接觸經濟。加快發展智慧旅游,推動數字中臺與一碼游貴州的深入對接,進一步提升旅游行業監管和服務水平。加快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建立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支撐服務體系,提升便民、惠民水平,打造現代智慧城市新樣板。[2]
4.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示范樣板,啟動新型智慧城市規劃工作。推動數字鄉村建設。推動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網絡服務質量;建設數字鄉村及基層減負平臺,在減輕基層表格填報負擔同時,賦能各縣市實施數字鄉村建設,助推農村黨建、產業發展、農村治理和基層服務能力提升。
3 L縣打造大數據產業的一些建議和對策
1.從長遠來看,大數據產業發展是社會的必然趨勢。因此,發展大數據產業可以為工業、農業及服務業帶來加成,使這些產業的收益能夠有一個質的飛躍。例如,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大數據產業的支撐,特別是在管理、銷售服務方面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持。在工業發展中也是如此,企業在發展中各種數據的篩選、利用都離不開大數據平臺的分析。堅持全面覆蓋,重點圍繞一、二、三次產業中轉型升級最急需、融合發展最迫切的各主導產業,分別明確融合方向,找準融合路徑,提出融合措施,不斷提升大數據融合應用的廣度、深度、精度。分行業、分領域建設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典型示范項目。
在L縣,早熟蔬菜、百香果、珍珠李等產業都離不開智慧農業平臺的支撐,園區建設、城鎮化建設等規劃也需要縱橫比較,全方位的數據支持和科技創新。創新農業生產經營、科學管理、智慧銷售等新途徑,將生態、綠色的農村原生態食品通過直播等方式提高流通水平。
2.以加強人才建設為支撐,繼續發揮政策支持優勢。大力吸引國內、外大數據高端研發人才。由政府牽線搭橋與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合作,引進一批國內先進IT企業,培養本土的大數據產業專業技術人才。針對大數據產業相關技能進行專業培訓,縮短人才培養周期來滿足數據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探索跨界人才聯合培養制度,支持重點龍頭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發展訂單制、現代學徒制等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加大激勵手段的應用,吸引高級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干進入邊遠地區發展大數據產業。
3.利用大數據產業發展,推動農業融合升級。推動農業生產管理精準化,積極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構建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推動農業生產實時監控、精準管理、遠程控制和科學決策;推動質量追溯全程化,運用大數據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形成打通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整個流程的農業質量追溯閉環;市場銷售網絡化,積極培育農村電商主體,以鄉村振興為契機,進一步破解“小農戶與大市場”對接難題,積極推動網貨下鄉、黔貨出山、電商扶貧等新模式。
注釋:
① 貴州省發展研究中心門戶網.加快我省大數據發展的對策建議(摘要)[2019-01-14]http://drc.guizhou.gov.cn/ywgz/yjcg/ktyj/201901/t20190114_25697376.html.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Z].北京新華社,2021.
[2] 黔南州大數據發展領導小組.《黔南州大數據戰略行動2021年工作要點》[Z].貴州,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