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湘永
【摘 要】目的:分析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支氣管炎患兒血氣指標和治療依從性的影響。方法:選取在我科室治療的支氣管炎患兒84例(住院時間2020年3月至4月),分成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納入42例患兒。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兒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結果:觀察組患兒的治療依從性為95.24%,高于對照組的80.95%(P<0.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兒干預前的PaO2、PaCO2、SaO2值均在同一水平,P>0.05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PaO2、PaCO2、SaO2值,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支氣管炎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從而有效改善患兒的血氣指標。
【關鍵詞】針對性護理;小兒支氣管炎;血氣指標;治療依從性
小兒支氣管炎是常見的兒科呼吸系統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尤其是在幼兒中[1]。對于小兒支氣管炎患兒來說,發病后會出現發熱、喘息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兒的健康成長。因此,小兒支氣管炎患兒需及時給予積極有效的臨床治療,同時需配合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方可促使患兒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針對性護理是一種科學化的護理模式,在小兒支氣管炎患兒的臨床護理中表現出了較大的應用優勢[2]。為了促進小兒支氣管炎患兒獲得更加顯著的治療效果,我科室對其實施了針對性,應用效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科室治療的支氣管炎患兒84例(住院時間2020年3月至4月),分成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納入42例患兒,組間資料分布均衡(P>0.05)。觀察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2歲~10歲,平均年齡(6.83±1.24)歲。對照組,男21例,女21例,年齡2歲~11歲,平均年齡(6.35±1.37)歲。
1.2 臨床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兒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護理措施:①心理護理:根據患兒的年齡大小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對于年齡較大,能夠進行語言溝通的患兒,護士要采取患兒能夠理解的方式向其介紹治療的重要性,并借助患兒所熟悉的一些卡通形象、故事以及圖片等,比喻治療中可能會出現的不適,并鼓勵患兒要勇敢面對,以此來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對于年齡較小的患兒,可采取肢體語言、玩具、游戲、安撫奶嘴等方式來幫助患兒保持安靜狀態,有效避免患兒由于哭鬧、情緒波動較大而影響治療操作。②用藥指導:加強患兒家長的用藥指導,著重加強每種藥物的正確用藥方法、用藥劑量和用藥時間的介紹。在患兒家長完全掌握正確用藥的基礎上,著重使其認識到堅持遵醫囑、規律用藥的重要性,切不可擅自停藥、減少藥量,同時加強藥物毒副作用的介紹,使其能夠掌握一定的不良反應判斷能力。③體位管理:首先給予30°頭高腳底斜坡俯位,即頭偏向一側,雙上肢微屈上舉至頭部兩側,下肢微屈外展,在臀下墊軟枕,該體位維持30min后,變換為自由體位或俯臥位。2h后取30°頭低腳高左側臥位,即四肢中線屈曲位,在頭、臀、背墊軟枕,保持頭低腳高位與臀背部傾斜30°。每隔2h變換1次頭低足高俯臥位、仰臥位或自由體位,每次體位變換前對患兒進行叩背5min,必要時配合吸痰。④生活護理:時刻掌握患兒的癥狀、體征變化情況,指導患兒家長及時根據溫度為患兒增減衣物,避免過熱和著涼。指導患兒家長合理搭配患兒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飲食為主,同時要鼓勵患兒多飲水。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分析用SPSS21.0軟件,不同的數據資料表達如下: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的治療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依從性為95.24%,高于對照組的80.95%(P<0.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兒的血氣指標比較
兩組患兒干預前的PaO2、PaCO2、SaO2值均在同一水平(P>0.05),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PaO2、PaCO2、SaO2值,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針對性護理是一種基于優質理念發展而來的護理模式,其在實施過程中,堅持以患兒為中心的理念,在優質化護理開展的同時,兼顧了患兒的個體化需求,著重關注護理細節,使整個臨床護理活動的開展更加符合小兒支氣管炎患兒的護理需求,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護理效果,顯著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支氣管炎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從而有效改善患兒的血氣指標。
參考文獻
[1] 黃曉赟.持續質量改進對小兒支氣管炎護理質量及家屬滿意度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6):886-887.
[2] 劉玉葉.舒適護理在慢性小兒支氣管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2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