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莎
【摘 要】目的:探究初產婦行產前及產后護理干預的價值。方法:隨機將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我院108例初產婦分為實驗組(54例,應用產前及產后護理)、對照組(54例,應用常規護理)。對比兩組產后泌乳時間、新生兒喂養情況。結果:實驗組產后24小時~72小時及72小時以上泌乳率較之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母乳喂養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合理運用產前及產后護理干預能夠使初產婦的產后泌乳情況得到改善,泌乳時間得以縮短,利于母乳喂養成功率的提升,值得推廣。
【關鍵詞】產前及產后護理干預;初產婦;產后泌乳時間;新生兒喂養;影響
乳汁是新生兒最佳食物,主要是因為母乳構成以新生兒的發育為前提,與其發育需求吻合,更容易被吸收[1]。而且,母乳所含免疫物質和抗體物質豐富,可有效規避新生兒受損害,利于母嬰情感的培養,因而母乳喂養十分重要。而在初產婦產后護理中,泌乳也很關鍵。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初產婦臨床護理方案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1.1 基礎資料
課題選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初產婦108例,按照入院序號劃分兩組,對照組54例,年齡22歲~30歲,平均年齡(25.68±2.74)歲;實驗組54例,年齡20歲~31歲,平均年齡(25.64±2.77)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呈(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主要含括入院指導、臨床觀察等多方面工作內容。
實驗組應用產前及產后護理:(1)與產婦具體狀況結合并展開專業化分析,向產婦宣傳與喂養姿勢、乳房護理、喂養優勢與技巧等相關的基礎知識,并對產婦對于母乳喂養不正確認知進行糾正,使其不良心態得以消除,增強其自信心[2]。以此同時,產婦要多休息,且膳食要合理,進而為后期分娩補充必要體力。(2)心理護理。護理工作人員應針對沒有參加知識培訓的初產婦合理制定學習計劃,重點放在宣傳教育方面,為產婦播放視頻與卡片,使其正確認知母乳喂養,以實現自身心態的轉變,在短時間內適應人母角色。與此同時,要注重產婦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使其在心理層面獲得安慰。(3)產后護理。在新生兒分娩后30分鐘之內,護理工作者應當讓新生兒與產婦乳頭接觸,并于1h后吸奶,使新生兒吮吸反射能力得以增強,利于乳汁分泌[3]。另外,對產婦和新生兒分開時間進行控制,不應超過1h,并與新生兒需求相結合哺乳,一定不能使用奶瓶,以免新生兒食用其他的食物。護理工作者應對產婦進行指導并開展乳房護理,使其對哺乳知識熟練掌握。需每天使用40℃~45℃消毒熱毛巾對乳房進行熱敷處理,沿乳房根部至乳暈使用無名指與中指指腹按摩,一般控制在5min~10min。
1.3 評價指標
對產婦產后泌乳時間(對產婦產后24h內、24h~48h、48h~72h、72h以上泌乳例數進行記錄)、新生兒喂養情況進行評估。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研究實驗組、對照組產后泌乳時間
組間各項指標(除24小時內)比照(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新生兒喂養情況比較
實驗組母乳喂養率與對照組相比(P<0.05),見表2。
根據產科既有資料了解到,新生兒母乳喂養可使新生兒獲得豐富營養價值的母乳,利于母嬰情感的增進,且新生兒智商會提高[4]。究其原因,母乳內所含牛磺酸豐富,能夠更好地誘導新生兒的大腦發育,且乳鐵能夠對蛋白質進行傳遞,利于更好地吸收營養物質。此外,核苷酸利于新生兒機體組織發育,同時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可使新生兒視力得以提高,所以母乳喂養的價值極高。也有研究指出,初產婦在分娩前后受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影響,會使其對哺乳過于排斥,不利于母乳喂養的開展,進而制約新生兒生長發育。所以,初產婦增強自身母乳喂養意識,使其母乳喂養主動性不斷提高,在新生兒健康方面的幫助極大[5]。
研究中,實驗組采用產前及產后護理,與對照組各項指標(除24小時內泌乳)相比(P<0.05)。由此說明,初產婦接受產前及產后護理干預可獲得針對性護理服務,更有利于母乳喂養的開展,為新生兒健康成長提供必要保障,具有較高臨床推廣與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琳.產前及產后護理干預對初產婦母乳喂養臨床影響體會[J].保健文匯,2018(7):48.
[2] 陳曉麗,王雪春,周亞娟.產前產后護理對初產婦母乳分泌及喂養情況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23):248-249.
[3] 劉燕.探討產前產后護理對初產婦母乳分泌及喂養的臨床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25):178-179.
[4] 鄒蓉.淺談進行產前及產后護理干預對初產婦進行母乳喂養的影響[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8,11(7):237-238.
[5] 張慧.產前產后護理對初產婦母乳分泌及喂養的臨床影響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