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婧 方嬌嬌 席章艷
【摘 要】目的:分析舒適護理應用于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護理效果。方法:80例患兒分為觀察、對照兩組,治療期間分別接受舒適護理及常規護理,比對兩組患兒接受護理前后的小兒疼痛與不適量表評分結果,比對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①護理前,兩組患兒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兒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②觀察組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為92.50%,高于對照組的70.00%(P<0.05)。結論:舒適護理應用于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護理時,可有效降低患兒的不適感,提高其舒適度和患兒家長的滿意度。
【關鍵詞】舒適護理;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舒適度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即為俗稱的“小兒感冒”,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可由多種病原引起[1]。本病以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最為常見。小兒患病初期會表現出鼻塞、流涕、頻繁打噴嚏、頭痛、身重、畏寒、發熱、咳嗽、咽喉不適(有痛感或發癢等),嚴重時會出現高熱、全身酸痛、頭痛乏力等。目前,臨床治療本病的主要方式包含一般治療和給藥治療,包含注意休息、保持室內通風、適當補水、防止交叉感染,并通過攝入藥物的方式,滅殺病原菌、緩解對應的癥狀等[2]。為提高治療成效,在治療的同時,還需為患兒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本研究旨在分析舒適護理應用于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時的效果,現對研究過程進行全面梳理,作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綜述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普兒科的80例確診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兒患者。根據治療期間護理方式的差異,將80例患兒分為兩組。觀察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9個月~7歲,平均年齡(3.13±1.28)歲;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10個月~7歲,平均年齡(3.15±1.31)歲。經比對,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分布情況均未發現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納入標準:①年齡在10周歲以下的小兒患者;②出現發熱、鼻塞、流涕、干咳、頭痛、乏力等癥狀,經血常規、降鈣素原等檢測,確診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③患兒家長知悉本研究并自愿參與,簽署知情同意書;④本院倫理委員會多次考量后,認可并批準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年齡不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患者;②合并其他嚴重疾病的患兒;③對阿莫西林、頭孢克洛等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常用藥物過敏的患兒;④患有腦癱等疾病,導致智力低下,無法向本院醫護人員有效反饋自身感受的患兒;⑤家長不認可本研究,拒絕參與的患兒。
1.2 研究方法簡析
治療期間,采用常規模式護理對照組患兒,包含保證病房內空氣質量、溫濕度、幫助患兒保持個人衛生、保持清淡飲食、保證睡眠時間充足等。在此基礎上,采用舒適護理干預模式護理觀察組患兒,具體情況如下:(1)心理舒適護理。①因年齡極小,尚不會說話的患兒,會以哭鬧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恐懼,故需通過“哄”的方式,幫助此類患兒降低恐懼感,使其感到安心。如輕輕撫摸患兒的背脊、拍打其小手等。②針對年齡較大、具備基本交流能力的患兒,護士可圍繞動畫片、玩具等患兒感興趣的話題與之溝通,使患兒的注意力脫離機體不適感,并在不知不覺中降低內心深處對疾病的恐懼;(2)飲食及口腔舒適護理。①在發熱的情況下,患兒機體容易缺水,故應盡量使患兒在飲水的過程中感到舒適,從而達到維持機體水電解質平衡的目的。兒童普遍喜歡甜食,但不宜過多進食。因此,護士可叮囑患兒家長,采購大量新鮮水果,將之榨成鮮果汁。患兒飲用后,既能夠及時補充水分,又可以補充大量維生素及其他營養成分,使患兒產生舒適感。②患兒飲用鮮果汁以及進食完畢后,應叮囑患兒使用生理鹽水漱口。此舉可將口腔內殘留的物質排出,可提升口腔內清潔程度,并使患兒感到口腔內“清爽”,進而提高舒適性;(3)其他舒適護理。①患兒若感到機體較熱、且全身酸痛,護士應使用無菌毛巾,浸潤溫水并擰干之后,輕輕擦拭患兒機體,達到降溫的目的;此外,還可以輕輕拍打、按揉患兒的背脊、四肢皮膚,提升患兒的舒適度。②部分患兒頻繁流膿涕,不僅影響呼吸通暢程度,還容易在鼻腔、鼻口處積存大量分泌殘余物,導致上述區域產生較為明顯的不適感。面對此種情況,護士應注意觀察、詢問患兒是否感到呼吸不暢、鼻腔處是否應進行清潔。在得到患兒的肯定答復之后,護士應使用無菌消毒棉球等醫療器具,將積存在患兒鼻腔、鼻口處的分泌殘余物全部清除,提升患兒的舒適度[3]。
1.3 觀察指標界定
(1)分別于護理前后,向兩組患兒發放小兒疼痛與不適評估量表,該量表共分為面部活動、身體活動、睡眠質量、與父母或護士的接觸、情緒安撫5個維度,根據患兒的舒適程度(包含非常輕松、輕松、一般、不輕松4級標準),分別得0、1、2、3分。該量表總分15分,得分越低表明患兒的舒適度越高。(2)向兩組患兒家長發放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該表總分9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越高,分為很滿意(77分及以上)、滿意(58分~76分)、不滿意(57分及以下)3級標準[4],計算總滿意率(排除不滿意例數)。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5]。
2.1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疼痛與舒適量表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兒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兒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為92.50%,高于對照組的70.00%(P<0.05)。
舒適護理理念源自于對醫療行為本質的界定[6]。實際上,醫療是一種具備特殊性的社會公共服務,廣大患者便是醫療機構的服務對象。因此,如何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盡量提升患者的舒適度、滿意度,是醫院臨床治療及護理工作改革的重點內容。感冒是一種常見疾病,在現代醫學技術下,治愈率極高。但在治療期間,鼻腔堵塞、呼吸不暢、全身虛弱無力等癥狀必定導致患者感到十分的“難受”。特別是小兒患者,由于機體抵抗力較差、心智發育尚未成熟,很可能因不適感較強而大哭大鬧,既影響醫院正常秩序,又會干擾正常治療[7]。基于此,需通過舒適護理,盡量降低患兒的不適感,保證治療順利進行[8]。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治療方式相同的情況下,接受舒適護理的患兒,在疼痛與不適量表評分方面給出的反饋優于接受常規護理的患兒,且患兒家長普遍感到滿意。由此可見,舒適護理具備臨床應用價值,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賈士清.舒適護理聯合針對性心理護理對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治療效果的影響[J].心理月刊,2021,16(03):118-119.
[2] 陶蘭香.舒適護理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17):175-177.
[3] 陳思思.舒適護理對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護理的影響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11):137,139.
[4] 尤應波,劉嬌.舒適護理對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護理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2):140.
[5] 白麗萍.舒適護理應用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護理中的效果研究[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34):67,71.
[6] 黃留霞.舒適護理對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康復的促進效果探討[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22):57.
[7] 馬娟.分析舒適護理服務應用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護理中的效果[J].名醫,2019,(9):209.
[8] 徐霞.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護理中舒適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