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星 孫茹
【摘 要】目的:分析和探究股骨頸骨折患者中,取舒適護理干預的具體內容、臨床成效。方法:本文篩選參考對象50例,均在我院就診檢查,其入院時間于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全部患者均接受分組處理,具體類型為:對照組、研究組,原則為:隨機數字表格法,且患者檢查結果顯示,與“股骨頸骨折”診斷標準一致,而后實施臨床護理,措施為:常規護理(對照組股骨頸骨折患者,n=25例),舒適護理(研究組股骨頸骨折患者,n=25例),比對最終成效,包括:護理指標(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髖關節功能評分、治療依從性評分)、護理滿意度、并發癥(胃腸道反應、股骨頭壞死、感染、股骨頭縮短)發生情況。結果:(1)對照組和研究組股骨頸骨折患者比較VAS評分,(5.12±0.59)VS(3.37±0.45),后者數據低(P<0.05);比較髖關節功能評分、治療依從性評分,(54.42±11.07、76.74±6.49)VS(62.58±10.95、88.13±3.76),研究組股骨頸骨折患者居更高水平(P<0.05);(2)關于滿意度,常規護理數據為76.00%,舒適護理數據為96.00%,可見,研究組股骨頸骨折患者較對照組股骨頸骨折患者有更高顯示(P<0.05);(3)并發癥發生率方面,相較對照組股骨頸骨折患者(32.00%),研究組股骨頸骨折患者(8.00%)數據低(P<0.05)。結論:臨床治療股骨頸骨折患者期間,在疼痛感緩解,改善髖關節功能,提高治療依從性、滿意度,減少并發癥情況方面,舒適護理聯合應用效果確切,推廣意義顯著。
【關鍵詞】股骨頸骨折患者;髖關節功能評分;滿意度;并發癥情況;舒適護理
骨科疾病領域中,股骨頸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s)有高發性,多見群體為老年患者,其誘發機制方面,組成因素有:直接性外力作用、間接性外力作用、骨質疏松、骨脆性增加、反應遲鈍、髖周肌群退變等,會嚴重影響其身體健康、生活質量水平[1]。關于股骨頸骨折治療,手術方案相對普遍,雖然復位效果明顯,但是術后合并癥較多,如:骨折不愈、股骨頭壞死等,因此,輔以有效護理極其重要[2]。本文研究將重點分析舒適護理具體內容,對該措施用于50例股骨頸骨折患者(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臨床效果展開探討,現做如下整理、匯報。
1.1 一般資料
經院方審核批準,抽取臨床就診后,“股骨頸骨折”確診患者,分為兩組,指導依據為:隨機數字表格法,組別名稱為:對照組、研究組,各組收納股骨頸骨折患者25例,總病例數為50,且全部患者均在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入院,分析資料如下。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52歲~78歲,平均年齡(65.03±2.17)歲,致傷原因:10例交通事故傷,7例砸傷,6例墜落傷,2例其他;研究組,男15例,女10,年齡54歲~75歲,平均年齡(64.58±2.33)歲,致傷原因:9例交通事故傷,6例砸傷,7例墜落傷,3例其他。均衡對比以上自然信息(性別之比、年齡值、致傷原因),具體數據中,無差別性(P>0.05)。
1.1.1 入組標準 (1)醫院倫理委員會知曉、同意;(2)影像學檢查結果中,患者與“股骨頸骨折”診斷標準相符;(3)無手術禁忌癥的股骨頸骨折患者;(4)研究信息方面,50例股骨頸骨折患者與家屬由臨床護理人員帶領,已充分閱讀、理解,并簽署知情協議;(5)全程研究中,股骨頸患者有較高配合度,無退縮心理、行為。
1.1.2 排除標準 (1)病歷資料缺失的股骨頸骨折患者;(2)合并癌癥疾病者;(3)神經功能紊亂,伴隨精神疾病的股骨頸骨折患者;(4)心、肝、腎器官方面,有嚴重障礙性疾病的股骨頸骨折患者;(5)正常理解能力、溝通能力喪失的股骨頸骨折患者。
1.2 護理方法
25例對照組股骨頸骨折患者:用以常規護理,如:遵醫囑干預,觀察體征、各項反應等;
25例研究組股骨頸骨折患者:用以舒適護理,主要措施包括:(1)環境管理。以患者所處病房內的各項工作為主,如:清潔、消毒,更換床單、被罩,開窗換氣等,安排專人負責,每日檢查,增加患者外在舒適感[3];(2)體位調整。預后恢復期間,關于股骨頸骨折患者自身體位,臨床護理人員需與家屬主動聯絡,告知其體位管理重要性,并依照2h/次頻率協助更換;在部分伴隨骨質疏松患者中,可將壓瘡預防墊置于病床,而后指導患者盡量保持仰臥體位[4]。(3)心理安慰。面對自身疾病時,受個體因素、活動受限因素影響,消極心理在該類患者中較為普遍,對此,臨床護理人員應增加關注度,積極溝通,采取鼓勵性語言安撫患者,為其列舉合理宣泄情緒方法,并為其示范[5];與此同時,在股骨頸骨折相關知識方面,護理人員需將疾病手冊發放,組織患者自行學習,條件允許前提下,可召開講座活動,利用電子產品,將有關信息直接化表現,與其分享成功案例,增強自信心。(4)疼痛疏導。疼痛反應,為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常見癥狀,對此,護理人員應借助對應量表及時評估,而后聯絡主治醫生,共同商討后,提供具體干預對策,即:輕度疼痛、中度疼痛者,以轉移注意力法、放松療法、音樂療法為主,重度疼痛者,借助鎮靜藥物、止疼泵緩解[6]。(5)康復鍛煉。預后初期,由主治醫生負責引導,開展床上活動,如: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活動,被動抬高等;病情趨于穩定后,可堅持循序漸進原則,過渡至床下站立、行走。
1.3 評價內容
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經常規護理(n=25例)、舒適護理(n=25例),比對以下方面內容:(1)護理指標: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髖關節功能評分、治療依從性評分;(2)滿意度,統計方式為百分制調查問卷表,即:≥85分為滿意,70分~85分為一般,<70分為不滿意;(3)并發癥發生情況:胃腸道反應、股骨頭壞死、感染、股骨頭縮短。
1.4 數據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護理指標
VAS評分比較,研究組低(P<0.05);髖關節功能評分、治療依從性評分中,股骨頸骨折患者有差別性,且相較對照組,研究組高(P<0.05),見表1。
2.2 滿意度
滿意度和對照組比較,研究組居更高水平(P<0.05),見表2。
2.3 并發癥
對照組和研究組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比較,后者有更低顯示(P<0.05),見表3。
近幾年來,在我國人口趨于老齡化的社會背景下,股骨頸骨折也呈遞增狀態發展,且臨床發作后,患者自感癥狀為:疼痛、活動受限,伴隨癥狀有:腫脹、患肢縮短、下肢畸形、其他部位骨折等,在患者身體健康方面構成了嚴重威脅[7]。
本文研究中,結果指標為:(1)比較VAS評分,股骨頸骨折患者有差別性,且研究組低(P<0.05);髖關節功能評分、治療依從性評分方面,研究組相較對照組,數據高(P<0.05);(2)關于滿意度比較,舒適護理數據(96.00%)較常規護理數據(76.00%)高,研究組優勢明顯(P<0.05);(3)關于并發癥發生率,數據比較,(32.00%)VS(8.00%),研究組居更低水平(P<0.05)。原因探析得出:常規護理基礎上,展開舒適護理,能夠將外在環境作為著手點,通過衛生打掃、消毒,更換被罩等方式,增加患者舒適度,對其內心陌生感盡快消除;且體位管理措施,能夠對壓瘡、感染等并發癥進行有效預防,促進其體內氣血循環,而心理安慰的實施,可以從監測情緒,增加護患溝通次數、普及知識、分享成功案例方面干預,以此來減輕患者心理壓力,疏導其緊張、恐懼感,提高患者治療自信心、配合度[8]。另外,疼痛管理、康復鍛煉,則可以對股骨頸骨折患者預后期間不適感進行緩解,提高身體素質,縮短病程,促進髖關節功能恢復[9]。
綜上所述,股骨頸骨折患者治療期間,取舒適護理方案效果確切,一方面,有利于緩解疼痛感,減少胃腸道反應、股骨頭壞死、感染、股骨頭縮短等并發癥發生率;另一方面,能夠對其髖關節功能進行較好的改善,提高治療依從性、滿意程度,可大力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 馬怡,羅洪梅.快優康復護理在老年股骨頸骨折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8(13):110-113.
[2] 陶海燕,宋磊,高征,等.舒適護理在股骨頸骨折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11):37-38.
[3] 楊敏,張婷,王秋芳.心理護理聯合疼痛護理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心理狀態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0,44(4):167-168.
[4] 朱慧,卞龍艷,曾萍.行為改變護理干預可促進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的術后康復[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9,38(6):411-415.
[5] 王春艷,任靜.遞進式目標護理對股骨頸骨折患者自我效能及并發癥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116-118.
[6] 邊榮.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干預對高齡股骨頸骨折人工關節置換術患者預后的影響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8):1391-1392.
[7] 徐莉,徐甜甜,姚元元,等.持續被動活動鍛煉結合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預后的影響[J].國際老年醫學雜志,2019,40(4):39-41.
[8] 張姍姍,陳紅梅,鮑宏瑋,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聯合舒適護理模式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海軍醫學雜志,2019,40(2):136-139.
[9] 李興芹.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股骨頸骨折行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及護理體會[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4):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