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功艷 張姝琳 易倩 湯昊 雷宇 唐麗 溫萬青
【摘 要】目的:探討清單化管理在基層醫院院內轉運危重癥患者中的運用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危重癥展開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50名)與實驗組(50名),分別實施常規轉運流程轉運、清單式管理模式轉運,對比兩組結局。結果:實驗組轉運前準備、轉運交接以及轉運總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不良事件發生率8.00%小于對照組22.00%(P<0.05)。結論:基層醫院進行危重癥院內轉運時,實施清單化管理,可縮短轉運時間,減少不良事件。
【關鍵詞】危重癥;院內轉運;常規轉運流程;清單式管理模式;轉運時間;不良事件
如今,醫療領域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如何保障安全成為醫療領域的新問題。有研究指出,危重癥患者住院期間有44%以上需要外出檢查或外出治療,轉運期間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在31.3%~70.0%[1]。不良事件會影響危重癥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甚至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患者的院內轉運工作至關重要。清單別名檢查表,是一項可有效預防人類處理復雜事物時,因記憶力不足或是注意力不足造成的失誤,現今在多個領域廣泛應用。本文主要分析危重癥院內轉運期間應用清單式管理模式的效果,詳見下文。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危重癥展開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50 名)與實驗組(50 名)。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26歲~75歲,平均年齡(50.63±7.89)歲。實驗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25歲~75歲,平均年齡(50.41±7.82)歲。兩組數據對比無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轉運流程轉運,按照醫院指定的轉運流程進行院內轉運,提前通知相關科室,準備轉運所需的各項物品,備齊患者的相關資料,在家屬、護士陪同下讓患者完成院內轉運。
實驗組實施清單式管理模式轉運,第一,轉運前護士需采用轉運檢查表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了解患者的轉運風險等級、病情嚴重程度、生命體征狀態、管道狀態以及引流情況。第二,明確院內轉運期間所有需要準備的醫療器械與相關藥物,并制定相應清單,每一項物品準備好后在相應指標后打鉤,避免物品遺漏或是物品不全現象的發生。第三,護士需和患者、患者家屬以及患者主治醫師做好溝通交流工作,詳細闡述轉運風險以及轉運必要性,獲得患者、家屬的理解與認可,促使患者與家屬主動參與到準運流程中,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不良事件。第四,護士需安排相應的轉運護士,詳細患者的科室離開時間,轉運期間始終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分析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將分析結果反饋給患者、家屬,穩定患者、家屬情緒,促使轉運順利完成。
1.3 觀察指標
(1)轉運時間:轉運前準備、轉運交接以及轉運總時間。(2)不良事件發生率:物品遺漏/準備不全、管道堵塞/脫落、備用氧氣不足、輸液故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轉運時間比較
實驗組轉運前準備、轉運交接以及轉運總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事件比較
實驗組不良事件發生率8.00%小于對照組22.00%(P<0.05),見表2。
危重癥患者存在病情變化速度快、院內轉運期間容易出現不良事件等特點,所以必須加強院內轉運觀管控,有效消除院內轉運不良事件,提升患者的院內轉運安全,預防患者轉運期間發生心臟驟停、呼吸衰竭等不良現象,提升患者的生命保障[2]。清單式管理模式是一種簡單、好操作、流程簡化、護士可動態評估的管理方式,管理期間護士只需要在相應指標上打鉤,便可明確準運準備情況,完善院內轉運流程,提升院內轉運安全性,可縮短準備、交接時間,可提升院內轉運效率[3]。該管理方法還可明確患者的院內轉運風險,可增加雙方溝通頻率,可幫助雙方詳細掌握患者病情,可促使雙方充分配合院內轉運,可有效規避不必要的轉運風險,可提升患者的轉運滿意度,保障患者的轉運安全,預防轉運不良事件與轉運并發癥的發生。
由上可知,基層醫院的危重癥患者院內轉運期間實施清單式管理模式,可縮短轉運時間,提升轉運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朱紅偉,董應蘭,王明明,等.清單式管理在ICU危重癥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效果[J].廣西醫學,2018,40(11):1274-1275,封3.
[2] 廖堯,錢海云,付沫,等.“5P轉運體系”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重患者體外膜肺氧合支持下院內轉運中的應用[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20,18(6):512-516.
[3] 陳麗.清單式管理在ICU危重患者轉運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9):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