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月梅 午翠萍
【摘 要】目的:對女性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應用不同盆地康復治療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女性患者126例為研究對象,時間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按照擲硬幣法分為參照組63例(給予陰道啞鈴康復訓練治療)和研究組63例(在參照組基礎上行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對兩組患者盆底肌改善及盆底功能損傷情況進行觀察。結果:研究組患者盆底肌力改善合格率(85.71%)明顯高于參照組(44.44%);且患者康復治療后腰骶酸痛、陰道松弛 、尿頻發生概率明顯低于參照組,組間差異顯著,呈現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陰道啞鈴訓練聯合生物反饋與電刺激治療可有效治療女性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可促進患者盆底肌肌力及其日常生活質量提升,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康復治療
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為臨床常見性疾病;患者多由于難產、產后從事重體力勞動、產后未得到充分休息等原因導致產后發生盆底功能障礙。子宮脫垂為女性產后盆底功能障礙主要表現,很多患者還會出現陰道前后壁膨出、尿失禁等癥狀[1]。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發生會對女性患者日常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本文對女性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治療中不同盆地康復治療的臨床價值進行研究,現對研究闡述如下。
1.1 基線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女性患者126例為研究對象,時間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按照擲硬幣法分為參照組63例(給予陰道啞鈴康復訓練治療)和研究組63例(在參照組基礎上行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參照組,年齡26歲~39歲,平均年齡(26.86±3.73)歲;研究組,年齡27歲~40歲,平均年齡(26.55±4.60)歲。經對比和觀察,兩組基線資料未呈現出顯著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參照組 給予參照組63例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女性患者以陰道啞鈴康復訓練。在治療初期時,應用大直徑(最大)或者最輕的陰道啞鈴給予患者以治療,將陰道啞鈴置入患者陰道,并指導患者收縮自身盆底肌肉,1分鐘后取出陰道啞鈴。之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逐漸增加康復訓練時間,直至陰道啞鈴停留時間達10分鐘時,且無論是在患者咳嗽、跑步,還是跑步等情況下陰道啞鈴都不會脫離時更換陰道啞鈴;采用具有一定重量、小直徑陰道啞鈴進行康復訓練,每天訓練1次,每次時間訓練時間15分鐘;連續訓練3個月。
1.2.2 研究組 研究組63例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女性患者在參照組基礎上行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主要內容如下:應用盆底肌肉刺激治療儀,并結合患者實際感受調整電流刺激強度,直至患者盆底肌肉有明顯跳動感或收縮感且無疼痛感。通常情況下,盆底肌肉刺激治療儀電流刺激強度為10mA~25mA;電流刺激時間20分鐘。在實際治療過程中,需要結合患者實際病況逐漸增加電流刺激時間與電流參數。而且在每次治療完畢之后,還需要指導患者進行提肛訓練,1次~2 次/w,每15次為1療程;連續治療3個月。
1.3 指標觀察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盆底肌力改善程度進行評價,采用積分制;如評分>80分,則表明患者盆底肌力合格;如評分<80分,則表明患者盆底肌力不合格;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盆底功能受損情況進行對比。
1.4 分析統計學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治療后盆底肌力改善程度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盆底肌力改善合格率(85.71%)明顯高于參照組(44.44%),組間差異顯著,呈現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治療后盆底功能受損情況
研究組患者康復治療后腰骶酸痛、陰道松弛 、尿頻發生概率明顯低于參照組,組間差異顯著,呈現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女性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康復治療指的是通過一定理論指導,給予女性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以盆底支持結構訓練,進而促進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復,達到治療女性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目的[2]。盆底康復治療不僅可以有效預防女性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發生,還能夠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但當前,在我國國內臨床治療中,盆底康復治療在女性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康復中的應用尚處于發展階段,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女性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還沒有明確認識到盆底康復治療的重要性。
綜上,陰道啞鈴訓練聯合生物反饋與電刺激治療可有效治療女性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可促進患者盆底肌肌力及其日常生活質量提升,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建麗.不同分娩方式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產婦應用盆底康復治療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4):111-114.
[2] 朱義芳.產后盆底康復鍛煉對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預防作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29):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