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英
數學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親身參與觀察、試驗、模擬然后經過思考、交流并進行正確理解做出推斷,最后形成知識體系的一種探索和思維過程。在立體圖形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依托問題及學具等讓學生參與體驗式教學,能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一、技術輔助體驗,活躍思維
數學教學中把信息技術與教學充分整合,可使數學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讓數學課堂變得更有趣更有吸引力。如在《長方體的認識》這節課的教學中,導入時教師利用課件制作讓學生感受在生活中長方體的運用。出示各種建筑的形狀,各種家電的形狀等等。讓學生利用課件欣賞立體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吸引學生的興趣。在欣賞圖片的同時親身體驗立體圖形之美,體會長方體在生活應用中的變幻,領略長方體的實用價值。再利用微課制作介紹長方體面、棱、頂點。通過形象生動的切馬鈴薯動畫,切一刀形成平平的一個面,切兩刀面與面相交的線叫做棱,切三刀三個面相交的點為頂點。
二、問題促進體驗,啟發思維
好的問題設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啟發學生思維,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中教師利用問題“同學們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運用與生活,下面這些圖片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在這些圖片中你能找到哪些立體圖形呢?”引領學生在欣賞圖片的同時積極思考數學問題,從生活中找到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順利地引出課題。再由問題“你知道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嗎?請認真觀看微課后說一說。”自然而然地將學生帶到第二個學習活動中。接著由問題“你能指著學具邊摸邊說哪里是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嗎?”了解學生對微課學習的理解程度,將學生學到的知識立刻學以致用。強化學生的思維。接著由問題“請同學們利用學具四人小組研究長方體面、棱、頂點各有什么特征?”將學生帶入探究性體驗學習。根據學生匯報探究結果適時追問,點撥學生對知識重點的理解,如:“怎樣理解相對的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話,那這個長方體的其它幾個面又有什么特點呢?”通過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學習層層遞進,啟發思維,激發求知欲。
三、借助學具深化體驗
教師要利用教具加強直觀教學和實際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操作體驗,將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能理解的數學體驗活動。利用學具操作體驗學習不但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識的數學活動中來,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培養學習能力,發展了數學思維。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教師在讓學生用微課學習了面、棱、頂點后,利用學具讓學生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學生利用教具真實感受長方體在現實世界中客觀的存在。讓學生在摸的體驗過程里真實感受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明確長方體各部分的概念,鞏固思維,建立從具體到抽象的有效聯系。接著分小組利用學具研究長方體的特點,再次利用學具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通過觀察、動手研究面、棱、頂點的特點,學生親身參與學習探究,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通過學具體驗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培養了合作意識,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在共同討論的同時發散性思維也得到了鍛煉。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后組織利用學具搭長方體框架,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進一步理解鞏固長方體的組成和特征,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操作,讓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學以致用的思想。
責任編輯? ?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