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順康
要提升一所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打造優質學校特色品牌,應從學校的內涵發展入手,逐步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下面,以我校為例展開闡述。
一、明確育人目標,構建“三維陶陶文化”育人體系
(一)完善課程體系,促進多元發展
1.構建“大愛”德育課程體系
“愛滿天下,樂育英才”的“大愛”德育課程體系是我校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以及校訓“求真、勤奮、健體、創新”,確立學校的德育體系目標,再結合學生實際,分年級確定德育目標,形成的一個六年為一周期的德育系列活動。在實施德育活動的過程中,依托“陶陶文化”校本教材,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心理特征等設計各種活動方案,讓學生在活動與體驗中,形成良好的品格修養。
2.構建“求真”智育課程體系
構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求真”智育課程體系。我校每學年定期開展“陶陶讀書會”“陶陶英語歌詠大賽”等活動,把學陶、師陶融入日常教育教學之中;把“求真”理念落實在各學科教學之中;把“教學做合一”植根在校本特色教育課程之中,認真守護好學校教育的智育陣地。
3.構建“行知”體美課程體系
構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行知”體美課程體系。我校把每周一、二、三下午第三節定為第二課堂活動時間。精心設計安排了豐富多彩的體美活動課程和課外閱讀課程。活動課程主要分為“全人參與”和“個別參與”兩種形式。在活動過程中,學校定期舉辦剪紙、繪畫、硬筆書法、軟筆書法、陶藝等學生作品展。
4.構建“創新”陶藝課程體系
構建“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的“創新”陶藝課程體系。學校制定社會實踐活動方案,按計劃組織學生到當地大埔縣中小學生陶瓷工藝實踐基地——大埔縣富大陶瓷廠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活動內容主要是“參觀研學活動”“手工制作”“舉辦比賽”。
(二)豐富支撐體系,助力育人工作
1.構建“新時代”黨建體系
構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新時代”黨建體系。一是強化政治核心作用。學校黨的建設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把握全面從嚴治黨原則,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推進各項工作始終在正確軌道上科學運行。二是壓實黨建工作責任,例如有計劃地抓好中青年后備干部的培養等。
2.構建“合作”行政體系
構建“團結協作,銳意進取”的“合作”行政體系。我校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學校宏觀的精細化管理,如抓好崗位職責、健全制度等;二是局部性的精細化管理,抓好年級、班級管理精細化。
3.構建“奉獻”教師培訓體系
構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教師培訓體系。通過“奉獻”教師培訓體系的創建,有力促進全體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與師德水平、業務水平、教學與管理能力以及學歷與職稱的全面提升。
4.構建“自新”科研體系
構建“依據自身實際,走出自己的教育路”的“自新”科研體系。學校堅持科研活動常態化,做到期初定任務,期中重研討,期末評成果。學校定期選派科研骨干教師到省市縣進行培訓,并使教育科研與教師發展同步,將教科研和教師培訓結合起來,使一大批科研新秀脫穎而出。
二、打造“陶陶文化”校園,優化育人環境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走進校園,映入眼簾的是陶行知頭像,學校的宣傳櫥窗里,定期展示著陶藝圖片、活動照片;走廊的墻壁上,掛著陶藝手抄報、陶藝繪畫作品等;每個樓梯轉角處都搭建一個小小的展臺,展示學生的陶藝作品等;圖書館設立專門的欄目,擺放著陶藝讀物……學生在富有寓意,集觀賞性與教育性于一體的陶陶文化環境氛圍中學習、生活,潛移默化地接受“陶陶文化”的思想教育。
三、關注留守兒童,助推教育均衡化發展
學校教育面對的是各種學生,不能顧此失彼。我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是“多一份愛,多一份關注,多一份同理心”,以此助推教育均衡化發展。
責任編輯? ? 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