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興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一種手段,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種方式,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途徑。提及閱讀,映入腦海的往往是語文閱讀,然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學閱讀顯得尤為重要。數學繪本讓學生愛不釋手。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感受數學的魅力,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及應用,更加能夠通過趣味故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和閱讀的興趣。筆者將通過課例,嘗試說明數學繪本具有哪些特點能夠讓數學課堂充滿魅力。
一、數學繪本具備連貫有趣的情境
情境設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一個有趣的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連貫的情境能夠激發學生不斷思考,一個生活化的情境可以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所以,情境選擇往往是數學教師費盡心思去思考的一項內容。而數學繪本就具備以下幾個特點:情境的連貫性、情境的趣味性、情境的生活性。
【例1】《壞蛋格格巫的“好點子”》這一數學繪本故事講述的是一個蛋糕店的老板賣蛋糕記賬的故事。第一天賣的蛋糕都是以“一大塊”賣出的,記賬的時候記錄為“1”,由于很多人吃不了這么大一塊,所以格格巫就把“一大塊”蛋糕平均切成了“10條”來賣,這種情況下該如何記賬呢?由此引發學生的思考,通過這樣的情境來初步學習小數的相關知識。在解決了第一個問題之后,格格巫又將“1條”平均分成了“10小塊”來賣,格格巫又該如何記賬呢?通過后續的情境鞏固小數相關知識的應用。我們可以看到,在《壞蛋格格巫的“好點子”》繪本故事中,具備一個由頭至尾都是賣蛋糕記賬的連貫并且有趣的情境。數學繪本的連續情境有利于認知學習,學生不會被東拼西湊且散亂無章的情境影響自主學習。在連續情境下,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思維發展也具有連續性。同時,學生入情入境積極地為格格巫想辦法該如何記賬,有趣的生活化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感受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樂趣。
二、數學繪本培養學生的“四基”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例2】《忙碌的星星工廠》講述了一個制造星星的工廠,在客人定制了星星之后進行包裝的故事。工廠將十個星星裝成一袋,十袋星星裝成一箱,客人們可以按箱買,也可以按袋買,也可以幾箱幾袋幾個靈活購買。通過這個故事學習數位的相關知識。繪本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如何將十個星星裝一袋,十袋星星裝一箱的方法,學習個位、十位、百位之間的數位關系。故事中不僅有與數位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通過包裝星星的分組活動,在動手實踐中讓學生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的數學基本思想。
三、數學繪本提升學生“四能”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四能”,即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3】《尋找消失的寶石王冠》這一繪本故事講述的是偵探通過各種線索破案,找尋到博物館中失竊的寶石王冠的故事。通過一系列的破案線索,學生學習了數學知識中的“找規律”。在故事開始之初,引導學生觀察假的王冠上藍寶石和紅寶石的排列順序,通過發現寶石排列的規律有問題從而判斷王冠的真假,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且提出問題的能力。在知道王冠是假的之后,通過怪盜黑星星留下的線索,學生在跟隨偵探一起破案的過程中,學習如何尋找規律并且運用這些規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課,學生通過數學閱讀,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分析以及解決數學問題。繪本閱讀巧妙地幫助學生內化數學意識、外顯數學能力,貫穿于數學學習全過程。
數字化社會已經到來,善用數學繪本,提升數學閱讀能力,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是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責任編輯? ?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