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麗
創設情境教學是一種關注學生自我學習能力,通過營造學習氛圍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情感反應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模擬生活、貼近現實的課堂中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對課堂內容的理解。高中語文教學除了要向學生灌輸文學知識之外,還要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對古今中外文學作品的鑒賞和解析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素養。
一、創設情境教學的概念及意義
教學情境創設的概念主要用于在課堂上設定一定情景,根據學生實際進行情景暗示,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情感反應,既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內容的學習,也有助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教學情境創設的教學方式靈活,沒有固定的流程或標準,教師可以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為課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在新課改開始之前,學校更加重視學生的應試能力,以及課堂學習的分數轉化率,忽略了學生核心素養與文化意識的提高,所以情境創設教學沒有得到重視。但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情境創設教學開始成為高中階段教師的學習指標之一。尤其是在語文教學中,情境創設教學的優點就體現在通過營造情境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既能培養學生文化素養、提高鑒賞能力,也能通過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精神品質給學生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念,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的策略
(一)以深入了解教材內容為前提,合理創設情境
情境創設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在教學的不同階段設立相關情境的輔助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有足夠的了解。所以教師在開展情境創設教學前,應當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在立足教材及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思考如何設立情景和什么階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學習中引起情感共鳴,從而加深對課堂所學的理解,提高語文素養。
以廣州市2020年啟用的教育部版語文必修下冊《雷雨》一課教學為例,筆者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把課中的語文活動由傳統的表演課本劇,改為排演劇本中的人物對白,為學生創設真實情境,模擬演員對念劇本的過程,以“排”為主,而不是只追求“舞臺”上的熱鬧。排演的過程注重引導學生錘煉人物臺詞、分析人物心理活動,“披文以入情”,透過語言感受人物真情、感悟作品真意。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搜集資料,深挖劇本,撰寫劇本分析,為演員真切傳神的演繹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以讓學生樂學活學為出發點,巧妙創設情境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各種手段給學生以形象的感染、情感的熏陶,使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之中,那么學生的感受必定更加真切,自然而然,學生語感的形成更為順暢,對文本的理解必定更加深刻。仍以《雷雨》一課為例,在排演劇本的過程中,真實的情境再現,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還加深了內心的情感體驗,一舉多得。
在備課時,筆者精心挑選《雷雨》的劇照,課堂導入時借每一張劇照形象立體地呈現出周樸園在劇中的不同身份,以此體現他與劇中人物的復雜關系和矛盾沖突。排演后,筆者又設計了真實情境的讀寫結合拓展,分別是“以周樸園的口吻,為自己三十年前的所作所為寫一段辯護詞”及“我是導演我選角:寫一篇導演選角說明”,借此鼓勵、引導學生閱讀全劇,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發現,豐富和提升戲劇鑒賞經驗。
語文學習活動應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進行。教師應按照學生的實際,制定相關主題,這些主題涵蓋學生生活、學習和日后工作需要的各種語言運用的真實情境,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與思考的興趣,將學生吸引到綜合性語文活動中去,讓他們通過自主活動,親自體驗環境,完成任務,發展個性,增長思維能力,形成自己的理解、應用話語系統。
責任編輯? ?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