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兵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體檢中脂肪肝檢驗結果與相關的影響因素。方法:從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行健康體檢的人群中隨機選取320例進行本次研究,根據其體檢結果將其分為脂肪肝組(80例)和健康組(230例),通過比較兩組體檢結果,分析影響脂肪肝檢驗結果的因素。結果:與健康組相比較,脂肪肝組體檢者BMI、ALT、GGT、FBG、TG、TC等水平更高,但是HDL-C水平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DL-C水平與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脂肪肝的發生與超重、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有關,臨床診斷人員應根據體檢者的體檢結果,盡早對其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
【關鍵詞】健康體檢;脂肪肝;檢驗結果;影響因素
脂肪肝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屬于一種脂肪代謝紊亂性疾病,且有研究數據顯示,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不斷改變,脂肪肝患者也呈現出了逐年增多的趨勢。其引發因素較多,當出現脂肪肝時,提示機體出現了肝損傷癥狀,因此,也有學者認為,在引發脂肪肝的因素分析中,只要是能夠導致機體內脂肪紊亂的因素,都可認為其是導致脂肪肝的發病因素。脂肪肝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為了進一步避免發展成一些嚴重的疾病,在早期及時對其進行診斷也就顯得尤其重要。本次研究選取了近2年來在我院行健康體檢的自然人,通過分析其體檢結果,詳細的分析了引可能會對脂肪肝體檢結果造成影響的因素。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行健康體檢的人群中隨機選取320例進行本次研究,納入標準:(1)自愿參與體檢項目;(2)體檢涉及到的各項資料完整;(3)體檢者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排除標準:(1)病毒性肝炎;(2)合并肝、腎功能不全;(3)不能配合本次研究。根據其體檢結果將其分為脂肪肝組(80例)和健康組(230例)。脂肪肝組中男:女=42:38,最小年齡31歲,最大75歲,平均(43.78±6.81)歲;健康組中男:女=121:109,最小年齡30歲,最大74歲,平均(44.02±6.74)歲。本次研究經過了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體檢方式,對所有人均行實驗室指標檢測,受檢者清晨空腹的狀態下,檢驗人員抽取其肘部靜脈血5mL,采用本院全自動血液離心儀進行離心處理,分離出上層血清,對血清中的各指標進行檢測。采用本院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檢測人員嚴格按照相關檢測標準操作進行。
評定標準:通過測量其身高、血壓、體重等指標,將BMI指數在28.0kg/m2以上的判定為肥胖,如TG>1.7mmol/L、TC>5.7mmol/L、FBG>6.1mmol/L則評價為血脂及血糖異常。
1.3觀察指標
通過比較兩組體檢結果,分析影響脂肪肝檢驗結果的因素。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采用( )表示年齡,并用t檢驗,采用(n,%)表示治療效果、甲減發生率等,并用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2結果
與健康組相比較,脂肪肝組體檢者BMI、ALT、GGT、FBG、TG、TC等水平更高,但是HDL-C水平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DL-C水平與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脂肪肝的引發因素比較多,患者發病后主要表現為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對機體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威脅。目前,被公認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也是引發肝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們經過多次研究后發現,脂肪肝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臨床征象,并不是一種相對比較獨立的疾病,患者發病后,病情較輕的一般無明顯癥狀,但是病情較重的癥狀也比較兇猛。有數據顯示,在肥胖人群中,有30%~50%的都同時合并脂肪肝,如果是重度肥胖,合并脂肪肝的幾率更高。
目前,人們了解比較多的有肥胖型脂肪肝、乙醇性脂肪肝等,但是對于血脂異常也會引起脂肪肝可能知曉的并不多。這是因為高血脂導致肝臟代謝負擔加重,肝功能減弱,更容易出現血脂異常,當大量的脂類沉積在肝細胞表面,也就形成了脂肪肝。糖尿病也是引發脂肪肝的主要因素之一,當血糖水平較高時,伴隨出現代謝紊亂,機體內的葡萄糖和脂肪酸的利用率降低,在機體內的沉積越來越多,從而引發了脂肪肝。因此,對于脂肪肝而言,早防早治是避免疾病進一步發展的主要措施。臨床醫務人員可以根據引發脂肪肝的因素,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比如如果為糖尿病,一定要加強對血糖水平的控制,保證代謝正常。日常生活中還要加強對飲食結構的控制,葷素搭配,可以多食用一些降脂類食物,如玉米、燕麥、蘋果、大蒜、洋蔥、海帶、胡蘿卜、山楂等,增強肝臟的代謝能力。適當的增強運動,促進脂肪的代謝。
綜上所述,脂肪肝的發生與超重、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有關,臨床診斷人員應根據體檢者的體檢結果,盡早對其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
參考文獻
[1]田京珠,王濤,張曉.脂肪肝56例檢測結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32):4679-4680.
[2]王曉慶,賀京軍,周建群,等.健康體檢人員脂肪肝超聲診斷結果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9,19(19):3716-3719+3743.
[3]曲春花,柳暉,邵圩州,等.非酒精性脂肪肝群體人體生物刺激反饋儀檢查結果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9(02):14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