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鵬
【摘要】目的 探究粗纖維食物結合腸營養支持對老齡直腸癌患者術后便秘的預防。方法 針對院內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療的94例老齡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病患均通過直腸癌根治性切除術,依據病患所采用的術后營養支持計劃劃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參照組48例予以腸內聯合腸外營養支持,而研究組46例在此前提下與粗纖維食品相結合。對比兩組病患的排便次數與時間。結果 研究組病患手術后首次排便時長與排便所需時長均明顯少于參照組病患,且每周排便次數明顯多于參照組病患,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高齡直腸癌病患,粗纖維食物結合腸營養支持可以充分改善病患手術后的排便情況,預后手術后便秘效果突出,具備較高的臨床運用價值。
【關鍵詞】粗纖維食物;腸營養支持;老齡直腸癌患者;術后便秘;預防
前言:直腸癌是最常見的一類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在中老年人當中發病率較高。根據調查顯示,其在世界范疇內的發病率占據所有惡性腫瘤的第四位,大約占到6.1%,而死亡率則占據全部癌癥死亡病例的9.2%,位居第二位。有研究探究了粗纖維食物結合腸營養支持老年直腸癌病患術后便秘的預防療效,希望在老年直腸癌病患術后便秘的預防帶來一定的理論根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針對院內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療的94例老齡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病患均通過腸鏡檢驗取活檢病理后確認為直腸癌,且病患均通過直腸癌根治性切除術,依據病患所采用的術后營養支持計劃劃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參照組48例予以腸內聯合腸外營養支持,而研究組46例在此前提下與粗纖維食品相結合。參照組男女比例為23:25,平均年紀(67.5±4.3)歲,研究組男女比例為25:21,平均年紀(68.1±4.8)歲。兩組病患性別、年紀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病患都接受直腸根治性切除術,當中參照組(n=46)運用腸內聯合腸外營養支持,而研究組(n=48)就在此前提上結合出纖維食物。腸內營養支持:在手術中Treitz韌帶遠端20至40厘米處,放置復爾凱螺旋型鼻腸管,等手術展開腸內營養。術后第一天,通過腸內輸液泵展開床內營養,滴住針營養液需要加溫到38攝氏度上下,與此同時,必須控制輸液量和滴注速度,通常開始的營養液量在1500mL,開始滴注速度在40至60mL/h。滴注溫度和速度都伴隨著病患的耐受情況慢慢提升,當中滴注液量最高能夠提升到1500mL,滴注速度最高能夠提升到60至80mL/h,必須要連續展開腸內營養膏術后第七天。反探究當中所運用的腸內營養液為能全力營養液,必須要確保病患每天攝入氮量0.15至0.2g/(kg.d),補充熱量20至35kcal/(kg.d)。腸外營養支持:腸外營養支持也在術后第一天起展開,持續治療到手術后的第七天,能夠運用中心靜脈導管或靜脈留置針展開,靜脈營養混合液通過我院專業人員配置,當中熱源由中/長鏈脂肪乳注射液提供,氮源通過復方氨基酸/雙肽提供,維生素C通過旨容性維生素注射液提供,微量元素通過多種微量元素注射液提供,當中糖脂比在1.5:1~2:1,配方均衡。在病患術后第七天結束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之后,能夠慢慢給予病患流質飲食、半流質飲食、直到普食,病患都需要多喝水,當中研究者病患在常規飲食前提上,結合進食粗纖維食物,兩位病患保持日攝入營養量一樣,即對參照著病患攝入同等營養量的常規食物。
1.3觀察指標
比較觀察兩組病患的排便次數與時長,囊括手術后首次排便時長、每周排便次數、排便所需時長。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5.0進行統計剖析,計量資料以(X±S)呈現,借助t檢驗,計數資料以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病患的排便次數與時長對比
研究組病患的手術后首次排便時長為(41.5±3.1)與排便所需時長(4.6±2.1)均明顯少于參照組病患手術后首次排便時長為(60.2±2.9)與排便所需時長(10.2±4.4),而每周排便次數(3.9±0.8)則明顯多于參照組病患的(1.6±0.9),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伴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的加快,老年直腸癌病患的發病率呈現歷年增加,嚴重威脅中老年群體的生命安全。臨床中,對于直腸癌的治療多以手術全切除為主,然而,大批探究資料表明,大部分病患,尤其是老年病患,在術后通常會產生較為嚴重的營養不良情況,進而威脅到病患的病癥轉歸。另外,術后便秘則是老年直腸癌病患當中常見的負面反應之一,假如無法給予病患及時有效的干預來改善其情況,很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心腦血管并發癥的出現,成為危害生命。
此次探究中,對研究所病患的飲食結構展開了調整,確保其膳食纖維(粗纖維)的科學攝入,結果顯示,研究組病患的手術后首次排便時長為(41.5±3.1)與排便所需時長(4.6±2.1)均明顯少于參照組病患手術后首次排便時長為(60.2±2.9)與排便所需時長(10.2±4.4),而每周排便次數(3.9±0.8)則明顯多于參照組病患的(1.6±0.9),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依上上述,粗纖維食物結合長營養知識對老年直腸癌病患術后便秘的預防效果明顯,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愷, 董冠楠, 楊玉鵬. 結構脂肪乳對老年直腸癌患者術后營養狀況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響[J]. 實用癌癥雜志, 2019(9):1435-1437.
[2] 王閏. 對在圍手術期接受腸內營養支持的結直腸癌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分析[J]. 當代醫藥論叢, 2019, 17(04):268-269.
[3] 馬麗娟, 張玲. 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對直腸癌患者術后營養狀況和康復效果的影響[J]. 家庭醫藥, 2019, 000(00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