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田 偉
西安工程大學,陜西 西安 710048
蒙古族植物圖案作為蒙古族文化中絢麗多彩的內容,其風格化、個性化和民族化的藝術魅力歷經幾千年的積淀,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當前對于蒙古族傳統植物圖案的保護仍然處于初級階段[1]。將蒙古族植物圖案的元素提取總結有助于民族元素在現代設計中進行創新運用,為廣大服裝設計師提供新的思路,為設計師運用傳統圖案進行現代設計提供理論參考。
在蒙古族傳統圖案中,植物圖案占據了重要的位置,植物圖案的產生與蒙古族長期的游牧生活密切相關。蒙古族長期生活在草原之上,伴隨著族民的植物多是青草、花卉,牧民將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提煉并且融入自己的藝術手法,創造出了屬于本民族的獨具特色的植物紋樣,常見的有寶相花紋樣、卷草紋樣、佛手紋樣、桃形紋樣等,如表1所示[2]。
寶相花作為古代吉祥紋樣之一,是一種常見的裝飾紋樣。“寶相”原本為佛教詞匯,佛家稱莊嚴的佛像為寶相,一般以牡丹、蓮花等為主體,中間鑲嵌形狀不同、大小粗細有別的其他花葉,尤其是其花蕊和花瓣基部,用圓珠作規則排列,恰似閃閃發光的寶珠,再加多層次退暈色,顯得珠光寶氣、富麗華貴,故稱“寶相花”。
卷草紋樣是以花草為基礎構成的波曲狀的花草紋樣,其形態像云般婉轉,線條自然流暢,細葉卷曲相互穿插,卷草圖案委婉多姿,富有流動性和連續感,優美生動,具有連綿不斷的韻律感。蒙古族卷草紋常用白色、藍色、紅色、黃色作為主色調,根據使用場合的不同調換顏色,卷草紋廣泛用于刺繡、家具、金銀器皿等,為民間工藝增加了美感和喜人的情趣,洋溢著無窮的生機[3]。
佛手為一種果實,狀如人手,分散如手指,拳曲如手掌,故而稱作佛手[4]。佛手圖形源自印度,在人們觀念中與佛祖聯系起來,有佛祖相助,自然諸事順利,吉祥如意。蒙古族刺繡帽子、荷包和馬海靴子常用此圖案。

表1植物圖案分類
桃樹在內蒙古地區已經有多年的栽培歷史,其花、果實與人們的生活有較為密切的聯系。桃形紋樣中的桃是福壽的象征,桃形紋樣常繡在煙盒包上,多用于給年長者祝壽用。有時也用于女性服飾上,是美滿婚姻的象征。
葫蘆為藤生植物,藤蔓綿延,碩果累累,故被視為象征祈求子孫萬代的吉祥物。葫蘆圖案常見于馬鞍具、家具、刺繡等各種民間工藝中,赤峰地區還有剪葫蘆的剪紙圖案,成為子孫眾多的美好象征[5]。
石榴是由新疆傳入的果實多為球形漿果,果皮呈現黃褐色或紅褐色,皮內種子眾多。石榴圖案的傳入與蒙古族傳統圖案結合后作為吉祥物,是多子多福的象征。
(1)白色。白色對于蒙古人來說是最圣潔的顏色,白色被譽為是“萬色之母”,所有的顏色只有在白色中才能呈現出來。現實中白色的東西有很多,天上漂流的白云,敬獻用的哈達,祭祀騰格里的馬奶、乳酪,草原上游走的羊群,這些都被看作是蒙古族文化中長生天對于游牧民族的恩賜,因此,蒙古族對于白色情有獨鐘。
(2)紅色。多出現在蒙古族女性的服裝上,紅色代表著熱烈、張揚,也是火焰的顏色。火焰在寒冷的冬季給蒙古族人帶來了溫暖,幫助人們烹飪食物,將紅色穿在巫師身上有祈求火神帶來食物和身體上的溫暖的寓意[6]。火焰還能夠驅趕野獸,給人們帶來心理和身體上的雙重溫暖,因此紅色被認為是具有降服邪魔和鎮壓惡靈的色彩。
(3)黑色。作為與白色相對的色彩在古代寓意為戰無不勝。在蒙古族信仰中,黑色代表著勇敢、無畏的精神,將黑色作為服裝的顏色,有祈求平安的寓意,因為蒙古族人認為黑色具有壓制一切邪惡的作用。
(4)綠色。在蒙古族生活的草原之上,綠色是草地的主色調,草地的豐盈也代表著生活的富足,蒙古族族民將草地的顏色寄托在圖案之中,用吉祥圖案來祈求美好生活,綠色也成為蒙古族圖案乃至服裝常用的顏色[7]。
蒙古族植物圖案隨著歷史的發展演進,演變成了單獨紋樣、適合紋樣、連續紋樣等不同的構成形式,并且運用在不同部位,如表2所示。

表2 紋樣構成情況表
蒙古族傳統植物紋樣追求人與自然的關系,因此蒙古族傳統植物紋樣多采用植物和動物相結合的紋樣形式,在現代服裝的設計中可以使用刺繡的手法將動物和植物相結合的紋樣形式設計在服裝上,這都是自然界元素的運用,在以后的設計中可以更多秉承這一觀念。蒙古族植物紋樣的結構形態大多是曲中有直,直中有曲,結構線的穿插復雜,使紋樣結構具有豐富的層次感,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可以在結構線上使用曲線和直線相結合的方式。蒙古族植物紋樣的色彩艷麗,對比強烈,在服裝設計中可以借鑒這種直白的用色方式,袖子褲口部位可以局部采用蒙古族植物紋樣的配色,使得服裝色彩更吸引人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