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營 王麗昭 張雪嬌
四平中心醫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心臟外科手術步驟極為繁瑣復雜,使患者在進行手術時潛在的危險因素較多。由于其性質較為特殊,加強了護理人員護理工作的難度,因此,為滿足患者患者機體康復的需要,實施系統、優質以及針對性強的護理措施至關重要[1]。基于此,本文通過對在心臟外科手術護理中,應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進行分析探究,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8月-2020年5月收治的心臟外科手術患者9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5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35~60歲,平均年齡(45.85±2.65)歲,病程6~10年,平均(6.68±1.32)年;實驗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38~59歲,平均年齡(47.07±3.43)歲,病程7~11年,平均(7.32±1.68)年。納入標準:(1)均接受心臟外科手術者;(2)對本次實驗研究的流程都了解詳細者。排除標準:(1)其他精神疾病者;(2)意識障礙,溝通不暢者;(3)伴有其他嚴重并發癥者;(4)機體器官有重大損傷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程上均無差距,(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1.2.1對照組 實施常規的護理方法,對手術相關的注意事宜,詳細講解給患者及其家屬,評估患者的病情程度,安排患者進行術前相關實驗的檢查,遵醫囑對患者進行日常的護理。
1.2.2實驗組 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進行護理,主要措施:(1)對患者因手術產生的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進行疏導,向患者普及疾病相關的知識,手術的相關流程等,與患者技能型良好有效的溝通,使其能積極配合進行手術;(2)術中建立快通道完成麻醉,麻醉誘導及麻醉維持后,由巡回護士 密切觀察患者的一般狀態及生命體征,同時注意患者在術中保暖,若需要輸入液體或血漿,可提 前預熱液體或血漿,待溫度合適后再進行輸入;(3)觀察患者術后的疼痛情況,遵醫囑對其進行靜脈自控止痛泵進行鎮痛,緩解患者的痛苦;(4)術后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加強巡視,使護理人員能及時發現和處理患者術后可能產生的并發癥;(5)對護理人員進行快速康復護理的技能培訓,使其對技能操作的意識能夠的到提高,熟練掌握具體護理操作流程;待患者的病情逐漸平穩下來后,幫助患者進行床上起身活動,為加速患者痰液的排除,應對患者的背部進行叩擊,定期按摩患者的四肢;(6)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以及飲食習慣,對其進行飲食護理,制定有利于術后恢復的飲食計劃,讓患者保持良好有營養的健康飲食;(7)評估其下床的各項指征,叮囑協助患者進行下床活動,隨著恢復的越好,下床次數應逐漸增加,以助于患者快速的康復[2]。
1.3評價標準 對兩組在術后下床活動的時間、拔管的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臨床指標進行對比,時間越短,說明效果越好。

兩組患者術后臨床指標的對比 采取的護理圍繞快速康復外科理念進行開展實驗組患者在術后下床活動的時間(2.51±0.66)h、拔管的時間(8.62±2.63)h以及住院時間(12.36±2.89)d等臨床指標明顯優于根據心臟外科常規護理要求進行護理的對照組,有差距,(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臨床指標的對比
心臟外科手術因其較為繁瑣的手術流程以及較高的風險系數,使得不僅對主刀醫生的專業性有著較高的要求,在對患者術后護理的要求也較為嚴格[3]。因此,為使患者能夠的到快速有效的恢復,在護理工作中實施較為優秀的護理尤為重要。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護理工作的發展也逐漸完善,在日常的臨床護理中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被廣泛的應用起來,取得臨床效果十分可觀。
整理結合多種傳統外科康復理念的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對于手術相關的流程及注意事項進行詳細的介紹,緩解患者因手術而產生的不良情緒,協助醫生順利進行手術,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協助其盡早下床進行活動。本文主要對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措施后的臨床指標進行對比,采取的護理圍繞快速康復外科理念進行開展實驗組患者在術后下床活動的時間(2.51±0.66)h、拔管的時間(8.62±2.63)h以及住院時間(12.36±2.89)d等臨床指標明顯優于根據心臟外科常規護理要求進行護理的對照組,有差距,(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在心臟外科手術護理中,應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能夠加快患者的術后恢復,使患者的住院時間被減少,對患者的生存質量的提升起到積極作用,在臨床上具有全面推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