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萬坤
吉林省松原市中醫院,吉林 松原 138001
老年群體與年輕人在共病性、多藥性、藥代動力學和藥物不良反應(ADR)方面有所不同;其次,由于各項身體機能減弱,因此,在術中麻醉時,老年群體對藥物吸收率、自身排泄功能降低,因此容易導致不良反應率增加、麻醉效果不佳的情況出現,不利于手術的有效進行[1~3]。基于此,為了分析全身麻醉與椎管內麻醉在THA老年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筆者應用臨床對照試驗,論述如下:
1.1一般資料 抽取80例本院行THA治療的老年人患者,隨機分為對照、觀察組。其中對照組年齡為60~90歲,平均為(79.14±5.13)歲,病程為1~11年,平均(6.21±5.10)年,其中男、女比例是24:26;觀察組年齡為61~92歲,平均為(80.32±5.20)歲,病程為2~13年,平均(6.33±3.31)年,男、女比例是26:24。基線資料對比顯示,P>0.05,具有可比性。
1.1.1 納入標準 (1)無過敏或藥物禁忌癥;(2)意識清晰,可進行有效溝通,能主訴病情,依從性較好;(3)接受手術前明確無相關麻醉藥物過敏史:(3)美國麻醉師協會(ASA)分類2級以上;(4)符合手術指征。
1.2.1排除標準 (1)患者對手術過程中的麻醉劑過敏或存在禁忌癥;(2)依從性差;(3)意識不清、溝通障礙、智力低下或存在精神疾病史者;(4)凝血功能障礙者;(5)存在阿片類藥物依賴癥或經常使用阿片類藥物:(6)嚴重全身疾病或不受控制的輕度系統疾病。
1.2方法 兩組術前禁食8h。THA術前30min需肌注5~10mg地西泮。對照組采取全身麻醉,建立靜脈通路并行面罩吸氧,靜脈注射依托咪酯(0.4mg/kg)、順式阿曲庫銨(1.5mg/kg)以及咪達唑侖5μg,氣管插管后,依據患者體重泵注適量丙泊酚、舒芬太尼;
觀察組行椎管內麻醉:穿刺部位取脊椎L2~3處,導管置入后注射鹽酸羅派卡因2mL,麻醉平面保持T11,術中依據患者體重以及手術狀況調整劑量。
1.3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的VAS評分、滿意度分值、不良反應發生率(惡心嘔吐、呼吸抑制、尿潴留等)。采取VAS視覺模擬量表評估患者術后的疼痛感,分值范圍是0~10分,分值與疼痛程度成正比;滿意度量表采取本院研發的術中麻醉滿意程度評分量表,分值范圍0~100分,分值與滿意程度成正比。
1.4統計學方法 采取Epidata標準軟件錄入并核對試驗數據,統計學分析、檢驗使用SPSS 22.0標準系統。設定本次數據均呈現正態分布,計量資料表示為均值和標準差,行獨立T值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為概率或百分比,行卡方檢驗,統計學顯著性結局顯示為P<0.05。
2.1兩組VAS評分對比:如表1。
表1 兩組VAS評分對比
2.2兩組滿意度分值對比 干預前,對照、觀察組的滿意度分值分別是(70.19±8.24)分、(71.23±7.34)分,P>0.05(T=0.3987);干預后,對照、觀察組的滿意度分值分別是(77.20±10.11)分、(89.40±9.80)分,P<0.05(T=11.2201)。
2.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 對照、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是10.00%、30.00%,P<0.05(χ2=11.8118)。
THA是臨床常見的手術,手術過程長且痛苦,研究報告顯示,全麻與椎管內麻醉在術中總失血量、DVT(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方面沒有顯著差異,但椎管內麻醉可減少術后惡心、皮膚瘙癢的發生以及降低住院時間,進一步降低醫院相關費用,促進患者快速恢復。總的來說,椎管內麻醉的優勢在于可避免呼吸道抑制、減少圍手術期失血、降低DVT形成的風險,然而,對于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患者建議使用全身麻醉。
本次試驗結果顯示,術后,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各時間段VAS評分均更低,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滿意度分值更高,P<0.05(T=11.2201);對照、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是10.00%、30.00%,P<0.05(χ2=11.8118),充分顯示THA術中采取椎管內麻醉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THA老年患者采取椎管內麻醉的應用價值顯著,患者疼痛程度更低,有利于術后康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