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晶,北京市東直門中學德育副校長,黨齡23年。
21年前,我剛剛邁出大學校門,有人問我畢業后要做什么工作,“當老師!”我脫口而出。就這樣,非師范專業的我扎根于祖國的基礎教育事業,冬往春來,在三尺講臺一站就是21年。
春華秋實,光陰總是溫柔卻從不缺席地拂過校園的每個角落,在送走一屆屆學生的同時,歲月的痕跡也漸漸地爬上我的眉梢眼角。在今年初三學生的畢業典禮上,幾個學生嘰嘰喳喳地問:“老師,您說現在做什么工作最好?您最想做什么工作?”我依舊脫口而出:“當老師呀!”學生笑著打趣:“老師您還沒當膩呀!”我笑而不語,目光中有著不可動搖的堅定。
是什么讓青春年少的我走上講臺?是理想!是什么讓歷經鉛華的我依舊執著?是信仰!一個不可磨滅的信仰:堅守教育崗位,扛起育人使命!
1.情系家國,黨員教師率先垂范
2008年,北京奧運會召開,我有幸參與這項世界級盛事的維穩工作。雖然臨近預產期,但我克服身體的不適,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工作無一日懈怠,無一項疏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時,我帶領三個聯盟校學生,一起參加了天安門廣場的聯歡活動。疫情期間,從大年初一學生情況的摸排、數據情況的統計,到之后的居家線上學習,我都沖鋒在前,主動承擔。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時,我帶領學生拍攝《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MV,組織全校師生同唱一首歌……
祖國山河在心中,黨徽閃耀掛胸膛,從奧運維穩到抗擊疫情,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到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組織交給我的每項工作,我從不打折扣,保質保量完成。
2.春蠶吐絲,教書育人攻堅克難
法國哲學家薩特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對教育的信仰便是扎根在我內心深處的執著追求,它是我專業成長的持久動力和精神支柱,讓我始終追求“過有靈魂的生活,做有靈魂的教育”。
我在承擔數學教學任務的同時,還承擔了初三年級畢業班班主任的工作。面對新中考改革、畢業班學生的心理疏導等諸多難題,我召開了數次班會、家長會,邀請從事不同領域工作的家長為學生講述不同職業的前景與趣事,發揮家校攜手的力量。
作為學科教師,我更是一刻不放松地學習,精心準備每一節課,由實踐者轉變為研究者,由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由課程的實施者轉變為課程的開發者,由教案的執行者轉變為教育智慧的創造者。成長和進步離不開時間的累積與精力的付出,常常是清晨的習題練習,當天便給學生講評,這就意味著我要舍棄午休和課間休息時間。這當然很累,可每當站在教室,看到學生克服難題后舒展的笑容,我承受的這點苦和累又算得了什么呢!
對教師這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職業的深沉熱愛,對教育的信仰,讓我用最柔軟的肩膀,堅守教育崗位,扛起人民教師立德樹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