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京武
作為一所農村學校,我們在師資力量、教育資源、家庭教育等方面并不占優勢。為擺脫落后局面,我們借助教育改革的契機,迎難而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為師生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首先,在教師隊伍建設上下功夫——不破不立,不止不行。改變教師陳舊的教育觀念是第一關。為了走好這關鍵的一步,我們將目標鎖定在“名?!焙汀懊麕煛?,希望在名校的影響下,在名師的指導下,破除固化的、陳舊的教育教學觀念,樹立以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為準則的育人思想,破除固步自封的經驗主義,探索教學改革背景下的新方法、新路徑,并建立優績優酬的獎懲制度。
在“破立”目標的指引下,我們牽手北京市第四中學,為學校薄弱學科——歷史、地理、政治和生物學科各選定一位指導教師,從學科教學和班級管理兩個方面對學校教師進行指導。2017年至今,在師徒的共同努力下,學校4個學科教學成績均有大幅度提高。學校史地政生8位教師中,有7位教非所學,四年下來,有6位教師進修了第二學歷并取得學歷證書。依托北京四中,我們參與了兩次“教育改變家鄉”全體教師培訓活動,教師們通過參觀、聆聽講座、動手實踐、交流訪談,對教育改革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增強了為家鄉教育作貢獻的信心和決心。
其次,在利用教育資源上下功夫——點亮明燈,開門辦學。教育改革提出“考寬”的要求,然而,山區的學生“出門是山”,和城里的學生“出門是館”相比,學生在教育資源利用上并不占優勢。
封閉式的教育、教條式的管理、模式化的加工方式,很難培養出具有創造性的人才。我們應該盡己所能,點亮一盞燈,照亮學生通往外面世界的道路。學校組織全體師生前往國家大劇院,觀看話劇《哈姆雷特》。語文教師帶學生叩問經典、致敬莎翁;數學教師帶學生研究國家大劇院的幾何建筑,尋找建筑中的數學知識;歷史教師帶學生追溯歐洲文藝復興的根源,鞏固課上所學;班主任則教學生觀看話劇應遵守的規定和禮儀……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既接受了高雅藝術的熏陶,又開闊了眼界,增強了實踐能力。
我們還點亮一盞燈,照亮學生的內心。網絡時代,為了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我們請來北京奧運會柔道冠軍楊秀麗,讓學生近距離接觸英雄;邀請雅典奧運會女排冠軍宋妮娜,講述冠軍之路所經歷的拼搏與磨難;邀請籃球明星焦健、陳磊走進校園,詮釋“野蠻體魄,文明精神”的內涵;邀請云南緝毒一線戰斗英雄、老山前線的“貓耳洞人”進校園,為學生再現和平社會背后的槍林彈雨,演繹生與死的偉大和平凡。
一系列舉措,讓學生眼里有光、心中有愛、腳下有根,喚醒了他們內心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