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東
摘要:農業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又是我國的支柱性產業。加強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推廣現代化農業生產模式后,農民通過科學技術增加了收益,但由于農民的主觀因素以及客觀條件限制,鄉鎮農業技術的推廣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必須加強對農業技術推廣對策的研究。基于此,分析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對策
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的部門是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涉及農、林、水、畜牧方面,在過去的時期就推廣良種良法、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疫情防控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讓群眾明白新技術用于指導生產,取得了相當的成績。在鄉鎮推廣過程中,無論是推廣管理體系,還是農民接受程度,都會對推廣結果有一定影響,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對于這些問題,必須創新推廣措施,促使鄉鎮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1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完善的組織管理制度
1.1.1 農技推廣人員少 當前,在鄉鎮地區,主要由鎮農業服務中心來負責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涉及農、林、水、畜牧等行業,工作范圍廣且內容多,職能職責多,人員的編制也多,占政府總人數的30%-35%。但是各個鄉鎮僅僅具備較少專技人員來負責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在日常的工作當中這些人還需協助政府開展其他工作,導致鄉鎮地區普遍存在著不僅農技人員少,并且人員的變動大,綜合素質不均等,同時無法集中精力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問題。
1.1.2 管理制度影響了指導工作 當前,主要由鄉鎮人民政府來領導和管理當地的農業服務中心,在業務方面由自然資源局、農業局以及水務局指導工作,由于存在著多頭領導的問題,也形成管理人員對推廣的內容及技術不了解的情況,也就是外行領導的局面,導致工作很難得到有效協調。
1.1.3 經費保障不到位 鄉鎮農業服務中心雖屬于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但是在實際工作當中,除了職工工資外,辦公經費供給極少,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需要經費開支工作的順利開展。并且事業單位的基本工資較單一也不高,工作任務也繁重,嚴重不成正比,無法提升和調動工作的積極性。
1.2基礎設施薄弱
1.2.1 辦公環境差 絕大多數鄉鎮服務中心存在著辦公環境差,辦公設備簡陋的問題1.2.2 缺乏實驗儀器
1.2.3 不具備專屬試驗田 一些鄉鎮并不具備示范推廣試驗田,導致示范試驗很難開展,進而難以向農民傳授先進的科學技術。
1.2.4 不具備教學場所
1.3 推廣人員業務水平低
1.3.1 缺乏系統的推廣知識培訓 一些鄉鎮沒有為推廣人員提供新技術培訓,導致其無法掌握全新的知識,采取的是陳舊的推廣方式,導致工作效率較低,使得先進農業技術無法得到有效推廣。
1.3.2 知識老化 鄉鎮農技員由于缺乏進修培訓機會,同時單位沒有為其提供相關圖書資源,缺乏網絡教育渠道,導致其知識更新較慢,技術很難得到有效提高,無法滿足現代農業技術推廣的實際需求[1]。
1.4 推廣工作效率較低
1.4.1 缺乏開拓以及創造性意識 由于受到工作條件以及業務水平的限制,鄉鎮農技推廣人員普遍工作積極性較低,缺乏開拓性以及創造性意識,使得農技推廣效果較差。
1.4.2 推廣方式老套 鄉鎮地區農技人員主要接受農民詢問,很少在田間開展直接指導,無法掌握田間實際動態,導致其指導建議無法滿足農民的實際需求。
1.4.3 對農民缺乏技術培訓以及跟蹤服務 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很少為農民組織技術培訓,沒有做好技術跟蹤服務,導致農民無法對新技術進行正確應用,進而很難掌握新技術,使得新技術在使用后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因農民不信任新技術而增加了推廣難度。
1.4.4土地撂荒地較多,耕地面積逐年減少。近年來物價水平的提高而糧食價位的低迷,無法刺激農民的種植積極性;服務對象的高齡化,無法接受和認知技術推廣的重要性、科學性、時效性;市場引導的不確定性,有些作物的更新換代太快,給種植戶增加了難度,比如柑橘類。
2 改進措施
2.1 提升鄉鎮農技推廣人員綜合素質,提高農業科技推廣水平
2.1.1從農業服務中心中將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改革分離出來,將其轉變為職能專一的農技服務單位,增加農技人員數量,使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得以集中開展農技推廣服務[2]。
2.1.2按照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安排,及時完成各階段的工作任務。為當地政府做好參謀和助手,解決農業生產上的難題。
2.1.3展望農業發展的方向,堅持和完善“農業人”和“農技推廣人”的使命和擔當。把發展當地農業,振興鄉村發展,服務農業為己任,刻苦鉆研,不斷增強業務素質和實踐能力。
2.1.4蹲點基層,從田間地頭、種養植大戶、專合社等農業一線開始,了解產業及推廣的成效和問題并進行解決。促進“一村一品”產業的形成并鞏固,從而實現生態、有機、“三高”農業的發展。
2.2 保障經費合理投入 首先完善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晉級晉升機制,在辦公經費、績效、差旅以及福利、學習考察等費用提高到同等事業單位的水平;
2.2.1 完善辦公條件 為鄉鎮農技推廣機構改革增加辦公面積,配備電腦以及打印機等各種現代辦公設備,使辦公效率有所提高。開通計算機網絡,采用專業軟件對各種信息以及數據進行處理,使處理結果具備更高的準確性,不斷提高工作效率。
2.2.2 設置實驗室等工作室 建設適宜鄉鎮工作需要的實驗室,同時為其配備必須的設備以及儀器,保證推廣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如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崗位工作的設置。
2.2.3 具備試驗田 為鄉鎮農技推廣機構配備試驗田,從而更好的開展新產品、新技術的試驗以及示范,進而探尋出適宜的先進技術,使這些新技術得到更好的推廣以及應用。
2.2.開通信息網絡 開通信息網絡,幫助農技員更好的掌握全新的科技方向,進而使農戶獲得先進并且系統的技術服務。
2.3 提高農技推廣人員專業素質
2.3.1 定期組織知識培訓 定期開展系統的農技推廣方面的知識培訓,幫助農技推廣人員了解有效的推廣方法,進而提高推廣工作的效率。通過培訓,要具有現階段新農業發展形勢下建立和完善國家三農政策為指引,因地制宜,立志扎根基層服務三農,解決當地農民生產管理的主要問題,化解效益提升的難題;并且要有發展當地農業為己任的擔當意識。
2.3.2 與農業院校合作
做好與農業院校的合作工作,組織農技推廣人員參與層次較高的講座或者培訓,不斷擴展農技人員的知識,幫助其掌握先進的農業科技[3]。
2.4 改進推廣方式
2.4.1 大眾傳播法 對雜志、報紙、黑板報等文字印刷品以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視聽媒介進行充分利用,為農戶講解全新的農業技術。
2.4.2 集體指導法 開展成果示范以及方法示范,組織農戶進行實地參觀,定期對其開展培訓。
2.4.3 個別指導法 做好示范戶、科技戶以及專業戶的訪問工作,使新技術得到有效擴散;對農戶開展電話咨詢以及跟蹤服務。
2.5 改善農業推廣經營服務 對于農戶的咨詢要充滿耐心。為其詳細并且熱情的解惑,保證有問必答;如果一時無法解答,需要對問題進行認真研究,通過查閱資料或者專家咨詢尋找答案。
2.6 加強技術培訓以及跟蹤服務 定期舉辦講座以及培訓班,為農戶傳授農業科學知識,介紹各種新產品以及新技術。在新技術推廣應用過程中,要加強跟蹤服務,幫助農民做好問題的解決工作,使其真正掌握先進的技術,提高新技術的推廣效果,進而有效擴散并普及農業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