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忠
教師的角色如何定位?有人說教師是導演,演繹一節節生動精彩的課堂;有人說教師是公仆,學生需要什么教師就給什么,為他們排憂解難;新課程標準說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促發者”,教師要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如何做好學生的引路人呢?
一、洞察學生,為學生心靈把脈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不應該是"霧里看花"而應該是"明察秋毫",尤其是班主任,對學生情況應該全盤了解,以便教育時能對癥下藥。通常的方法有觀察法。即對學生日常行為包括言談舉止進行觀察,如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采取對策。其次是談話法。談話法能更深入地了解學生,以便更好地對癥下藥。三是調查法。對一些學生認識模糊,教師不能妄下結論,草率行事,要通過深入調查(含問卷調查)的方法多方了解實際情況,再做出正確判斷。比如,七年級新生入校后,班主任對學生一無所知,老師可以發一個學生情況摸排表,里面包括學生和家長的相關信息以及個人愛好和是否愿意做班干部等內容,收上來之后分類整理并總結。對于特殊的學生,則找來談話,讓他們把自己家里的情況和自己的一些想法直接說給老師聽,老師根據學生表格或談話內容以及自己的觀察,給每個學生提出今后學習或生活中的建議。總之,只有全面洞察學生,才能為學生心靈把脈,為學生正確導向。
二、關愛學生,為學生成長鋪路
我在一所農村學校任教二十幾年,這里的孩子基本是留守兒童,他們從小就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愛。作為教師,不但自己要充滿愛心地對待學生,還要把班級建設成一個有愛心的大家庭,讓同學們在這個大家庭里如同兄弟姐妹一般互相關心幫助,互相鼓舞進步。我在班上倡導學生進行“互幫互助”活動,針對學生實際,在學習上有困難的,成績好的學生主動去幫助;在生活上有困難的,我會自己掏錢給學生買學習用品、書籍等,經濟條件好的學生有時也會主動送書給條件差的學生;對父母離異或出現其他重大變故等在情感上遇到挫折的學生,老師要能及時發現,了解其具體情況,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和幫助。有一年,班上有一個學生的父親因吸毒去世了,而她媽媽在她很小時就離家出走,她只能跟著年邁的奶奶過日子,我擔心她會出現心理問題,約了一個同事去她家里探望,給她做心理輔導,向她了解生活中存在哪些困難,經她同意,向學校申請了貧困補助和向同學們愛心捐款,過后的日子里,我對這個學生更是倍加關心,讓她走出了心理陰影。在老師及同學的關心下,她慢慢變得開心起來,學習也有所提高了。我覺得只要對學生“多一點理解和尊重,多一點支持和信任,多一點表揚和鼓勵,多一點體貼和溫暖,就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就能為他們的成長鋪路。
三、鍛煉學生,為學生成才把關
人生的成長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學生的成長既需要老師的引導,更需要自己的努力。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教師要善于通過多種有效活動,讓學生將教師的外部激勵內化為自身行動的動力,讓學生在"知、情、意、行"的每個環節體驗中,提高優化心理品質的效率。開展勵志演講比賽,激發上進心;開展國慶、元旦愛國手抄報、歌唱等比賽,激發愛國熱情;開展“我是故事小能手”比賽,講勵志故事如張海迪的故事,洪戰輝的故事等,讓學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如何自信、自尊和自強。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開展各種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心理知識情境問答活動,讓學生點亮盞盞明燈,培植自己興趣的幼苗,堅守快樂的陣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通過各種活動鍛煉了學生,為學生的成長把關。
總之,作為光榮的人民教師,我們應該有洞察秋毫的敏銳,為學生心靈把脈;有博大的胸懷關愛每一個學生,為學生成長鋪路;也要有讓學生吃苦耐勞的狠勁,鍛煉學生,為學生成才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