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梅彥
無論哪個年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落后學生,有的是學習困難生,有的是品德敗壞生,還有的是學習、品德雙差生。這些學生的表現給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設置了不同程度的障礙,不免聽到一些教師對這些學生的消極評價。每每此時,我心里總有一種不悅與無奈。
因為,后進生不是先天后進,而是后天造成的缺乏自信和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的個體表象。這類學生并不是無藥可醫,而是可以重塑成“真品”的個體。其關鍵在于我們教者應如何轉變觀念,適當施法。以往我們把后進生評價較低,是因為我們只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看作純粹的師生關系,毫無其他聯系。如果我們把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看作家長和子女的關系,又應如何去評價、去教育后進生呢?
一、“身”入其境,了解后進生
后進生的形成總有一定的原因,教者只有“身”入其境地去了解后進生,不斷體味后進生的心理,才能針對后進生的各種特征因材施教。
如:我班的孫揚同學,在這學期中學習成績比以往明顯下降,課間也沉默了許多,不善與同學交往,總是一個人坐著發呆。發現此種情況,我巧設了一次談話,得知他母親為了激勵他努力學習,竟然以離家出走做籌碼。
于是,我換位以孫揚的身份品味了這句話:在一個孩子心中,母親是多么的慈愛與偉大,如果自己學習成績差,母親就離開自己,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意味著失去母親的愛,這勢必對自己造成過重的心理壓力。所以,每天都在為此事擔憂發愁,精力全集中在此事上,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沉默寡言。
只要母親收回此話,便能使自己減輕壓力,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因此,我找其母親說明此做法的利害,勸服了母親。從此,孫揚又恢復了以前的活潑勁,學習比以前更加用功。
二、無微不至的關愛后進生
人是有感情的。后進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也有感情,也需要關愛。教師無微不至地關愛后進生,不但能使后進生充滿自信心和勇氣,還能贏得他們的信任,從而也為我們教師自己敞開了轉化后進生的大門。
如:我班王小平同學,手有凍傷,每逢秋末冬初會犯。針對此情況,每年未到秋末冬初,我就督促他戴手套,并聯系其家長為他治療。經過努力,他的手不再是同學們說的“小饅頭”了。
這一關愛的過程不僅治愈了他的手,還暖化了他的心。此后,他有什么知心話都和我說,學習也跟上了班級隊伍。
三、適時激勵、指導后進生
俗話說:“人無完人”。后進生雖然有許多缺點,但是也有閃光點,在于我們教者是否善于捕捉他們的閃光之處。如果教者能勤于捕捉后進生的優點和亮點,及時給予激勵與指導,就會不斷地激發后進生奮進的“火花”,使其信心十足的爭取進步。
如:我班李萌同學,性格孤傲不遜,不愛學習,但是該生有一顆愛心。在一次為同學捐電影費時,他倡議全班同學多捐一些,交電影費剩下的錢為這位同學買學習用品。
我聽后,及時抓住他的“閃光”之處,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說:“我從李萌同學身上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純潔的友誼與真摯的關愛,讓老師受到了一次愛的教育,望×××同學能充分利用這一品質多與老師和同學交往,使自己塑成一個更完美的人。”他聽后十分高興,而后他經常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問題,品行與學習都有了顯著的變化。
四、后進生也能當好班干部
一個經常違紀的同學主動要當紀律委員,說明他還有強烈的上進心和責任感。好,我覺得,轉變他的機會來了,同意了他的申請。
很快,兩個月過去了,王軍同學確實有了較大的進步。他不僅越來越嚴格要求自己,而且工作過硬。在后來的每次班級評比總結會上,他的表現都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認可,受到了表揚。同時也改變了一些同學和老師認為“后進生不適合當班干部”的偏見。
一位同學在周記中就這樣寫道:“老師,有件事我想是我錯了,那就是您讓王軍這樣的同學當班干部。原來我一直認為這很不好,現在我才明白這是個好主意,無論王軍還是李倩,他們比原來都有了一些好的變化,希望您的這種方法一直保持下去,讓我們班有更多的同學樹立自信心。”
五、善用發展的眼光
其實,所謂的后進生,也只是有點小毛病,一般的就是在某些方面發展不夠快,不夠全面,并不是本質就差。給他們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為別人服務的機會,可以更利于他們克服缺點。
只用靜止的觀點看待學生是不科學的,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點,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孩子是未成年人,世界觀、人生觀還沒完全形成,可塑性很大,也有很多潛在優點可以展示,不一定成績不好,就當不好班干部。因此,我認為,這位老師的觀點是可取的。
古訓說:子不教父之過。在教學中,我認為:生不進步則師之過,如果我們教者能真真正正地以一位家長的身份,去教學生學習,去教學生做人,去教學生合作,去教學生做事的話,我相信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不再是教者的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