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洪
摘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木,是為世界增添一份綠蔭;樹人,是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了祖國的百年大計。教師,一個被賦予神圣使命的職業,一個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必須立德在身,時刻端正自己的行為。
關鍵詞:師德;師愛
我國偉大的教育學家孔子曾經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從這句名言中可以看出,作為一名教師,正氣是多么重要,所謂正氣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德”,教師得有師德。怎樣的老師成就怎樣的學生,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人才不少,但要造就德行統一的高質量人才,就需要高層次的師德來起作用了。
一、樹立理想,讓師德扎根
年少時,天天埋在書堆里做題背書,從未考慮過未來會從事一份什么樣的職業,那些天天面對的講臺上的各科教師也就成了接觸最多的人。也許從那時起,成為一名教師這個理想也就駐扎在我的內心。
2017年,是我人生中具有轉折性的一年,我離開了一座象牙塔,來到了另一座新的兒童樂園。從坐在教室聽課的學生,轉變成了站在臺上講課的老師。是的,我成了一名小學教師,一名即教語文又教數學還當班主任的新手教師。每天忙得團團轉,與40名六七歲的小朋友斗智斗勇。作為一個鄉村包班老師,每天跟個保姆一樣,除了教書本上的知識以外,還要操心著孩子們的各種事情,有時候就在想,這就是我要從事三十幾年的職業?一位老師,原來要做的不光是教知識。時間久了,各種糟心的事也越做越順,教師職業的光芒也掩飾了各種不順心。我是一名人民教師,一名雖然普通卻承載著許多孩子夢想的教師。一年級剛入學的他們就如同一張白紙,這張白紙上能畫出怎樣絢麗的圖畫是需要我去引導的。我身上是承載這一份多大的責任??!這些孩子,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社會的浪潮把教師這個職業推上如此高的一個位置,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盡力引導這群孩子描繪精彩的人生。
二、以身示范,為人師表
為人師表對于教師而言是重要的道德標準。古人云:師者,人之模也,無德者無以為師。教書與育人應該有效統一,言傳與身教更是要密切結合。習總書記曾提到要做一個“四有”好老師,也就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必須師德垂范,用自己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帶動學生。
面對一群六七歲的孩子,既要言傳也要身教,但是以身示范比言語教育更加重要,孩子們都有向師性,班級里制定班規,嚴禁學生做的,老師也要謹記不能做,要求學生做的,也要也要做到。比如班級里的清潔衛生,對學生強調無數次不能隨地丟垃圾,一段時間內并沒有多大作用。有一次,在剛上課時,所有學生起立后,所有人的眼睛都注視著我,我走下講臺去到他們身邊,撿起掉在地上的紙屑丟在垃圾桶里。頓時,好多孩子馬上低頭在課桌周圍尋找垃圾,快速地撿了起來。那一刻,從孩子們的行為中可以看出,他們已經知道了老師所要表達的內容。這只是一個小例子,很多事情教師的以身作則能交給孩子們更多。
三、用師愛讓師德得到提升
師愛,也就是老師要愛自己的學生。必須要尊重每一位學生,愛每一位學生,教育孩子必須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冰心老師也說過:“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有了愛才有教育的先機?!睅煇凼菐煹碌暮诵?,師愛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是通往學生內心世界的橋梁。
對班里的孩子,我肯定是帶著愛的,可是否給予了同等的愛,我卻不能保證。我們班里有一個特別調皮的小男孩,不光是學習方面不行,在他的品德上也很讓人頭疼。在學校里,老是愛拿同學的東西,上課動來動去從不聽講,早上去早餐店里吃飯書包都能弄丟。更讓人不省心的是一次趁教師辦公室沒人的時候去里面拿走了好幾個老師包里的貴重物品。知道此事時,我只能請來了家長,想著家校共育才能更大力度的教育孩子,卻發現他的媽媽也是一臉無奈,拿他無法。他媽媽說每天也只能管管兒子吃飯穿衣,不餓著不凍著。這樣的家庭教育讓孩子養成了這個品行,實屬痛心。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放了一半的精力在這個孩子身上,通過細心的觀察,我發現這個小男孩在做掃除時特別賣力,很喜歡勞動。在體育課上表現不錯。所以,我總是讓他幫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逐漸地與我親近了,只要他做了一點好事使勁表揚他,從那以后他臉上總是會露出笑容。這個孩子,他只是在努力找存在感,他想別人去關注他,他想在大人那里得到更多的愛。既然他在我這里得到了一絲絲滿足,我又何嘗不能以一片赤誠愛心去面對全體學生
埋頭苦讀十幾載,滿懷熱情投此行,因為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不再膽小害怕,而是愉悅地走上三尺講臺,伴著書聲迎接晨曦,伴著喧囂答疑解惑。雖說我自己每天朝九晚五,但我希望受我教育的孩子都能浪跡天涯,看遍時間繁華。陽光燦爛、歲月靜好,讓我就這樣站在講臺上慢慢老去吧,讓粉筆染白頭發,幸福沁入心田。
參考文獻:
[1]鄭培榮,馬幼梅.淺談教師的道德情操[J].商情,2014(46).
[2]盧菲.淺談教育中愛的真諦[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003).
[3]嚴森.試論大學教師的師德及改良[J].科技創業月刊,2010(02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