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玲
摘要:目前,教育部在不斷推進課程改革,我們最終的目的是改變知識本位的現實,我們要避免知識的碎片化、學習的孤立化。筆者認為,單元主題教學是破解這些難題的方法之一,單元主題教學,可以使教學目標系統化、知識結構化、教學方法情境化、思維訓練梯度化,能夠重構教材,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應用能力,如果推進得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就語文課堂教學與語文單元主題學習談談如何進行兩者的有機整合。
關鍵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單元主題教學
一、教師需根據單元主題做好教學設計
單元主題語文教學主要是以一定的議題為主題,圍繞主題將多篇文本聚合在一起進行綜合教學,當前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即是按照一定的主題進行的單元編排,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按照教材的單元編排進行教學,也可以自己設定適當的主題,選擇一些適合的文本開展單元教學。在進行單元主題教學活動前,語文教師應當做好相應的教學設計,仔細研讀教材文本,從單元主題出發,把握單元內各個文本的內在聯系,以整體入手,做好一整個單元的教學設計,以讓單元主題教學能按照預期順利開展。
具體可以列表的方式,將單元內每篇文本需要讓學生掌握的內容和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列出來。在學習人教二下第五單元《雷雨》這篇課文后,我們安排一篇行文非常相似的文章《夏天》作為語用點實踐文。我們在學習《雷雨》時,知道課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分別進行了描寫。那《夏天》這篇短文又是分哪三個階段對夏天進行描寫的呢?哪兩個階段寫得特別詳細的?學生就會運用閱讀教學中已經習得的方法,對類文進行探究,實現學習方法的遷移。教師通過進一步追問"說說下雨前的夏天有什么特點呢?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呢?"教師抓住關鍵句子讓學生進行悟讀:
1.“太陽像個大火球”把太陽比作什么?這樣比喻有什么好處呢?你還從哪兒體會到了“熱”?
2.哪些是寫雨后的?都寫了哪些景色,寫出了什么特點?“他們多像一群小鳥飛過雨后的彩虹。”他們指的是誰?把他們比作了什么?請大家再認真讀一讀,讀出他們的喜悅來。這樣就將《雷雨》與《夏天》一文的情感融通,讓學生實現情感的遷移,促進學生感知文本語言的能力。
二、以點帶面,開展單元主題教學
在開展單元主題教學時,教師不需要面面俱到,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對每篇文章都進行精講,當前的教學主要以學生為主體,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文教師可以對單元內的一些重點文本進行精讀精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其他文本進行自主學習和閱讀,重點是讓學生能在閱讀時圍繞單元主題,從整體出發來理解文本,有意識地將各個文本從立意、篇章布局、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比較,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得到情感或審美上的共鳴。
例如,在開展《文成公主進藏》《普羅米修斯》《漁夫的故事》的單元教學時,考慮到該單元以中西方故事為主題,教師可以對前兩篇文章進行精講,對《漁夫的故事》這一課則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泛讀和自主閱讀,熟悉文本內容,通過重點課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對民間故事里表現人物形象特點的方式有所掌握,也能更全面地感受民間故事的魅力。
三、教學、學習、評價相結合
我們要想提高單元主題教學的效率,要有明確的目標意識、讓教學評一體化,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以學定教,以評促教,及時而精準的反饋,讓學習過程和結果學習顯性化,通過數據統計分析等,來引導教學決策。
我們要想提高單元主題課堂教學的效率,要有明確的目標意識、讓教學評一體化,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以學定教,以評促教,及時而精準的反饋,讓學習過程和結果學習顯性化,通過數據統計分析等,來引導教學決策。單元主題教學,要讓教學評一體化,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閉環,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例如,開發"如何用意境來賞析文學作品"單元主題教學,就可以設計一課時進行單元導讀,了解意境的特征,用兩課時精講《冬陽·童年·駱駝隊》,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和情感脈絡,用一課時自讀《祖父的園子》,體會小說的語言特色,用一課時背誦《兒童詩兩首》,小組合作賞析和展示學習成果,模仿與創作現代詩,這樣,通過單元導讀、精讀分析、自讀與活動展示,就實現了教、學、評的一體化,教學過程就變成了完整的閉環。
四、結語
總的來說,主題單元教學是今后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具備主題單元教學的意識,深入理解主題單元教學的內涵,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地思考與完善,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主題單元教學,幫助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和提升。
參考文獻:
[1]李雪.立人為本的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J].學周刊,2020(34):127-128.
[2]張倩.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單元整體教學策略[D].岳陽:湖南理工學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