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摘要:閱讀作為小學語文學科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重視閱讀教學,教授學生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尤其針對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的閱讀教學,其教學效果好壞關乎學生未來進入中學的語文學習。因此,教師反思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現狀,實施科學有效的閱讀教育方法,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
針對小學高年級階段的閱讀教育,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和發展情況,將語文豐富的閱讀世界呈現給學生,學生能從中汲取豐富、多元的語文知識,鍛煉語文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學生不斷進行閱讀深入學習和思考,使學生的學習因為有語文閱讀的相伴而更加精彩。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一)閱讀教學過程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足
反思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大多數教師雖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教師語文閱讀教學過于重視知識教育,卻采用小學生不很喜愛的方式進行教學,如課堂缺少互動,學生知識學習被動,閱讀教學活動鮮少等。由于學生閱讀學習興趣不足,這就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不理想。
教師閱讀教學應重視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如豐富閱讀活動,增加師生互動等。以興趣為引提升學生閱讀學習參與度,提升閱讀能力。
(二)閱讀教學缺乏拓展,學生學習視野局限
針對小學語文學科中的閱讀教學,以高年級教學為思索對象,由于進入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同時具備一定的語文技能,除了教材閱讀內容,教師實施適度的拓展閱讀教學能夠拓寬學生閱讀視野,豐富知識積累,提升學生閱讀綜合素養。但實際上,很多教師卻缺乏閱讀拓展教學的意識,因為拓展閱讀素材、具體的教學方法等對教師來說都是難題,同時學生是否能接受拓展閱讀教育,都是教師所擔憂的問題。
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出發適度拓展閱讀教學內容,篩選富有教育意義的趣味閱讀內容,相信學生能夠接受,并積極投入閱讀學習。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豐富閱讀教學活動,激發學生閱讀學習興趣
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營造熱烈課堂氛圍,將學生課堂參與熱情點燃,通過有中心主旨的閱讀活動設計強化學生閱讀學習理解,激發學生閱讀學習興趣的同時,因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活動,強化閱讀思維碰撞,促進班級整體學生語文閱讀學習進步。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四季之美》為例,閱讀學習這篇課文,學生再熟悉不過的四季在作者筆下原來這么美。教師帶領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提煉出文中的語言要素,認真斟酌,再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作者筆下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學生結合閱讀內容及情境,再根據自己對四季的感知和生活經驗進行仿寫。如文中說春天最美是黎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感知寫作:春天最美是冰雪消融,小草凸出嫩芽,天空中飛舞的風箏等。通過以閱讀促進寫作等活動強化學生閱讀學習感知,提升閱讀課堂教學效果。
(二)拓展閱讀內容,豐富學生閱讀積累
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可以語文教材為依據適度拓展閱讀教學內容,本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授學生重要知識內容、培育情感價值觀等目標進行閱讀拓展教育。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拓展閱讀內容,也可在班里設置讀書一角,學生能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閱讀。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草船借箭》《景陽岡》課文為例,四大名著對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影響深遠,經典人物故事既富有閱讀趣味,又引發學生深省,教育學生學習為人處世哲學等。教師為學生提供四大名著讀物,學生若覺得教材的內容意猶未盡,想看看諸葛亮更多體現他足智多謀的故事,看武松如何勇猛善戰...通過適度拓展閱讀教育實施,豐富學生知識積累,拓寬閱讀范圍,提高閱讀綜合能力。
(三)家校配合,為學生打造閱讀學習良好環境
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通過閱讀提升語文綜合素養,除了在校期間強化學生閱讀教育,教師還應與家庭建立良好溝通交流聯系,引導家庭為孩子閱讀學習創造條件。家庭方面重視閱讀,對學生而言是一種積極督促,有助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閱讀學習,增加學生閱讀學習時間,養成閱讀習慣。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閱讀學習具體情況進行閱讀分層教育。為家長提供適合學生閱讀學習的內容,家長督促孩子進行閱讀和解析。在正式語文課堂,教師結合學生的課余自主閱讀學習進行針對性教育指導。打造班級特色閱讀學習文化,提高學生閱讀綜合技能。
三、結語
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了解學生的閱讀學習情況,不斷創新閱讀教學方法,加強學生自主閱讀與思考,豐富學生閱讀積累,擴大閱讀知識面,促進學生閱讀能力不斷提升,助力語文學習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任艷俊.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現狀與教學策略研究[J].國際教育論壇,2020,2(8):134.
[2]梁細勤.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20(002):54-55.
[3]季巧萍.高效學習實踐提升——談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J].語文課內外,2020(010):202.
[4]趙玉霞.淺談提高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新課程,20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