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凌云 王哲
摘要:增加體育鍛煉的不僅對大人,也是對幼兒的基本要求。幼兒園開始對采用跳繩這一種體育運動項目對大班的幼兒進行體質鍛煉培養。繩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料,以繩為運動器械,可以組織非常有趣的玩繩活動。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及動作發展要求,在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中我們以“繩”為活動器械,通過各種玩繩的活動,讓幼兒創造出多種玩繩方法,結合實踐,談談大班幼兒跳繩活動指導策略。
關鍵詞:大班幼兒;跳繩活動;現狀分析;指導策略
一、引言
跳繩項目是一項很好的體育運動,能夠促進大班幼兒的大腦控制和全身器官的有節奏的收縮,也能放松大腦皮層與神經組織的肌肉,促進幼兒們循環、呼吸和新陳代謝的良好促進。跳繩對大班幼兒是一項比較有挑戰性的運動,從跳繩、甩繩、和拿繩等都有著技巧。大班幼兒對掌握跳繩這門技巧是需要實踐與時間的。教師在組織大班幼兒甩繩、跳繩的過程需要耐心、細心,也要對幼兒進行適當的鼓勵,以免幼兒失去興趣。
二、大班幼兒跳繩的現狀
(一)幼師缺乏專業體育教師
在目前很多的幼兒園教育中,教師只將跳繩的重點放在幼兒安全上,疏忽幼兒跳繩的興趣培養,很少詳細且用心的教給幼兒跳繩的技巧。幼兒園的這些教師基本都是女教師和生活教師,缺乏教師的專業體育知識和技能,幼師對于幼兒的跳繩無從下手,所以只好放任幼兒們隨意活動,浪費了跳繩教育資源。
(二)太過于重視技能訓練
幼兒教師在跳繩課程上過于重視幼兒的成績提升,重視幼兒的技能訓練,對幼兒的要求太高,造成幼兒體力不支或者肌肉拉傷,讓幼兒對跳繩視作任務從而失去了對跳繩運動的興趣。
(三)分配組合不恰當
教師對于跳繩運動的分配小組過于隨意,讓幼兒自由組隊對幼兒的跳繩過程不利。教師并沒有考慮到幼兒的不同身體素質和男女比例,造成有的隊全部是女的,有的全是男生,隊伍的體能強弱差異太大沒有辦法參與后續的比賽環節,無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三、教育大班幼兒練習跳繩的好方法
(一)節奏跳躍,掌握平衡
幼兒經常會在繩甩起來的一剎那或早或晚的跳起來,從而造成自己失敗。幼兒沒有掌握好繩子甩動的節奏,教師應該在分步驟的教給幼兒蹦跳節奏、甩繩方式,讓幼兒掌握分階段其中的技巧。首先教師應讓幼兒多加練習跳躍動作。跳是動作的核心。幼兒雖然在小班和中班時對于跳的動作和技能有所掌握,但在跳繩上就慌亂了手腳,造成身體不協調,最多能蹦跳兩三下就失敗了。此外,大班幼兒身體的平衡感很差。所以教師應該在幼兒跳繩前訓練跳躍過程中的平衡感,教師可以根據著跳繩的節奏指揮幼兒蹦跳訓練。
(二)教給幼兒甩繩技能,規范動作
教師教會幼兒有節奏的跳躍后,再增加難度,教給幼兒搖繩的標準動作。教師要讓幼兒雙手握緊繩柄,順時針方向和隊友一起配合搖動,首先讓幼兒學會雙手握柄畫圈,即使繩子甩不起來也不要著急,鼓勵幼兒先將動作練的標準。教師讓幼兒們兩兩一組站一定的距離,然后同步進行搖動繩子,使繩子能規律的在空中甩動。教師要邊拍掌邊喊著口令對幼兒進行指揮,注意甩繩的幼兒的站立姿勢和站立距離。剛開始的時候,教師還是讓幼兒保持著最緩慢又能控制繩子甩動的節奏,手把手的教幼兒掌握繩子高度和搖動方向、節奏,讓搖繩的幼兒保證動作一致。有的幼兒可能會胳膊可能伸太長使自己覺得吃力,有的幼兒卻伸胳膊太短讓自己感到手麻,有的幼兒蹦跳過程雙腿距離太遠。這些問題,教師都要給幼兒進行指導,清楚地告訴幼兒們錯誤的動作不利于跳繩成功。
(三)調節適當的繩長
教師也要及時的根據幼兒們的身高幫助幼兒調節合適的繩子長度,以防幼兒練習時摔傷、絆倒。教師在幫幼兒們調節繩子時,應該告訴幼兒繩子長短會影響跳繩的原因,讓幼兒明白常識道理。等到幼兒徒手練習和蹦跳練習節奏統一之后,教師可以開始給幼兒示范如何跳繩,讓幼兒們試試可否順利的跳幾下。
(四)組合練習
教師前面幫助幼兒分解每一個動作,讓幼兒們進行簡單規律的蹦跳和搖繩,現在應該讓幼兒們開始將蹦跳與搖繩結合練習。教師可以跟著幼兒們的節奏帶領著幼兒來一起做動作。在蹦跳過程中,教師應帶領著幼兒們喊著一、二的節奏,讓幼兒自身也慢慢體會并掌握好節奏感,有利于幼兒們在正式跳繩中融會貫通。
(五)全面練習
最后,經過教師和幼兒們的努力,基本節奏感已經掌握,可以進行小試牛刀環節。教師要引導幼兒練習連續跳繩,促使幼兒的動作協調,跳的次數更多。幼兒開始時可以先拍掌幫助幼兒找好節奏,拍一聲幼兒就要調一下,節奏盡量放慢一些。當幼兒能在繩上連續蹦跳時,教師可以適當加快拍掌節奏,不能讓幼兒感覺太過于吃力。教師除了教給幼兒節奏的掌握方式,還要教給幼兒蹦跳時省力的方法,能使幼兒蹦跳更多一些。
(六)合理分組
幼兒的體力是不同的,甩繩和蹦跳都需要一定的力道,所以教師在安排幼兒分組時,應該分配均勻,每組都應該有兩個力氣比較好的幼兒負責搖繩。其他的三個隊員可以跳繩。如果在幼兒體力上分配不均勻,可能會出現搖繩節奏有問題,或者繩子高低不同、繩子搖動不起來等情況。教師可以針對不同體力的幼兒制定不同的跳繩難度。能力比較弱、協調力不好的幼兒,在練習跳繩時經常會因為難而放棄參加,所以教師應對于這些幼兒一些關心和鼓勵,幫助幼兒尋找好技巧來省力,使幼兒喜歡跳繩,建立幼兒的挑戰信心。
(七)給幼兒們建立目標
教師在班級的板報上可以空置一片,幫助幼兒們寫上自己的跳繩目標,對于優秀的幼兒適當表揚,對于跳繩不好的幼兒多進行指導和陪練。教師對幼兒的表揚和鼓勵可以讓幼兒感受到關心,增加幼兒的自信心。教師也可以在家長欄中提出表揚,讓幼兒的爸爸和媽媽也知道幼兒的優良表現。活動中教師可以給與練習完成的幼兒優先特權,準許幼兒練習完畢后,玩其他游戲,也可以請跳的好的幼兒教其他人。教師可以對班級里跳繩好的人給與徽章,鼓動其他幼兒都多加練習來爭取徽章。班級里開始統計會跳繩的人員,教師將這些人員的名字按照成績順序寫在班級光榮榜上,寫清班級優秀的人跳繩的成績比如“小雪:最高成績30,目標成績50”。教師給每一位幼兒都建立一個自己能達到的目標,引導幼兒們加快速度,提高成功率。
總結:大班幼兒的跳繩活動增強了幼兒的體魄,也幫助幼兒建立了運動精神,也是對幼兒教師教學專業性的一次能力測試。教師要關注幼兒的發展能力,身體水平,幫助幼兒在跳繩中尋找快樂,以跳繩方式發展幼兒的運動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海燕.大班幼兒跳繩活動的指導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2016:155-155.
[2]呂夢姣.大班幼兒跳繩活動的指導策略[J].讀天下(綜合),20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