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萍
摘要:以讀促寫中的“讀”指的是閱讀,本質而言是一種輸出的過程,考察的是學生獲取知識、提取信息以及把握情感的能力,“寫”指的是寫作,本質而言是一種輸入的過程,考察的是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從學習的根源上來說,只有大量的高水準的輸入才能有良好的輸出。因此以讀促寫教學策略是從學習者學習的過程和根本提出的策略,表面上是將閱讀和寫作兩個學習角度聯系起來,其本質上是還原了最初的學習過程,是在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語文學習的本質,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再加上從初中階段學生的語文水平上來講,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和寫作基礎能力,因此完全能夠適應以讀促寫學習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以讀促寫;教學
一、現階段初中語文學科在寫作課程和閱讀課程的融合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學生缺乏對閱讀課程的學習興趣,沒有明確的閱讀方向
由于應試考試帶來的壓力,讓學生從心底覺得只有成績好,才能說明能力強。不少學生身上擔負著非常重的學業負擔,極少有能夠供自己支配的時間,而初中生閱讀所需要的時間也往往被應試考試的各種訓練所占用,在初中生心中閱讀方法并未得到準確的定義,也不知應當閱讀些什么書目,這無疑給學生群體的成長造成了一種十分迷茫的狀態,而這一階段正是初中生個人思維活躍,充滿對新知識和新事物興趣的時期,這種興趣往往無法穩定、持續發展。如果語文教師未能加以及時引導,加之初中生判斷與選擇能力較弱,這些因素都會給初中生的閱讀能力的發展造成十分不利的負面影響。
(二)傳統閱讀和寫作教學方式對初中生的發展產生了制約
傳統的語文學科教學方式使得很多初中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喪失了熱情,而語文老師也總是認為只要完成教學任務,將準備好的教學素材講授給學生聽即可,卻忽視了對學生認知程度的關注。初中生理解能力有限,生活閱歷不足,導致他們在進行閱讀時無法完全理解文本所表達的中心思想。而寫作訓練也是如此,在寫作訓練的選題、制定題目以及選取提議的過程中,老師往往并未關注到題目所涉及到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是否是緊密相關的,而這一點恰是寫作成功的關鍵。寫作所需要的想象力不能只停留在空想的層面上,實踐是習作訓練最好的指導老師,如果寫作無法以實踐作為支撐,那這樣的文章將會成為缺乏靈動性和水源的湖泊。
(三)閱讀量的缺乏導致寫作能力難以提升
初中生若在閱讀領域存在問題,那么也會對其寫作產生影響。若缺乏較大的閱讀量則會使作文出現無從下筆、缺乏寫作素材的問題,這一問題主要在于初中生的課余時間很多都被學科作業所占用。另外,初中生由于生活經歷、認知能力及水平的限制,雖然有時想要閱讀,但看的卻是對寫作和語文學習沒有價值的文獻,無法提升個人的寫作能力,還會為自身發展帶來十分嚴重的負面影響。初中階段學生心理發育仍然不夠健全,他們往往存在觀察力缺乏、興趣不穩定的年齡特征,無法細致、全面地關注身邊的生活,上述因素的缺乏都使得初中生在進行習作練習時無從下筆,只能寫出一些走馬觀花的事情,使文章閱讀起來毫無生動性可言。
二、現階段初中語文學科寫作課程和閱讀課程的有效融合路徑
(一)重視心靈上的共鳴,以此來激發初中生的創作潛能
現階段不少初中生無法用鮮活的語言文字來對自己內心的情感進行描述,缺乏足夠的知識儲備,也沒有自己比較感興趣或引起共鳴的話題來進行文章寫作。要解決上述問題,就應當從強化初中生群體在閱讀過程中的情感效應著手,鼓勵學生要帶著情感來閱讀文章,感受作者在文字背后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只有學生能夠與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產生心靈層面的共鳴,才能使閱讀教學的目標得到實現,給學生的寫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靈感。
(二)培養初中生群體的創新意識,開展專題式的寫作指導
初中階段語文學科寫作和閱讀課程的教學兩者應當是創造和借鑒的關系,在學生對范文進行了閱讀之后,可以從中領悟到文章的表達方式、寫作主旨和技巧,再通過個人思維的改造和加工,把從閱讀文本中學到的內容轉化為自身的寫作素材,以此來培養個性化的創作風格。閱讀和創作之間存在互補關系,這一關系是指從閱讀階段到寫作階段,再由寫作階段重新返回到閱讀階段的這一過程,學習文章在表達修辭、段落安排與銜接以及素材應用等諸多方面的寫作技巧,使初中生可以根據自己在寫作訓練時經常出現的問題來明確借鑒和參考的要點,以吸收優秀文章精華為基礎,來擴展初中生的文章創作思路,使其創新能力得以快速增強,寫出生動新穎且具有特色的文章。
(三)以寫作來促進閱讀,增強初中生對閱讀的興趣
寫作可以說是對閱讀素材另一種形式的應用,同時也可以增強初中生群體的閱讀水平。在初中階段語文學科教學中開展寫作訓練,可以和閱讀課程的教學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寫讀后感這種任務形式來強化初中生對所閱讀文本內容的認知和理解。可以運用寫評論的創作形式來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某種事物、文章或人物的看法及觀點,上述寫作訓練方式有利于強化初中生群體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老師應當教授學生選擇文體的方法,有效借鑒閱讀內容當中的有效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法,讓學生有針對性地積累寫作素材,寫作練習的順暢也會反過來增強初中生對閱讀的熱情。如描寫人物的寫作訓練時,語文老師可以為學生留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權,使他們可以對寫作的主體進行自由選擇,既可以是朋友同學,也可以是親人或著名人物。
結語
綜述,初中語文“以讀促寫”教學策略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以讀促寫的關鍵在于教師要從閱讀文本的精髓和核心出發,引導學生分析出精彩絕妙的地方,進行高度的模仿和創造,反復練習,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創意,逐漸提升自身綜合能力。教師在過程中要運用現代化的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多媒體設備能夠很好調動學生的感官享受、提問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思考、小組討論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的熱情。總之,教師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將其與以讀促寫實現巧妙融合。
參考文獻
[1]張永信.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朱自清《春》的教學例談[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7(27):141.
[2]佚名.強化讀寫結合提升語文素養——以《沙漠中的綠洲》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18(22).
[3]張軍燕.“尊重·合作”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以《去年的樹》為例[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2).
[4]鄒亞楠.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J].參花(上),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