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宏生
在美國,有兩所商學院聞名世界,一所是哈佛商學院,另一所是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有人比較過這兩所商學院的不同,哈佛商學院所代表的都是一些比較傳統的經營管理培訓,是大型企業的人才生產地。而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則更注重創新與開拓,提倡“小企業精神”,培養了一些穿著T 恤創業的新一代企業家。比如,硅谷最早的一家高科技公司惠普的兩位創始人比爾·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維·帕卡德(David Packard),都是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畢業生。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教授提出了“小企業精神”這個概念。什么是“小企業精神”?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創業精神。當一個公司剛剛成立時,資金缺乏,環境惡劣,但創始人卻能緊緊地抱在一起,公司的凝聚力與戰斗力是空前的,往往能爆發出無限的潛能。這種潛能,促使很多小企業打敗了無數知名企業,在市場上有了立足之地。二是危機精神。因為小公司隨時面臨著死亡的威脅,隨時都有失敗的危險,所以創業者總是兢兢業業、如履薄冰,就這樣往往能在激烈的商戰中勝出。
有“世界第一CEO”之稱的杰克·韋爾奇,就曾是一家小企業的負責人。他曾經擔任一家名為“諾瑞爾”公司的項目經理,負責生產塑料制品。那時塑料制品剛剛問世,鮮為人知。為了打開市場,他帶領團隊走遍了大街小巷,不斷地向那些汽車、小器具的制造商們宣傳塑料的好處——不但便宜而且輕巧耐用。幾經周折,美國消費者對這種比金屬和玻璃擁有更多優點的材料,十分青睞,于是它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塑料。杰克·韋爾奇所領導的塑料企業也走出了困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正是這種敢于做小企業、小團隊領導的氣魄,為杰克·韋爾奇日后的成功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他說:“我這一生中最興奮,同時也是最值得紀念的時光,就是那段與團隊的同事們經過共同努力,緩解各種壓力,克服重重困難,在危機意識的擠壓下,使塑料部門迎來光輝歲月的時光。”杰克·韋爾奇的故事證明了小企業精神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小企業精神,或許他就會放棄領導塑料部門,也不會親自去做推銷、思考創意了。杰克·韋爾奇后來領導了通用電氣。雖然通用電氣是一家大公司,但是如果沒有后來杰克·韋爾奇秉承小企業精神的領導風格,或許通用電氣也會遭遇到很多危機。
和小企業相反,大企業在獲得成功之后,因為擁有了一定的市場地位和品牌效應,往往會脫離商業的基本面,各部門之間的凝聚力減小,甚至遇到阻礙,面對危機與壓力絲毫沒有感覺,對客戶的需求鈍化,店大欺客,創新意識日漸消退,最終被市場淘汰。很多“恐龍型”的企業,例如曾經一度如日中天的手機巨頭諾基亞,便是最好的例子。開沃汽車集團是南京溧水當地的龍頭企業,現在的規模也比較大了。但從調查情況看,開沃汽車已不同程度地犯上了“大企業病”,表現為各事業部、部門各自為政,甚至互為壁壘;為本部門、小團體利益考慮的多,為集團整體利益考慮得少;“單兵作戰”的多,“聯合作戰”的少……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思維是打破大企業病的利器。例如,“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推行的“阿米巴”經營模式,海爾集團張瑞敏實施的“人單合一”模式,都打破了大企業堅硬的科層制,大企業小企業化,實現了對市場的靈活反應,本質上都是為了使公司保持“小企業精神”。他們成功的實踐經驗,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
企業家的精神境界決定著企業的經營境界,員工的追求目標決定了企業的追求目標。雖然開沃汽車已具備一定的規模和實力,但如果我們放眼中國乃至世界,就會發現,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大潮中,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無畏征途上,開沃汽車還只是一葉扁舟、一個小兵。比開沃集團規模大、反應快、效益好的優質企業很多,我們哪里有資格去驕傲!走過了10 年征程,我們重整行裝再出發,開沃的每位管理者、每位職員都應該問問自己:“我是不是松懈了?我有沒有創業精神了?”也唯有時刻保持好“小企業精神”,始終保持對市場的狼性嗅覺和沖鋒姿態,我們才能在激烈的市場搏殺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