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梅
(江蘇省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泰州 225500)
靜脈藥物配置主要指的是由專業藥劑人員針對靜脈營養液、細胞毒性藥物與抗生素等多個藥物開展的科學配置工作,從而為臨床提供優質安全藥物產品,通過給予藥物集中統一配置,可以為用藥安全提供強力保障,但也可能會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工作量過大、藥劑師與醫院人員管理難度較高等[1]。近幾年以來,在醫院床位數量逐漸增加下,臨床輸液量也隨之不斷增加,盡管醫院不斷加大管理,但因為工作量過大、流程較為復雜以及環節過多等因素影響,導致靜脈藥物配置操作期間仍然可能會出現各式各樣的缺陷,雖然及時有效地檢出與補救,不會給患者造成太大威脅,但是會直接造成藥物與人力資源浪費,最終不利于患者用藥安全,因此,需要及時針對靜脈藥物配置缺陷問題采取有效策略改進[2]。基于此,本次研究就靜脈藥物配置缺陷改進策略與實施效果展開探究。
1.1 基礎資料。隨機選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蘇省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在職25名藥劑師當作此次研究探討人員,并將25名藥劑師成立靜脈藥物配置管理小組,其中副主任藥師1名、主管藥師2名,藥師14名,藥士8名,年齡界限在22~45歲,平均(30.24±3.64)歲;管理小組成立之后,每間隔1~2周時間開展1次活動,每次活動大約1 h,同時每月進行靜脈藥物配置品質檢查,并針對藥物配置缺陷原因進行分析,制定改進策略。
1.2 方法
1.2.1 藥物配置缺陷原因分析:管理小組通過會議,應用頭腦風暴方式進行討論,分析藥物配置缺陷原因,最終總結出原因主要分為三大類:①人員原因,包括醫生醫囑不合理、藥師藥理知識過于薄弱、藥劑人員配藥操作技能不當以及責任心與工作態度不足等。②流程原因,藥物配置流程中歐并未具備軟件與電子識別系統、審核等工作環節過多與排藥架并未合理分類等。③藥物原因,藥物種類過多、藥物表示無法清晰可見等。
1.2.2 策略方法:針對上述藥物配置缺陷原因分析后,制定針對性改進策略,方法如下:①合理完善計算機系統,在輸液配置管理中,信息系統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不斷完善信息系統,能夠降低工作勞動來那個,提高操作準確性,從而避免人工操作出現錯誤,對此需要在醫院信息系統中安裝“臨床合理用藥監測軟件”,從而可以對審查醫囑合理性進行實時審核檢查[3]。②有效分類擺放藥物與做好藥品標識,首先需要針對藥品進行分類與分區,例如同一種類藥物應該合理分類放置在同一個區域,對于同一個名稱但是規格與廠家不同的藥物,或者是外觀十分相似藥物,則需要合理分類放置在不同的藥物架中,并用熒光筆進行標記,以提醒取藥人員。另外,每一種藥品通常都有固定的保存放置位置,所以如果有新藥或者固定位置藥品需要更換時,必須第一時間將信息公布,盡可能實現專人負責[4]。③加強人員培訓,為了提高藥師人員專業素質水平,首先需要開展藥學知識專業培訓,主要由副主任藥師與主管藥師組織業務學習培訓,將藥物性能、配伍禁忌等藥學知識進行指導宣教,同時給予新業務與新知識講解,豐富藥師人員知識儲備,同時對藥物配伍禁忌與不合理廚房等問題進行分析,將藥學知識注意事項合理編制成手冊,發放給藥師人員,方便查看學習,增強藥師人員判斷能力與專業水平[5]。其次是進行配藥操作技能訓練,需要針對藥物配置操作進行專業化訓練,并加以考核,必須要求各個藥師人員考核合格后才可以進行實踐操作,通過操作訓練,可以提高藥師人員操作水平,減少操作不當等情況發生;最后則是加強藥物配置人員責任心與工作態度,合理制定相關獎懲制度,激發藥物配置人員工作熱情,提高工作認真度。④藥物配置流程改進,首先需要制定藥師調劑差錯隱患登記制度,并專門登記本,將配置差錯與發生原因進行詳細記錄,從而可以定期開展原因分析,為管理者提供一定策略改進制定幫助;其次需要進行審方安全強化,對于處方審核,必須要具備專業藥學知識的資深藥師進行審核,針對處方進行嚴格把關,確保藥物配置的安全性與合理性,若是發現不合理處方,第一時間和藥師溝通,及時改進;最后規范藥物配置流程,針對靜脈藥物配置工作流程情況,必須要制定并設置全面復核環節,也就是設置審方排藥、貼標簽條碼、配置前審核與成品核對等環節,對于各個環節,必須要分配專人進行負責,嚴格審查藥品相關情況,避免出錯[6]。⑤合理分配工作,需要實時彈性排班制度,合理調整藥師工作時間,根據不同批次輸液情況實施相應的上下班時間,當輸液量明顯增多時,則需要增加每日班次與上班人員,以有效分配高峰期藥物配置工作,降低藥師人員工作量,確保可以得到充分休息,保證工作期間具有最佳狀態,從而預防過度疲勞而導致配置差錯[7]。
1.3 觀察標準。觀察靜脈藥物配置實施前后缺陷發生情況;針對靜脈藥物配置工作滿意度進行調查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數據主要通過SPSS 23.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采用χ2進行檢驗,并用(n/%)表示,如果處理分析結果P<0.05,則可以表示統計學數據有差異。
2.1 靜脈藥物配置缺陷發生情況。經表1數據統計,實施后靜脈藥物配置缺陷率低于實施前靜脈藥物配置缺陷率,P<0.05。

表1 統計策略實施前后靜脈藥物配置缺陷率(n,%)
2.2 工作滿意度。針對靜脈藥物配置工作滿意度進行調查分析,在實施策略前藥物配置人員滿意度為88.00%,策略實施后藥物配置人員工作滿意度提升至100.00%,實施前后工作滿意度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近幾年以來,臨床用藥安全問題不斷涌現,如果醫院無法確保患者用藥安全性,則極其容易引發醫療糾紛,因此必須要加強藥物配置管理工作,以有效提高臨床用藥安全性。
本次研究針對靜脈藥物配置缺陷發生原因進行分析得出,藥物配置流程、藥物與藥師人員等為導致缺陷產生的重要原因,所以需要給予針對性干預措施,通過加強藥物流程審查,嚴格規范藥師人員各項操作流程,防止出錯產生;同時還需要針對藥理知識與操作技能開展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提高藥師人員專業知識與綜合素質,加強動手操作訓練,合理制定考核制度,確保藥師考核通過后才可進行靜脈藥物配置工作;除此之外,在當前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引進先進的有效軟件,不斷完善計算機系統[8]。合理應用計算機系統,提高藥物配置工作效率;加強藥品保存放置規范,做好合理分類放置、標識以有效預防取藥出錯。此次結果中,分析原因制定策略實施后,靜脈藥物配置缺陷率得到明顯降低,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針對靜脈藥物配置缺陷問題進行分類分析,并組建專項管理小組制定并實施改進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靜脈藥物配置缺陷率,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