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鳳 趙娟 石志巖
醫院感染管理是保證醫療質量與安全、衡量醫院綜合質量的重要手段[1]。口腔科多為侵入性、噴濺性的診療操作,加上醫護人員與患者接觸時間長、頻率高、距離近,使醫護人員與就診患者均面臨較大的感染風險,這對感染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但當前的醫院感染防控工作往往管理力度不夠、缺乏創新性,使得感染預防與控制效果不盡人意[3]。PDCA循環(或稱戴明循環)作為一種全面的、科學的質量管理模式,通過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4個管理層面實施持續性的管理質量改進[4-5]。目前該管理方法已廣泛應用于各種領域,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6-7]。鑒于目前PDCA循環應用于口腔門診感染管理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本研究補充了該項空白,以深入探究其應用價值。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醫院口腔門診護理人員32名為研究對象,均選取全日制、工作年限超過1年的非實習人員,其中男8名,女24名;平均年齡36.8±2.4歲;職稱:高級4名,中級18名,初級10名。
1.2.1 計劃階段(P) ①成立口腔科感染管理小組:優化醫院感染管理網絡構架,由口腔科主任擔任組長,護士長為副組長。②總結原因:組織召開研討會議,回顧性分析總結醫院感染管理存在的問題與薄弱環節,深入探究影響門診感染預防與控制效果的因素,針對性地提出有效整改措施,并將感染防控作為計劃的重點內容。③制定教育與培訓計劃:包括醫院感染基礎性的防控知識、專科感染預防措施。④制度的制定:借鑒國內外有效先進的做法,制定與完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監測與評估的制度。
1.2.2 實施階段(D) ①基礎感染防控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全員學習“現代醫院感染與控制”,結合口腔門診感染特點進行預防與控制;通過開展會議、網絡教學、閱讀書籍、技能示范等途徑對醫護人員進行手衛生、醫療垃圾處理、隔離防護技術、環境與物體表面的消毒等培訓。②專科培訓:開展四手操作模式培訓,由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承擔教學任務,并考核與監督學員掌握情況;對相關醫護人員進行口腔醫療器械、個人防護用品、清潔消毒口腔器械等實際操作的培訓及相應考核。③做好口腔門診醫護人員職業防護:口腔門診醫護人員與患者近距離接觸、接觸時間長、頻率高,因此需提高醫護人員防護意識、按要求正確佩戴口罩、護目鏡、面罩、手套等防護用品,并認真做好手部衛生;保持診室空氣流通、定期紫外線或臭氧消毒,保持物體表面的清潔,減少相關人員對污染空氣與物體表面的接觸;推廣四手操作,合理放置口腔器械,銳器單獨放置與回收,預防交叉感染,減少醫護人員銳器刺傷。加強老年患者、兒童、產婦、機體免疫力低下者等易感染人群感染預防與控制,并重點監測。④創新考核方式:分析以往科室考核方式的缺點,從規避考核方式缺陷的角度出發,根據口腔科室感染管理的薄弱環節、重點方向、易出現感染問題確定考核的方向與方式。⑤提高院感科專職人員敬業精神 :通過簡報、宣傳欄及例會等途徑宣傳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幫助其樹立為醫院感染防控服務的意識,積極反饋監測結果,并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
1.2.3 檢查階段(C) 開展綜合持續性的目標監測,落實醫院感染制度的檢查。①自查:由本科室管理成員每周進行1次全面自查,及時發現不足并予以糾正。②專職人員檢查:由院感科專職人員每月檢查口腔門診感染的發生率、感染防控措施的執行情況、環境檢測指標的合格情況等,并將檢查結果定期公布,建立獎懲機制。同時在例會、研討會上分析檢查結果、查找危險因素與薄弱環節,提出針對性的整改措施。③提高監測的透明度:定期將監測結果公示,利用外界監督、科室成員的相互監督來提高感染管理工作的質量。
1.2.4 處理階段(A) 根據檢查結果分析感染管理存在的問題與缺陷,制定整改措施,納入下一輪的PDCA循環。
實施前后調查護理人員感染防控措施執行情況,依據相關權威文獻結合我院口腔門診實際狀況,共納入口罩佩戴依從性、操作前洗手、操作后洗手、使用手衛生設備、手衛生合格、每次操作前更換手套、噴濺操作戴護目鏡與面罩、噴濺操作給患者防護、按規定處理醫療垃圾9項,執行率=執行人數/總人數×100%。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除口罩佩戴依從性外,實施后口腔門診各項感染防控措施的執行率均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PDCA循環提高了護理人員感染防控措施執行的依從性,見表1。

表1 實施前后口腔門診感染防控措施執行情況比較
衡量口腔門診感染管理工作質量最直觀的指標是門診感染發生率。口腔門診就診患者集中,流動性大,傳染源不確定,尤其是乙型肝炎者、艾滋病隱性感染者與病毒攜帶者傳染性強。醫護人員與患者接觸距離近,甚至直接接觸患者的唾液、血液;另外,口腔門診侵入性及噴濺性的診療操作多,銳器種類繁雜,且需在有限的空間內完成診療,顯著增加了患者及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8]。因此,口腔門診感染管理工作是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與難點,做好口腔門診感染防控工作顯得尤為重要。PDCA循環法是一種科學系統的質量管理模式,通過計劃、實施、檢查、處理4個階段的往復循環,不斷總結存在的問題與缺陷,提出整改措施,使得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質量實現良性循環[9-10]。
常規感染管理模式未形成規范化、周期化、連續化的系統,防控感染效果不顯著[11]。PDCA循環法針對口腔門診感染的特殊性,回顧性總結門診感染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與缺陷,分析原因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檢查實施成效、處理薄弱環節,形成周期循環。本研究實施PDCA循環法后,結果顯示:除口罩佩戴依從性外,實施后口腔門診各項感染防控措施的執行率均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PDCA循環提高了醫護人員感染防控措施執行的依從性。分析原因:在PDCA實施階段,通過多樣化的培訓方式對醫護人員基礎性和專科性的理論與技能進行強化訓練,并給予相應考核,制定獎懲機制;同時強化醫護人員職業防護意識、提高院感科專職人員的敬業精神,幫助護理人員培養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的習慣。這與柳偉明[12]研究結果提及的應用PDCA循環管理模式后,提高了口腔門診感染防控措施實施力度,降低了物體表面及空氣培養菌落數,提高殺菌的效率相似。以口腔綜合治療臺的口腔科感染防控工作為例,護理人員使用水路沖洗器械的習慣關系到口腔科診療用水的合格率,水路沖洗行為依從性的持續監測是口腔門診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研究結果中實施前使用手衛生設備執行率約為78.13%,而實施后升高為100.00%,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口腔科診療用水的合格率,這與PDCA循環深入探究影響水路沖洗執行力度的因素、提出針對性的措施相關。此外,PDCA循環重視口腔綜合治療臺的感染防控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加強水路沖洗行為的監督,在循環過程中,發現并解決問題,最終達到理想狀態。
綜上所述,在口腔門診中實施PDCA循環管理可提高感染防控措施執行力度,提高感染管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