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碧,陳 剛,蹇 勁,卓長淑,羅 歡,王成媛,廖 莎,曾維維,何 亞,鄭曉鑄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醫院麻醉手術室,重慶 401120)
術后疼痛是機體對疾病或手術造成組織損傷的一種復雜生理心理反應[1],其對手術患者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對術后恢復也極為不利。靜脈自控鎮痛(PCIA)是目前醫院常規開展的術后鎮痛模式,其雖能解決大部分患者術后急性疼痛問題,但由于術后鎮痛泵使用量較大、使用科室較多,管理難度較高,患者出現鎮痛不全及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的情況仍較多[2]。因此,提高術后鎮痛泵管理質量,降低鎮痛不全及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本科將PDCA循環管理模式應用于術后鎮痛泵管理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6-11月本院術后使用鎮痛泵患者2 174例,其中2020年6-8月作為對照組,2020年9-11月作為觀察組。對照組1 063例,其中男537例,女526例。觀察組1 111例,其中男566例,女545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管理方法 抽取麻醉護士回訪記錄,了解對照組患者使用鎮痛泵的相關情況。針對對照組隨訪發現的鎮痛不全及惡心嘔吐發生率高、患者滿意率較低的問題,運用PDCA管理工具進行持續改進。
1.2.1.1計劃(P) 在科室質控大會上實施頭腦風暴,分析術后鎮痛泵出現鎮痛不全及惡心嘔吐發生率高的原因。質控小組根據目前情況制定管理目標:中度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3~7分]患者降至5%以下,術后惡心嘔吐發生率降至5%以下,患者滿意率達到90%以上[3]。
1.2.1.2執行(D) 根據魚骨圖從法、人、機和環4個方面進行改進。(1)法:建立急性疼痛管理(APS)小組,由APS主管、APS組長、麻醉醫生和麻醉護士(急性疼痛處理護士)、外科醫生及病房護士組成,并根據不同角色制定工作職責,為術后鎮痛泵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建立APS查房制度,每天9:00-11:00為麻醉護士術后鎮痛查房時間,了解患者術后鎮痛情況,根據患者鎮痛評分進行PCIA參數調整,特殊情況匯報APS小組組長進行處理,發現不良反應時,立即匯報病房管床醫生,若醫生無法解決,立即匯報APS小組組長;每天將術后鎮痛情況匯報至APS小組群,遇特殊、多發情況,APS小組討論解決,否則提請科內質控小組處理;根據不同手術方式、手術部位制定統一鎮痛泵配方,規范鎮痛泵藥物使用,并對麻醉科醫生和麻醉護士進行培訓;制定和規范鎮痛泵術后預防惡心嘔吐的措施,每天晨交班對前天鎮痛情況進行匯報、跟蹤,每月進行匯總討論。(2)人:培訓病房醫護人員了解鎮痛泵的使用及常見問題的處理,掌握術后鎮痛的基本知識;培訓疼痛查房麻醉護士,使其了解和掌握巡視的內容及特殊情況的處理和匯報;對患者做好宣教,由病房護士對焦慮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講解基本鎮痛知識。(3)機:定期更換鎮痛泵連接管材質。(4)環:病房處和鎮痛泵處標明鎮痛泵處理流程;在各科室之間建立術后鎮痛質量問題反饋本,將術后鎮痛中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不斷持續改進。
1.2.1.3檢查(C) 科主任和質控組長進行監督和監管,病房醫生和護士反饋術后鎮痛效果。在各科室之間建立術后鎮痛質量問題反饋本。APS小組根據監管和問題反饋情況及時進行調整。
1.2.1.4處理(D) 認真執行APS查房制度及術后鎮痛流程;每月進行1次數據收集,直至新流程穩定運行;每季度進行鎮痛質控檢查,跟蹤,將發現的問題帶入下一個PDCA循環。
1.2.2評價指標 比較2組中度疼痛、惡心嘔吐發生情況及患者滿意率。

6-8月中度疼痛、惡心嘔吐發生情況及患者滿意率遠高于設定管理目標;9-11月中度疼痛、惡心嘔吐發生情況及患者滿意率逐步達到管理目標。見表1。觀察組中度疼痛、惡心嘔吐發生率及患者滿意率分別為2.3%(25/1 111)、4.4%(49/1 111)、94.9%(1 054/1 111),優于對照組的14.3%(152/1 063)、14.8%(157/1 063)、83.0%(882/1 0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020年6-11月術后鎮痛泵訪視數據[n(%)]
PDCA循環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首先提出的一種質量管理模式,其含義是將質量管理分為4個階段,即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Act(處理)[4]。目前,PDCA質量管理模式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路徑管理、臨床質量控制管理、醫院滿意度提升等方面[5-7]。
疼痛目前已普遍被認為是生命的第五大體征[8],是術后常見的機體應激反應。若術后疼痛不被及時處理,會給機體帶來嚴重后果,如疼痛限制患者活動,誘發血栓形成及胃腸紊亂,同時會增加并發癥發生率,延長患者住院時間[9]。PCIA一直是解決術后鎮痛的有力措施,本院鎮痛泵的使用率一直維持在70%左右,術后PCIA患者較多,但由于鎮痛泵管理模式的問題,本院對于鎮痛泵的管理處于傳統模式,患者和臨床醫護人員對鎮痛泵使用的滿意率不高。有研究將PDCA循環管理模式應用于術后鎮痛泵的管理中,并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10]。本院應用PDCA循環管理模式進行整改,在質控會議上從人、法、機、環4個方面進行原因分析、討論及制定相關措施,并查閱相關文獻組建理念較為先進的APS小組[11]專門負責處理鎮痛泵的隨訪情況。本院術后使用鎮痛泵出現的主要問題:(1)中度疼痛患者占比高;(2)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發生率高;(3)患者滿意率較低。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找出主要原因,制定與之相對應的計劃及目標值,通過3個月的持續改進,術后鎮痛泵患者中度疼痛及惡心嘔吐發生率明顯降低,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
無線鎮痛管理系統(WAMS)是新近研發的PCIA信息管理系統[12],其可實時傳輸、記錄鎮痛泵運行的相關參數并同步到監控臺,方便醫護人員對使用的鎮痛泵進行統一管理,從而實現鎮痛泵的信息化處理。針對難治性癌痛患者的研究顯示,與傳統鎮痛泵相比,WAMS能顯著降低術后疼痛程度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縮短鎮痛響應時間,減輕醫務人員勞動強度,提高醫患總體滿意度[13-15]。因此,在有條件的醫院可應用WAMS對PCIA進行管理。本研究存在不足:術后訪視由經過培訓的麻醉護士完成,對患者術后疼痛的評估了解及相關數據的采集會受主觀因素影響。
綜上所述,將PDCA循環管理模式應用于術后鎮痛泵管理具有一定價值,可降低中度疼痛及惡心嘔吐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