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現
【摘 要】目的:分析血透治療中應用優質護理干預模式的護理價值。方法:選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血透患者87例,干預模式分組,A組(優質護理干預)43例,B組(常規護理干預)44例,比較血透并發癥情況、生活質量。結果:并發癥比較,A組[11.63%(5/43)]優于B組[43.18%(19/44)](P<0.05);生活質量比較,A組[(81.67±5.93)分]優于B組[(68.92±2.33)分](P<0.05)。結論:對血透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血透并發癥,改善血透患者生活質量,護理價值較高。
【關鍵詞】優質護理干預;血液透析;透析并發癥;低血壓;生活質量;血流
血液透析患者多為代謝異常或相關疾病導致腎功能失常,無法滿足機體代謝需求,因此通過透析設備輔助機械性代謝,清除血液中未被充分代謝清除的毒性物質或廢物,促進血液清潔度,改善代謝功能,延長存活期[1]。血透患者自身機體素質較弱,免疫力低下,血透治療屬于特殊的治療方法,風險性較高,對護理要求更加嚴格[2]。常規血透護理未能達到臨床預期,為探索更有效的護理方式,創建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力求提升護理質量,促進臨床有效干預。本文從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血液透析室收治的患者中選取87例,說明優質護理干預方法,評價其護理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87例血透病例資料,根據干預手段分為,A組43例(優質護理干預),男24例,女19例,年齡29歲~81歲,平均年齡(45.34±9.57)歲。B組44例(常規血透干預),男23例,女21例,年齡30歲~80歲,平均年齡(45.32±9.53)歲。資料可予分析(P>0.05)。納入標準:①血液透析治療;②持續治療;③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智力障礙;②精神障礙;③合并惡性腫瘤;④中途轉院;⑤患者死亡。
1.2 方法
1.2.1 B組行常規血透護理,血透健康宣教,說明治療禁忌、常見并發癥應對方法和自護方法等。
1.2.2 A組行優質護理干預:(1)優質護理培訓:創建專業團隊,定向培訓血透護理知識與技能,全員掌握血透風險點、并發癥預防和對癥處理措施,訓練護理執行技能。(2)優質心理干預:觀察個案心理波動情況,通過護患溝通以及家屬調查,分析心理壓力核心點,針對個例規劃干預方案,強化健康心態,減輕心理應激影響,強化依從性。(3)完善質控制度:成立質控組,定期巡檢與抽調方式監控護理執行質量,監控不良事件、血透并發癥數據走向,根據風險強弱排序,循環優化模式持續完善執行環節,力求消除護理缺陷。(4)滿意度調查:重視臨床溝通訪視,了解患者需求,分析可行性后積極完善干預措施。
1.3 觀察指標
并發癥:記錄血透治療中發生血流不足、患者低血壓、胸悶、血栓或者感染情況。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調查簡表(簡稱SF-36)分析社會功能、生理職能和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活力狀態與整體精神健康表現等8個方向表現,經分數轉換后比較SF-36總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并發癥
A組發生率(11.63%)
2.2 SF-36評分
生活質量干預前SF-36評分相近(P>0.05);干預后,A組評分> B組(P<0.05),見表2。
本次研究中,優質護理干預在并發癥預防中具有實效性,經過優質干預,A組未見感染或血栓病例。低血壓是血透中高發性并發癥,組間比較顯示,A組與B組低血壓數據差異顯著,A組發生率明顯較低。此外,血流不足和胸悶癥狀A組也得到較好控制,B組發生率相對較高。上述數據表明,優質護理干預對降低血透風險有積極意義。
生活質量調查顯示,A組生理、社會功能顯著增強,情感、生理職能明顯提高,健康正向變化明顯,該組患者更具活力,軀體疼痛緩解幅度較大,從整體而言,該組生活質量發生顯著積極變化。
綜上,在血透治療中應對臨床病例實施優質護理干預。此護理模式應用價值較高,可顯著提升血透治療階段生活質量,降低血透不良影響,預防相關并發癥,促進順利、安全透析。
參考文獻
[1] 田甜.優質護理服務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28):228-229.
[2] 李雅春,張文倩,翟玉萍.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兵團醫學,2020,18(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