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經典
摘要: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普及開來,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越發注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閱讀能力是學生極為重要的基礎技能。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要綜合新課程大綱的教學要求,整合教學內容,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具體學習需求,強化針對性練習,本文主要探究小學語文教學應當如何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閱讀能力;培養措施
小學生的思維模式較為活躍,對外界環境有極大的探索興趣,在小學的年齡階段,正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高速階段,語文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要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引導,采取合適的培養方式,使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本文在這樣的教育情景下,根據閱讀能力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影響,開展具體分析,并且根據小學生的實際需求,展開培養策略的建議,希望能夠在探索過程中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提供有效建議,真正意義上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 閱讀能力對小學語文教學重要價值
從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來看,閱讀是學習語文的基礎能力,在文章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課文產生理解與體驗,并在此過程中鍛煉出文字鑒賞能力。可見,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非常重要,語文教師要做好相關培訓的教學設計。首先,要實現思想觀念的轉變,利用全新的教學模式,采用生動的教學方式來擴展閱讀教學活動,引導小學生在活躍與和諧的氛圍中開展閱讀。在良好的心態下,培養更好的閱讀能力,養成語文的核心素養。隨著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他們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越來越強,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撰寫模式和重難點,也能逐步理解和學會應用文章中的語言修辭特點。在培養閱讀能力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文字鑒賞能力,這對學生未來階段的學習發展有重要影響,也可以說是提升學生對外界環境的感知能力和靈敏能力。
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從目前情形的發展情況來看,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占據主體地位,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式學習。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只按照自己的教案和個人經驗,并未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充分理解,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與溝通,導致學生缺乏閱讀動力,也難以激發學生開展閱讀學習的興趣,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要注重學生人文主義精神的培養,但僅采用應試教育模式,完全灌輸語文知識,反倒壓抑了學生的成長,若只將教師的理解強行塞給學生,學生難以進行有效的獨立思考,便更難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這也直接造成了對學生閱讀訓練和寫作訓練的不良影響。
第一、小學語文教學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培養小學生的專注能力
閱讀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要處于一個安靜且不浮躁的環境中,每個人只有將心態沉浸下來,才能融入到閱讀環境中,才能真切感受到文中所表達的情感。但對天性活潑的小學生來說,想讓他們沉浸到閱讀中去,有一定的工作難度。比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剛開始讀課文,但突然出現了其他隨機事件,打斷了他們的閱讀,這時他們便會受此干擾,開始干起其它事情,這對小學生來說,難以體現具體的閱讀價值。所以,在開展閱讀訓練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專注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在學生開始閱讀之前和他們探討,讓他們給自己制定可行性較強的小目標,制定一個有效的閱讀計劃,按照計劃開展閱讀,并且在閱讀過程中摘抄下優美的詞句,方便后續學習和反復感受。教師也可以和家長形成家校合作,共同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小學生在長久發展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步提升閱讀能力,整體素質也會隨著提升。
(二)給予學生自主閱讀的機會
教師在學生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并不占據主體地位,而需要起到引導作用,在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可靠的幫助。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教授給學生一些具有針對性的閱讀方法,比如在閱讀一篇較為深奧的文章時,要先快速瀏覽一遍文章,大致了解文章內容,感受一下整個文章的基調,這樣便理解了作者基本的思想感情。在初步閱讀文章時,可以選擇泛讀,但不能略過部分看上去不起眼的段落,比如從第一段直接蹦到第三段去讀,這種方式是錯誤的。也可以選擇精讀課文,對較為拗口且深奧的部分反復研讀,這樣在閱讀的過程中可能有更深刻的見解。最后,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心得寫下筆記,將難以想通的地方與同學和老師深刻交流,這種自主閱讀模式能夠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三) 采用情景化教學開展閱讀活動
在小學生眼中,周邊的一切都是新奇而有趣的,老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發展特點進行組織活動,可以組織排練話劇或者選擇一篇文章作為主要的劇本。讓學生思考其中人物的特征和內心活動,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表演,還原劇本的整個流程,揣摩人物的內心狀態。在這種情景演繹的模式下,學生能夠更深入地閱讀,也能夠采用更好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閱讀體驗,在閱讀過程中,也能獲得許多全新的知識。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閱讀訓練事半功倍。另外,在學生完成對一篇文章的閱讀之前,教師可以針對作者的創作背景開展介紹,或者穿插一些與之相關的視頻與圖畫,讓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文章。這種情景教學模式也可以吸引學生運球,讓學生有更強的閱讀主動性,比如在教授人教版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課文《一塊奶酪》這一課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在完成學習后,進行簡單的排練演出,這樣能夠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中小動物的思想感情,鞏固學習成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語文教師非常容易忽視學生的閱讀教學,認為年紀較小的小學生有大把的發展時間,不需要進行深入的閱讀。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養成良好的理解能力,也能發現書中的驚人之處。這不但有效提升了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培養了良好的綜合素質,還能引導小學生在閱讀中充實自己的頭腦,真正做見多識廣的當代少年。語文教師也是對小學生影響極為深刻的人物,所以,在后續的教學工作中,應當注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馬富寶.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21(32):187.
[2]王朝英. 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N]. 貴州民族報,2021-06-21(A03).
[3]劉來新. 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A]. 福建省商貿協會.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一)[C].福建省商貿協會:福建省商貿協會,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