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蕓
摘要:亨利·菲爾丁不僅是英國第一個偉大的小說家,并且是其奠基人,他的一生中創作了多部著作,其中的《湯姆·瓊斯》則是亨利·菲爾丁創作的一本長篇小說,情節極為復雜,也算是他的一本代表作。因此,本文就選擇以小說《湯姆·瓊斯》為主,對小說中所展現的戲劇元素進行分析,并且考慮到時代的因素,就需要結合作者的創作背景和社會的現狀來進行分析和思考的。
關鍵詞:亨利·菲爾丁;小說《湯姆·瓊斯》;戲劇元素
1.戲劇元素中的三要素
在戲劇中有三大要素,即戲劇沖突、戲劇語言和舞臺說明。其中,戲劇沖突主要表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關系和人物內心的矛盾,戲劇語言則是代表劇中人物的語言,運用在小說上就是人物的對白的描寫和修飾,而最后一個舞臺說明是需要根據表演者的需求而定的,也就是劇作者提供給演員和導演有關整個劇本時間、地點、人物等基礎性的說明性文字。在實際的生活中,有時候人們也稱“觀眾”為第四個戲劇要素,但對于在小說中可以應用到的戲劇元素而言,其實是沒有上述顯示的這么多的,最為主要的其實是戲劇沖突和戲劇語言的運用。如果拿本文要進行探究的小說來進行對比,也就是說,我們主要探究的是亨利·菲爾丁的小說《湯姆·瓊斯》中的戲劇沖突的體現和戲劇語言的應用。
2.戲劇沖突的運用
戲劇沖突的形式其實是多樣化的,可以說其核心要素就是展現人與人的矛盾、分歧和斗爭的一個過程,從而更鮮明地刻畫出小說的角色形象,形成一種夸張的映射感。所謂映射感,這主要是基于亨利·菲爾丁生活的英國時代而言,但也是那個時期小說創作的一種流行的形式。因此,下述內容就主要從人物的戲劇性、情節的戲劇性和主題的戲劇性這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2.1人物的戲劇性
《湯姆·瓊斯》這一本小說,顧名思義,其主要就是圍繞主人公湯姆·瓊斯來展開的,而這就是第一點人物的戲劇性,即湯姆·瓊斯的身份,他是一個棄嬰,并且在前面的情節中,作者并未直言這是由誰所棄養的,還通過其他人員的描述,使得這個棄嬰的身份成謎,于是這就在小說的開頭,構建了主角人物背景的戲劇化。第二個人物戲劇性則重點表現在小說中最大的反派角色布力菲身上,作者通過對布力菲戲劇性的個性刻畫,即與瓊斯完全相反的性格和為人處世兩面派的做法。除此以外,布力菲這個人物的背景同樣也是頗具戲劇色彩的,在小說的中,作者把布力菲的身世安排在本就覬覦奧爾華綏家族的財產的布力菲上尉上,而作為其兒子布力菲卻是由奧爾華綏教養長大的,即便是這樣,布力菲居然也繼承了父親居心險惡、虛偽自私的特點,可以說,這一點就更是加大了人物的戲劇性。雖然其他的角色中也還有戲劇性的特點,但在《湯姆·瓊斯》中最具戲劇性的人物,毋庸置疑的應當是屬于瓊斯和布力菲這兩個花費較大篇幅進行刻畫的人物。
2.2情節的戲劇性
情節的戲劇化,在《湯姆·瓊斯》中可謂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應用,因為作者擅長運用反轉,來促成情節的跌宕起伏。并且由于作者在小說的創作中廣泛地吸納了民間戲劇的手法,使得情節的鋪墊、高潮和結尾更顯生動和疑慮重重。當然,情節的戲劇性也是離不開作者本身的職業素養的影響,因為作者首先是一個優秀的職業劇作家,不可能在小說的情節設計中完全掩蓋戲劇化的特點。那么從小說的情節出發,就比如貫穿全文一條線,即蘇菲婭和瓊斯的愛情發展,在小說關于兩人愛情情節的描述中,如果單獨從某一章來看,是很有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的。換而言之,在小說中蘇菲婭和瓊斯的愛情可謂是一波三折,并且情節總在意料之外的地方急轉直下,如在蘇菲婭和瓊斯感情升溫時,瓊斯卻被奧爾華綏逐出家門,從此斷絕關系。在這個時候,由于當時的英國社會是非常注重門第觀念的,也就是說,蘇菲婭和瓊斯想要在一起是不可能的事情,事實上在下一個部分,蘇菲婭和瓊斯確實被迫分開了,并且更具戲劇的情節又來了,在雙方家長的促成下,蘇菲婭和布力菲的婚事開始被提起,這樣來看蘇菲婭和瓊斯的愛情是不可能圓滿了,但恰恰相反,作者通過構建蘇菲婭逃婚的情節讓蘇菲婭和瓊斯一次次的分離和巧合而戲劇的相遇,最終還是促成了蘇菲婭和瓊斯的愛情圓滿落幕。因此,僅僅是從一個大的情節中就可以體會到作者在安排情節的發展時,巧妙地運用了戲劇的元素,讓讀者猜不中情節的后續發展和最終走向,但也同時使得小說的閱讀性大大提高。
2.3主題的戲劇性
亨利·菲爾丁的創作小說《湯姆·瓊斯》的一個最主要思想,就是通過小說來譴責當時的英國貴族階級人性和道德的腐朽不堪,并且暗含了對英國政府貪污腐敗和無所作為的譏諷。可以說主題的戲劇性就體現在看似與現實生活割裂,卻又能反映出社會現狀的一種戲劇感。對于小說與現實生活有些部分是割裂的,這一點是因為小說中某些事情和結果其實都是不可能在當時的英國社會中出現的,但作者還是寫了,于是就使得小說的主題在包含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和無奈的同時,又暗含一種希望的渴求,相當于作者想要展現兩種不同的主題,但其實這樣兩種主題是相互矛盾的,并且難以實現的。
3.戲劇語言的運用
戲劇語言的形式豐富,大體上包含對話、獨白、旁白、內白、潛臺詞等這幾種主要的形式,但這些形式都是基于在舞臺表演和展現而言的,也就是說,由于小說主要是依據文字的描寫而帶給閱讀者體驗感的,并不能直觀地通過肢體和聲音的形式展現出來,于是就有了小說雖然可以應用戲劇語言,但還是有所局限。因此,基于這樣的現狀,下述內容主要圍繞人物對話和人物描寫這兩個方面來展開分析。
3.1人物對話的戲劇元素
對于小說人物的對話中所表現的戲劇元素,這里就以小說的開頭奧爾華綏與女仆珍妮·瓊斯的對話作為主要的依據。在故事的開頭,對于突然出現的棄嬰,奧爾華綏的第一個反應并不是收養,而是先詢問和打聽孩子的來源,也因此就疑惑女仆珍妮·瓊斯也許是孩子的母親,進而展開雙方的對話。在對話中,女仆珍妮雖然感到羞愧難當,并且也認可奧爾華綏的人品,但其最后還是選擇了隱瞞真相,但這里恰恰是人物對話中展現出的戲劇性,即女仆珍妮所說的“每一個與您相識的人,都知道您的善良。您對我的大恩大德我永生也不會忘記的!”這一句話,她強調了奧爾華綏對她有知遇和關照的大恩德,但其所作出的行為卻與話語相矛盾,可以說是加重了小說的矛盾感,并通過這樣的基礎,使得人物對話中展現出的戲劇性就得到了反映,不僅如此,還通過語言的矛盾推進了情節的發展,并且設下了懸念。
3.2人物描寫的戲劇元素
對于小說的人物描寫所展現出的戲劇化,在全文中可謂是多不勝數,例如在描寫布力菲的父親布力菲上尉的描寫,作者通過描寫人物內心的獨白,展現了戲劇化的一幕,即布力菲上尉的尊容和打扮在一般人眼中應該是粗俗、難看、落伍的,就像小說中寫的那樣,是一個莊稼漢的樣子,可以說,這樣的一個人應當是很難得到貴族女士的青睞的,但在作者對白利姬的心理描寫中,重點突出的是白利姬對布力菲上尉的好感,并且恰恰是從外貌和談吐來看待。換而言之,對白利姬這位貴族女士不合常理的眼光的描寫,生動而又戲劇化地給讀者以矛盾的感覺,但也因此展示了人物的多樣性,凸顯了極具戲劇化的元素。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其實亨利·菲爾丁的小說《湯姆·瓊斯》中的戲劇元素來源主要是由于當時英國的時代背景,并且結合了作者亨利·菲爾丁作為一個職業劇作者的戲劇能力,所以才會給讀者代入舞臺劇的戲劇沖突和戲劇語言的感受。因此,實際上小說中的戲劇元素其實還是沒有脫離戲劇的,只是一種戲劇發展和開拓的衍生。
參考文獻:
[1]杜娟. 倫理權威與宗教救贖:論亨利·菲爾丁小說中的密友形象[J]. 外國文學研究, 2009(01):16-23.
[2]梁遠翥. 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實踐與成就——論亨利·菲爾丁的《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D]. 海南大學, 2007.
[4]張威. 亨利·菲爾丁小說《棄兒湯姆·瓊斯史》的創作理念與藝術特色[J]. 名作欣賞, 2018, No.616(20):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