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淑紅
一、說教材
1.作用地位
本節課來自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是本章的重點內容。
教材把觀察《種子的結構》安排在理解了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之后,既為學習《種子的萌發》做好了鋪墊,又為學好后面《種子植物》等內容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識別種子的結構。
2.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點。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解剖觀察種子的內部結構,提高學生實驗觀察操作的能力。
2.通過列表比較單、雙子葉植物種子結構的區別,培養學生處理信息、歸納總結和書面表達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體驗交流合作的快樂。
2.通過觀察、比較種子的結構,了解其功能,滲透形成生物的形態結構與生理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3.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難點:區別雙子葉植物種子與單子葉植物種子的異同。
二、說學情
從學習方法來看:七年級學生,剛從小學到初中學習,容易接受直觀形象的事物。本節課利用圖片、實物、視頻等直觀教學手段,呈現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從學業情況來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種子植物已經有了很多的感性認識,能夠識別生活中一些常見種子。但是他們對于種子的內部結構以及功能并不了解。本節課能喚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教學目標的落實。
三、說教學方法
【教法】
動畫情景引入法、問題設置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觀察法、實驗法等。
四、說教學過程
設計以下流程:課前準備——情境引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盤點收獲——目標測評。
【教學過程——課前準備】
教師:觀察種子的結構所需的各種材料用具,視頻、多媒體課件、導學案等。
學生:搜集不同植物的種子,如菜豆種子、花生種子、紅豆種子、向日葵種子、黃豆種子、玉米種子、稻谷種子等。
【教學過程——情境引入】
金秋十月,收獲的季節,下面讓我們和農民伯伯一起來體驗豐收的喜悅。播放收割麥子的視頻。
情景提問:視頻中農民伯伯收獲的主要是植物的什么器官?
設計意圖: 通過觀看農村常見的農活收割麥子的短片,引入種子及種子植物的概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迅速進入課堂探究。
【教學過程——自主學習】
1、揭示學習目標,全體學生朗讀,明確學習目標。
2、設問:怎樣觀察種子的結構呢?
閱讀教材,了解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同時完成導學案自主學習部分。
設計目的: 根據教材中,“通過本節學習,我將知道:”的問題,揭示學習目標。學案導航,閱讀教材,完成導學案自主學習部分。
【教學過程——合作探究】
探究活動
觀察種子的結構。具體觀察方法:由表及里,先形態后結構,先宏觀后微觀。
觀察菜豆種子
1.取浸軟的菜豆種子,先觀察它的外形。
2. 解剖種子,剝去外面一層薄皮——種皮,分開合攏的兩片子葉。
3.使用放大鏡觀察它的內部結構(胚芽、胚軸、胚根、子葉)。
4.小組內對觀察的結構進行歸納總結,完成菜豆種子結構。
總之,本節課我的感悟就是:給學生一個平臺去探究,他將呈上一份滿意答卷;給學生一片土壤去耕耘,他將創造一片肥沃;給學生一個動力去前進,他將開拓一馬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