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磊
摘要:簡要分析蘇科版初中生物學教材中“血液分層”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嘗試用ACD抗凝劑改進實驗。優點:1操作性更強2實驗現象明顯。課堂上展示更具說服力,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
關鍵詞:ACD[1]抗凝劑;血液分層;實驗改進與完善
1 引言
蘇科版教材[2]八年級上冊第15章第1節P10-11專門介紹了“觀察血液的分層現象”的演示實驗比較籠統,其中提到”取雞的新鮮血液10ml,放入盛有少量抗凝劑(如檸檬酸鈉)的試管里,靜置一段時間“。但是文中并沒有提到檸檬酸鈉是固態粉末還是配置好的溶液,也沒有給出具體的用量,因此實驗可操作性低,最后實驗效果無法保證。筆者查詢了相關文獻,發現關于探究血液分層現象的實驗[3]很少,因此考慮對該實驗進行改進。
2 原實驗存在的問題
2.1 實驗材料的選取及獲得,蘇科版選擇的是雞血。
2.2 實驗藥品的選擇與用量,蘇科版使用的是檸檬酸鈉(沒有指明是粉末還是溶液),另外也沒有指明具體的用量。
2.3 蘇科版提到了加入抗凝劑后需要靜置一段時間,未明確得以觀察實驗結果的時間。
因此,筆者根據學校實驗教學及學生的情況,嘗試對實驗進行改進。
3 實驗改進
3.1 實驗原理
應用物理或者化學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抗凝劑或抗凝物質:即能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學試劑或物質。例如:ACD溶液、檸檬酸鈉通過與血液中鈣離子以不同的形式結合,降低鈣離子濃度,從而達到抗凝效果。
3.2 抗凝劑的選擇與制備
常用的血液抗凝劑應為5%的檸檬酸鈉溶液(之所以使用檸檬酸鈉溶液而不用固體粉末的檸檬酸鈉,是因為固體粉末的檸檬酸鈉不容易與血液充分混合,從而影響實驗效果);通過查閱資料,發現ACD(檸檬酸葡萄糖溶液B)[4]抗凝劑抗凝效果更好,且制備保存方便。另這兩種溶液所需藥品均為中學實驗室常見藥品。基于此,選擇了ACD抗凝劑,同時用5%的檸檬酸鈉溶液作為對照,觀察抗凝效果。
抗凝劑制備:
ACD(檸檬酸葡萄糖溶液B)的配制:用托盤天平分別稱取葡萄糖14.7g、檸檬酸鈉13.2g、檸檬酸4.8g加入100ml蒸餾水充分攪拌,待完全溶解后再加蒸餾水至1000ml,高溫滅菌后備用 。置于冰箱中4℃冷藏保存。用法:如取10ml血液需加ACD溶液1.75ml,即血樣:ACD溶液=5.7:1。
5%檸檬酸鈉溶液的配制:用托盤天平稱取檸檬酸鈉5g,加少許蒸餾水并攪拌使之充分溶解,再加蒸餾水至100ml。置于冰箱中4℃冷藏保存。用法:如取10ml血液需加檸檬酸鈉溶液2.5ml,即血樣:檸檬酸鈉溶液=4:1。
3.3 實驗材料準備
3.3.1 試管架,3個10ml試管, 2個50ml小燒杯,5ml醫用針管加0.2mm針頭4組,刀具以及活雞一只(大約3斤),,75%醫用酒精一瓶。5%檸檬酸鈉溶液以及ACD溶液。
3.3.2 ?20ml試管3個ABC
3.4 實驗過程
預先準備好三支20ml試管并編號ABC,并在BC中分別放入ACD溶液和5%檸檬酸鈉溶液使試管壁充分接觸抗凝劑,切開雞的頸動脈血管,使雞的血液直接滴入至試管中,同時輕微搖動試管,讓滴入的雞血與管壁和試管底部的抗凝劑充分混合。按照順序,依次取完另兩支試管的血樣。采血過程中放棄雞最后流出的血液(防止時間過長,有小血塊混入,影響實驗結果)。采血完成以后,將三支試管帶回實驗室,并放置于試管架上,一起放入冰箱中4℃靜置。靜置1小時后,觀察現象。如靜置時間太短,則不能很好的觀察到中間分層的白細胞與血小板。A試管中血液出現凝固,BC試管中紅細胞開始出現沉降。6小時左右再次觀察,B發現血液的分層現象已經很明顯,C現象不太明顯。一般72小時內基本沉降完畢(參考靜置時間為:如前所述,當實驗材料為雞血時,同時采集血液量為10ml時,血細胞完全沉降的時間72小時,48小時后已經可以作為演示實驗結果展示。)
4 實驗結果
48小時后,A試管中雞血完全凝固,B試管中雞血分層現象明顯,C試管中雞血分層不明顯且有溶血現象。通過以上實驗得出結論:用ACD溶液做抗凝劑,雞血為實驗材料,最好提前兩天準備好,效果最好。
5 反思
5.1 改進實驗的優點
改進的實驗具有以下優點:ACD抗凝劑配方簡單,容易配置且易保存。抗凝劑與血液量比適當,演示實驗結果清晰,更容易觀察。
5.2 注意事項
(1)實驗中的ACD抗凝劑配好后要及時做滅菌處理,利于長期保存。
(2)不管動物血液加入試管還是燒杯,都必須提前加入抗凝劑,并使管壁或燒杯壁上均勻沾上抗凝劑,可以在取血前,充分晃動試管或者燒杯。
(3)取血過程中邊取血邊攪拌(增大抗凝劑和血液的接觸面積)
(4)取血完成后,立即密封試管或燒杯,防止樣本污染,影響實驗結果
(5)樣本應保存于4℃的條件下,切勿晃動。
(6)靜置時間從1小時,6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48小時計算。可觀察血細胞沉降變化情況。
5.3 說明
本實驗是定性實驗,能使學生看到明顯的動物全血的血液分層現象是關鍵。可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另外,在實驗的最后階段,也嘗試了用家兔血液來做這個實驗,因為家兔比較小,血量少,用心臟取血法僅獲得2.5ml血液,但實驗效果明顯。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試下用家兔的血液來改進該實驗。用家兔血做實驗材料,應在課前24小時準備。
參考文獻:
[1]Wright S, Steinwandel U, Ferrari P.Citrate anticoagulation using ACD solution A during long-term haemodialysis.[J]. Nephrol-ogy,2011,16(4):396-402.
[2]匡廷云,曹慧玲.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上冊[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10-11.
[3]2012.杜勇.觀察加入抗凝劑的血液[J].生物學教學,1997,5:28.
[4]陳璇,陳志永,徐敏,范玉頂,劉澤軍,夏中曦,劉彧,隗黎麗,鐘其旺.不同抗凝劑對黃鱔外周血抗凝效果的比較研究[J].淡水漁業,2018,48(5):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