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漩漪
摘 ?要:課前預習是開展深度教學的基礎性前提,尊重學生的興趣是有效開展深度教學的策略,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是開展深度教學的保障。如何開展深度教學,需要將課前預習、尊重學生興趣、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讓課堂生動起來,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切實進入深度學習。
關鍵詞:深度教學;課前預習;興趣;多種教學手段; ? ?深度學習
什么是深度教學,如何在日常的課堂中進行深度教學,是近年來新一輪課改的關鍵。作為一名一線數學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思考。
一、課前預習是開展深度教學的基礎性前提
課前預習是學生從接觸數學開始,教師就不斷強調的環節。顧名思義,預習的意思即為預先學習,是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預習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堅持預習,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數學的預習大可將重點關注在學生對數學概念、數學原理的掌握上。
近年來,思維導圖在數學課堂中的運用逐漸增多,思維導圖將思維過程和知識結構用圖的方式展示出來,可以讓學生將新知整合到已有知識體系中,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傳統課堂上的思維導圖往往是學生口述,教師完成,最后呈現。在完成的過程中,一般需要多個孩子的通力合作。能否讓思維導圖換個方式在課堂上呈現呢?
五年級的復習課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對簡易方程的知識已有所了解,甚至很多孩子已有了較好地掌握。因此,可以嘗試將思維導圖布置成為預習作業:根據已有知識經驗,歸納總結本單元的重點與難點,構建屬于你的思維導圖。“屬于你的思維導圖”,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思維導圖沒有標準答案,只要是在已有知識體系中能夠構建的思維導圖,就一定是一張有價值的思維導圖。
這樣的預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產生思考,這樣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正是學生深度學習的基礎性前提。這樣的一份預習作業令復習課不再枯燥,學生在自己的思維導圖中,快速歸納出了簡易方程的解題過程:找、設、列、解、驗、答。課堂上,學生的思維總能快速在復雜的問題中“穿梭”,尋找有效解題方式的同時,還能清楚地講明解題原理。這樣的數學課堂正是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課堂,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深度學習,會讓他們在這40分鐘的課堂上收獲滿滿。“思維導圖”這樣極具效率和自主學習力的課前預習,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深度學習。
二、尊重學生的興趣是有效開展深度教學的策略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愿意學習,愿意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這是提升學習效率最需要也最有效的策略。如何在枯燥的數學課堂上牢牢吸引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每一個教師上課前都會思考的問題,我也不例外。
執教《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時,課堂設計從學生喜愛的游戲開始,帶有圖形的“俄羅斯方塊”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力,課堂以“暖羊羊”“美羊羊”“喜羊羊”等卡通人物串聯,能夠將數學課堂與學生的距離拉近,學生會愿意和他們喜歡的卡通人物一起學習、比賽。在這個過程中,關于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知識已悄無聲息地在學生的腦海中生根、發芽。
“滿目金黃香百里,一方春色醉千山”,這樣的詩句不僅適用于語文課堂,也適用于數學課堂。數學的理性與文學的浪漫相融合,數學課堂變得浪漫而美麗。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會感受到數學之美,數學的多姿多彩。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生活處處是數學,生活就是數學教學最好的方式。怎樣才能讓數學生活在課堂上綻放呢?唯有打破對數學的固有思想,將文學的浪漫、生活的童趣加入課堂,尊重學生的興趣,這樣的深度教學下,學生自然而然會進行深度學習。
三、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是開展深度教學的保障
科技飛速發展的現在,現代的數學教師早已不能只滿足于“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把直尺”的模式了,作為新時代的數學教師,我們應與時俱進,將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融入課堂,給數學教學帶來新的活力。在而今的課堂教學中,PPT制作已成為教師的基本素養,許多抽象的立體圖形在電腦課件的幫助下,能夠直觀的展現在學生的眼前。然而,事情總有兩面性,逐漸細致化的課件展示,往往會影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地發展。學生更樂于接收來自教師“給予”的知識,逐漸缺乏自我鍛煉、自主思考的過程。如何能夠平衡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讓課堂、讓學生能夠進入深度學習,值得我們思索。
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教學一直是我們所倡導的,或許我們不該只局限于電腦課件這一方面,應開發課堂更多的趣味性和可能性。《認識小數》一課是學生在數學課本上第一次了解小數,但并不是學生生活中第一次認識小數。“社會即學校”。千萬不要小看社會這所學校給學生傳授的知識,或許沒有一個清晰的知識體系,但一定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在課堂導入部分,通過羅列一張自己的個人信息表:“1995”年出生,身高“168”厘米,體重“58.5”千克,年齡“26”歲,視力“4.6”,將一名年輕女老師的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5個常見但不普通的數字自然而然地出現在了課堂上,既有學生熟悉的整數,又有學生不那么熟悉的小數,一個新穎而又接地氣的方式開啟了課堂教學。這樣的教學手段,簡潔但不簡單,課堂一開始學生便會被吸引,主動思考,進入深度學習。接下來對小數的教學,我們采取以不變應萬變的教學手段,用一個抓硬幣的游戲,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游戲本身極具趣味性:隨便抓一把硬幣,說一說是幾元幾角,又是幾元。一個看似無法預設的游戲,無法預設學生會出現怎樣的數字,但卻是一個必然會成功的游戲,不論是抓多少元,學生手里的錢數總會出現小數,而學生自己抓到的數字,必然能夠引起學生的深度思考。在這個過程中,那一個個小數就不是教師“告訴”的,而是學生“創造”的。由于無法預設學生會“創造”出怎樣的小數,不如留白,課件的制作精美但不需精細,課堂充滿未知的生動,這樣的教學手段實實在在地將課堂歸還學生。深度教學的同時,牢牢抓住所有學生的目光,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深度學習。
什么是深度教學,如何在日常的課堂中進行深度教學。不論是特別的預習方式,還是有趣的課堂架構,抑或是不一樣的教學手段,都是深度教學的輔助工具,將他們一一運用,就能讓數學課堂生動起來,為學生營造深度學習的環境。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深度教學,是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需要不斷去探索發現的。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只有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才能不斷突破,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錢水征.例說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提升策略.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05)
[2]張艷婷.尊重個體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2016(08):62.
[3]趙曉悅.素質教育背景下“因材施教”的價值與創新.華東師范大學校刊,201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