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酬志 陳智行
當前我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已經實現,現在正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這個新發展階段“新”在哪里?職業教育又應如何發展,以更好地適應這個新發展階段,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的人才和技能支撐。這些都是職業教育領域亟需深入探討的問題。
一、新發展階段“新”在哪
十八大以來,發展基礎躍上一個大臺階:我國整體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產業基礎更加扎實、產業體系更加完善,但也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新發展階段的發展目標、發展任務有了新的更高的發展要求:在這個階段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里對“現代化”的水平提出了相對更強的要求,對“現代化”的方向提出了“社會主義”性質的要求,對“現代化”領域提出了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全面發展的要求。為了實現這樣的發展目標,新發展階段的發展主題由過去的注重規模轉到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高質量、高效益發展上來。
二、新發展階段對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的發展提出了要求。新發展階段的發展主題就是高質量發展,對于職業教育而言,就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提高職業教育的適應性。現階段職業教育發展要滿足新發展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優質職業教育需要,要促進全體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著力解決人才培養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要深化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技能供給質量,提升全社會技能水平及其適應性,切實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的人才和技能支撐。
三、新發展階段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
職業學校教育是職業教育的主體,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職業院校的高質量發展。而專業又是職業學校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實現職業院校的高質量發展自然離不開專業的高質量發展。在新發展階段,職業院校如何搞好專業建設,實現專業的高質量發展,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筆者認為,實現專業高質量發展,職業院校要高質量設置、完善、評價專業。
(一)高質量設置專業
要實現專業高質量發展,首先專業設置及其形成的結構是高質量的。就學校層面而言,專業及其結構的高質量體現在兩個高適應性上:一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二是適應學校的發展特征和條件。
1、專業調整要體現時代性。在新發展階段,我國提出了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數字中國”“健康中國”以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教育部基于此全面系統推進專業(目錄)升級改造,設置了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嵌入式技術應用等前沿專業,以期培養能夠適應新科技、新產業、新要求發展所需的技術技能人才。現階段職業院校在設置專業優化結構時應充分關注以上相關領域的專業,做到主動、同步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有條件的學校還可圍繞以上專業類別,申報專業目錄以外的相關專業,實現適度超前適應。例如,當前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廣泛,有條件的院校可開設此專業,尤其是農業類院校,受生物因素的影響,見習實習T作難以開展,而設置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專業將較好解決這些問題。又如,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農業經濟合作組織將更加快速增長,而服務于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的農業經理人培養將變得越來越必要。因此,農業類院校可主動申報開辦“農業經理技術”專業,以滿足時代發展需要。
2、專業組群要增強科學性。要實現專業高質量發展,職業院校不僅要考慮各設置專業的經濟社會適應性,更要注重專業結構的科學性。職業院校專業科學組群是增強專業結構科學性的有效途徑,是實現專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職業院校基于產業鏈構建專業鏈,能有效增進專業群組的科學性。要按照覆蓋相關產業的全產業鏈,或行業生產的整個流程,或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的思路,構建校內專業群。例如,畜禽產業鏈有畜禽養殖、畜禽加工、畜禽加工品包裝、畜禽及加工品營銷等,與之相對應構建的專業群,可以南動物營養與飼料、畜牧獸醫、農產品加工與檢測、包裝藝術設計、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專業組成。
3、專業布局要突出特色性。要實現專業高質量發展,職業院校在專業布局時要揚長避短。各職業院校揚己之“長”,關鍵在于做優做強院校所屬行業與區域發展的相關專業。尤其是醫藥、衛生、農業、鐵路、電力、藝術等行業屬性比較明顯的院校,要優先發展特色優勢專業,并通過特色優勢專業來驅動其他相關專業發展,避免盲目跟風設置、建設與自身行業不相關的所謂熱點專業。職業院校在做強做優所屬行業相關專業的同時,密切關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努力實現院校專業、對應行業、所在區域的高度關聯。以江西省為例,江西省“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加快建設國家綠色有機農產品、數字經濟、有色金屬、航空等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中醫藥、文化和旅游等產業重要基地”“努力建設世界級VR中心”“推進服務業擴容提質”等等。江西的各高職院校應根據自身的特色、基礎,對應江西省“十四五”規劃中相關內容加強專業建設。
(二)高質量完善專業
高質量設置專業是實現專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而專業內涵的打造與提升,是實現專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筆者認為,精心設定專業質量目標標準、持續改善專業質量保障條件、扎實推進專業質量診改工作是實現專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措施。
l、精心設定專業質量目標標準。職業院校要根據自身的辦學定位,分析新發展階段的特征與要求,精心制定、修訂各專業發展目標及人才培養標準,使各專業的發展目標及人才培養標準更適應新發展階段,確保職業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確保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確保專業人才培養面向專業全體學生,確保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適銷對路,也為后續有效開展質量診改奠定良好的基礎。
2、持續改善專業質量保障條件。職業院校改善專業質量保障條件,首要的是不斷提升專業師資質量。當前提升專業師資質量,既要確保量的充足,更要確保質的水平。要注重以德為先,德技兼備。在人才引進上,克服唯帽子、唯文憑的不良傾向;在師德師風建設上,要增強教師為社會主義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使命意識,要強化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導教師潛心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專業技能提升上,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組織教師進入企業掛職鍛煉,擔任企業技術顧問,聯合進行產品開發、技術攻關,提升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使專業教師中更多人成為真正的“雙師型”教師,讓更多的較低級別的“雙師型”教師成長為更高級別的“雙師型”教師。其次還要不斷改善校內外實踐教學條件,方便實踐教學虛(擬仿真)實結合,(校)內(校)外結合,為開展高水平的實習實訓教學活動創造必要的條件,當前尤其要深化校企合作,創設數量充足、專業對口的高質量的校外實習崗位,杜絕組織與專業不相干的假實習。
3、扎實推進專業質量診改工作。職業院校組織各專業負責人根據確定的專業質量目標標準,實施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并依托質量診改平臺,實時監控專業質量目標達成情況,及時發現專業質量問題,及時開展質量糾偏工作;一學年后進行階段性診改,分析年度專業質量目標達成情況,分析專業質量問題與不足,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并于下一年度予以改進;三年后,對整個專業質量目標達成情況進行周期性的診斷和改進。然后進入下一個專業診斷周期。通過開展專業質量診改,確保專業質量目標如期達成、專業建設水平不斷攀升。
(三)高質量評價專業
專業設置與完善是否真正達到了高質量,還要依靠高質量的專業評價來做出結論。職業院校應基于專業評價數據,建立專業改進、調整機制,對就業率低、報考人數少等不符合質量標準的專業予以停辦,以此確保職業院校專業高質量發展。
1、校內評價與校外評價結合。校內評價可以專業質量診改平臺的相關數據為基礎,分析、比較各專業周期性目標的達成度,并做出相應評價。校外評價可以結合第三方評價進行,即通過畢業生就業與跟蹤調查、企業滿意度調查等方式,得出相應評價結果。在注重高質量發展的今天,要加強專業的校外評價,更好地做到校內評價與校外評價結合。
2、要素評價與成效評價結合。要素評價可根據專業標準、師資力量、課程體系、教學設施等專業運行要素(或條件)進行評價,成效評價可根據專業貢獻度、達成度、保障度、開放度、滿意度等專業運行成效(或結果)進行評價。在注重高質量發展的今天,要加強專業的成效評價,更好地做到要素評價與成效評價結合。
3、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定性評價可依靠專業領域專家、質量管理專家、行業企業專家對專業建設水平進行事實認定和價值判斷,定量評價可依靠專業質量診改平臺數據、第三方評價數據等做出客觀評判。在注重高質量發展的今天,要完善專業的定量評價,更好地做到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
作者簡介:譚酬志(1962-),男,江西都呂人,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技術教育;陳智行(1969-),男,江西永新人,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技術教育。
(責任編輯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