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剛 寧華杰 張韜 王洪亮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動物為主的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必須報告的動物傳染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具有感染動物種類多、傳播速度快、傳染性極強、引起經濟損失巨大等特點。2016年,農業農村部組織制定了《國家口蹄疫防治計劃(2016—2020年)》,提出了具體目標、工作指標及防治技術路線等。2021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已發布兩起口蹄疫疫情。納米比亞、以色列、盧旺達等國也先后通報17起口蹄疫疫情。口蹄疫防控形勢不容樂觀,目前只有通過疫苗免疫才能有效預防該病的發生,因此,及時掌握該病的免疫抗體水平,有效開展風險評估,對減少該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為掌握長沙市牛羊O型口蹄疫強制免疫效果,長沙市動植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每年對全市8個區縣的牛羊口蹄疫免疫血清開展隨機抽查監測,以期為科學防控牛羊口蹄疫提供參考。
一、材料與方法
(一)樣品采集
分別于2018—2020年春秋季集中免疫結束后,隨機抽取全市8個區縣的規模養殖戶和散養戶,采集免疫注射21天以上的牛、羊血樣并及時按要求分離血清。
(二)檢測設備與檢測試劑
檢測設備包括移液器、洗板機、純水儀、酶標儀、加液槽、96孔抗原抗體反應板及37℃恒溫箱。檢測試劑采用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生產的口蹄疫O型液相阻斷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所有試劑均按照產品要求保存,并在有效期內使用。
(三)檢測方法
采用液相阻斷ELISA試驗方法對牛羊血清進行免疫抗體檢測,檢測方法按檢測試劑盒使用說明書進行。抗體液相阻斷ELISA的抗體效價>t26判定為合格,存欄家畜免疫抗體合格率≥70%即判定為免疫抗體水平合格。
二、結果與分析
(一)2018—2020年長沙市牛羊O型口蹄疫免疫抗體檢測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2018—2020年,全年平均牛羊口蹄疫抗體合格率分別為86.05%、74.10%和90.05%,均高于農業農村部≥70%的要求;春季免疫抗體合格率2018—2020年分別為87.1%、69.2%和81.1%,其中,2019年略低于農業農村部的要求;秋季免疫抗體合格率2018—2020年分別為85%、85%和99%,均高于農業農村部>170%的要求。
(二)2018—2020年春防長沙市各區縣牛羊0型口蹄疫免疫抗體檢測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2018年春季長沙縣牛羊口蹄疫抗體合格率低于70%,其他區縣均超過70%,望城區、天心區、岳麓區達到100%;2019年春季牛羊抗體合格率望城區和瀏陽市低于70%,岳麓區未檢測到抗體;2020年春季牛羊抗體合格率所有區縣均達到農業農村部≥70%的要求。
(三)2018—2020年秋防長沙市各區縣牛羊0型口蹄疫免疫抗體檢測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2018年秋季長沙縣牛羊口蹄疫抗體合格率低于70%,其他區縣均達到農業農村部≥70%的要求,其中,望城區、瀏陽市、開福區和岳麓區達到100%;2019年春季牛羊抗體合格率均達到農業農村部≥70%的要求,開福區、天心區和雨花區因存欄量較少,未開展免疫效果評估;2020年春季所有區縣牛羊抗體合格率均達到農業農村部≥70%的要求,長沙縣達到95%,其他區縣都達到100%。
三、討論
2018—2020年免疫抗體檢測結果顯示,全市牛羊O型口蹄疫整體抗體合格率均超過了農業農村部規定的≥70%的要求,尤其2020年秋季更是高達99%,大部分區縣達到100%,能夠起到較好的免疫保護水平,表明長沙市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工作落實到位。與李敏等的免疫抗體監測結果類似。但監測中發現,2019年春季牛羊O型口蹄疫免疫抗體合格率未達到農業農村部規定的要求,其中望城區和瀏陽市抗體水平較低,僅為40%和35%,岳麓區未檢測出抗體,存在較大的感染風險,說明動物免疫工作開展還不平衡。
經調查,造成部分區縣牛羊免疫抗體水平不合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鄉鎮動物防疫站作為最重要的基層動物防疫機構,改革后由縣級管理轉為鄉鎮政府管理,并與其他站所合并成為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業農村辦等,導致原鄉鎮動物防疫站人員分流,從事動物防疫工作的人員不穩定,工作滯后等問題。2020年,全市牛羊O型口蹄疫整體抗體合格率達到90%,說明基層動物防疫工作職責進一步落實,能夠有效開展強制免疫工作。二是部分鄉鎮冷鏈設施陳舊、疫苗保存不當,或者牛羊散養戶地點較分散,因高溫天氣,疫苗開瓶后使用時間過長導致疫苗失效,還有可能是養殖場免疫程序制定不合理、免疫人員技術水平差、免疫操作不規范、免疫劑量不足、免疫抑制、未定期補免等。三是一些養殖場或散養戶存在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不愿意注射疫苗或不按期注射疫苗等,究其原因,還是防疫意識不強,沒有較好履行強制免疫主體責任。
四、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建設
建立和完善基層動物防疫體系,提高對動物疫病的防控能力,是鞏固當前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成效、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的基礎和關鍵,也是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保障畜禽肉產品供應和質量安全的必要前提。建議鄉鎮動物防疫站仍由縣級管理,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針對人員老齡化、人員不足、專業水平不高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通過公開招考或購買社會化服務的形式,盡快補齊年輕化高水平、高學歷的專業技術人員,穩定基層防疫隊伍,同時完善管理考核制度,加強基層動物防疫人員技能培訓,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二)進一步強化養殖場動物防疫主體責任
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應加大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知識宣傳,強化養殖場動物防疫主體責任,提高養殖場知法、懂法、自覺守法意識、督促落實強制免疫等各項防控措施。
(三)持續做好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抗體監測
畜牧獸醫主管部門除做好春秋季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免疫效果評估外,還應做好免疫抗體監測常態化,合理設置監測點,定期抽檢,針對免疫抗體不合格的問題及時查明原因,積極采取補免等整改措施,確保免疫到位。并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風險分析評估,為科學防控重大動物疫病提供指導和參考。
作者簡介:朱紅剛(1985-),男,安徽太和人,碩士,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疫病防控。
(責任編輯 馮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