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關鳳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度推進,現在初中階段的教學工作也愈發細節化、系統化。今天,針對青春期階段學生展開的教學工作必須要全面符合中學生的學習需要,尤其是了解初中生學生的心理需求。基于此,本文將圍繞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希望可以對相關人士帶來必要幫助。
關鍵詞: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前言:
在教育事業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凸顯了出來,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作為一名初中班主任,更應當認真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時察覺他們身上出現的心理問題,排除各方面因素的壓力,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健康成長。
一、舉辦專題講座,消除學生不良情緒
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關鍵時期,在這一屆的學生內心有一些波動,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放任這些小情緒,不管,學生的小情緒也有可能會延伸成大問題,所以開展教學工作管理班級事務的時候,班主任應當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壞情緒有非常顯著的傳染性,當班級內部有一名學生的心理出現問題時,身邊的很多同學可能也會出現類似的問題。所以初中階段班級里的心理健康問題,往往是成集群式爆發,間斷性出現的。在這種背景下,定期開展專題講座,有助于從群體的層面消除學生的不良情緒,加強班級管理。
例如:臨近期末考試的時候,班級學生普遍處于心情焦慮,精神壓力過大的狀態,這個時候一旦班級內部出現了一名情緒崩潰的學生,其他學生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教師利用班會課的時間幫助學生排遣心中壓力,成為了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開展主題班會,舉辦專題講座都有利于消除群體性學生的不良情緒。比如班會課上教師可以以“期末沖刺”為主題開展“如何減輕學習壓力”的專題講座,先讓學生站到講臺上談一談自己對期末考試的看法,釋放內心的擔憂。比如有些學生認為期末考試考不好,父母會利用寒暑假的時間給自己報更多補習班,自己也會失去學習課外特長的機會;再比如有些學生認為期末考試考不好會給父母丟臉,也會讓自己心情沮喪。就是這種對沮喪的恐懼使得學生的焦慮情緒難以控制,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可以用游戲反而或疏導法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比如帶領學生一起玩類似于擊鼓傳花的簡單游戲,放松情緒,或者給學生播放一些舒緩情緒的影片,讓學生嘗試用大喊或運動的方式緩解情緒。這樣都有利于釋放壓力,引導學生消除不良情緒。
二、注意師生交流,做好正向引導工作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有一些自己的小秘密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但是也是因為有了這些小秘密,學生的個人情緒會受到比較嚴重的影響。比如學生和班級里的其他同學鬧矛盾時,可能會藏在心中,不向別人傾訴。這種負面情緒慢慢堆積,會讓學生越來越沉悶,越來越沮喪。慢慢地,學生也會有患上抑郁癥的風險。基于此,教師能做好和學生之間的一對一交流工作,排遣學生心中的煩惱。
例如:初中生經常因為人際關系問題而產生各種各樣的煩惱,而這種煩惱往往是不被家長或其他朋友所理解的,作為班主任,這個時候就要發揮好自己的引導作用。比如班級中有一名學生,近日和最好的朋友鬧了矛盾,然而,這名學生的性格本身就比較靦腆,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至于該學生只能夠將這種煩惱壓在心里,慢慢的,該學生越來越沉悶,課堂上的表現也越來越不積極。此時班主任應當第一時間和這名學生取得聯系,教師可以將該學生叫到辦公室進行一對一談話,詢問學生近日生活或學習上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難,如果教師不愿意和班主任教師分享,教師可以采用排除法,逐個詢問:是不是和父母鬧了矛盾?是不是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通過這樣的交流策略,逐漸深入學生的內心,慢慢解開學生的心結,有助于建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班主任的關心愛護下健康成長。
三、注重家校聯動,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引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不只是班主任教師自己的工作,而是學生個人家庭以及學校三方的責任,學生在個人三觀尚不明晰的前提下于學校和家庭之間穿梭,自己是很難調節好個人情緒的。所以學校和家庭這兩方面的因素,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就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保駕護航的作用,作為一名初中班主任,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是職責之一,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如果發現班里有些學生的身心健康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在樹立人格方面出現了不健全的傾向,教師一定要第一時間和家長取得聯系。爭取盡最大努力從學校和家庭兩個方面共同引導學生回歸正途。
例如:初中階段學生有了一些自主能動性,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一方面這是應該大力支持和鼓勵的好事,另一方面,學生也可能會利用這種能動性做一些出乎家長和教師意料之外的事情。比如有些學生會逃課去打游戲,如果家校溝通不夠及時,教師和家長可能都會被這樣的伎倆所蒙騙,不僅坑害了學生自己,也讓家長和教師為之擔心。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教師應當密切與家長之間的聯系,和學生家長定期溝通,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情況,當學生出現請假曠課等情況的時候,班主任一定要第一時間與家長取得聯系,證實情況屬實。如果學生在校園里出現了德行方面的失范,教師也要將學生在校園里的表現告訴給家長,讓家長配合學校的工作,家長負責在家庭中約束好孩子的言行,教師負責在學校里管理好學生的品德與修養。這樣就可以將教育的合力全面發揮出來,既有利于消除成長過程中的不良因素,又能夠規范好中學生的一言一行,在陽光下健康成長。
總結:
初中階段是學生生理和心理逐漸成熟的關鍵時期,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受到外界多方因素的影響,現階段初中群體是心理問題頻發的高危群體,這會對后期學生的成長及社會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故此,解決初中生心理問題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郭耀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2021(29):15.
[2]高雅.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21(5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