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
摘要:近幾年,公立醫院改革不斷深入,經濟運行壓力大,公立醫院迫切需要提高運行效益,更好地履行其救死扶傷的職責。文章首先從醫院收入、支出等方面分析財務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性,然后提出現階段醫院管理中存在的管理意識不夠、信息化建設不力等問題,最后得出財務精細化管理的措施及初步實踐。
關鍵詞:公立醫院;精細化管理;財務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0--01
隨著醫療體系的不斷改革和深化,醫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下,公立醫院也面臨著醫療行業內部的壓力;同時為了減少新冠疫情給醫院帶來的沖擊,響應國家衛健委關于開展公立醫療機構經濟管理年活動的號召,就必須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將精細化管理理念運用到醫院經濟工作中,發現并解決問題,對管理流程進行優化,從而保證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一、財務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醫療體制的改革
近幾年,政府財政減少補助收入,國家取消藥品和耗材加成,醫保結算方式逐步改革為按病種付費、總額控費,分級診療制度減少了普通門診量、住院常見病患者人次,而這些改變將壓力轉化給公立醫院,導致公立醫院的收入大幅度減少,收支結余為負數的公立醫院數量持續增加。而人民群眾對醫療的需求卻呈現階梯式的增長,這樣就出現了難以調和的矛盾,或許國家正是通過財政補償機制、醫保基金支付等方式的改變倒逼公立醫院改革。
(二)、醫院內部矛盾
公立醫院人員薪酬剛性支出壓力不斷增加,且公立醫院普遍面臨著醫療服務價格不能反映成本、耗材支出浪費、醫療設備未能充分利用等問題。2020年初突發的新冠疫情導致矛盾加劇,這就進一步要求公立醫院機構做好成本管理。
(三)、醫院的社會屬性
如何提高醫院的核心競爭力,當務之急就是打破老百姓“無藥可救”“束手無策”的窘境,這就要求醫院加大科教投入,引進高端人才。實現這些的前提是醫院通過精細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將每一筆錢花在刀刃上,產生足夠多的資金、足夠多的結余。
二、財務精細化管理的問題
(一)、未意識成本核算重要性
在日常工作中,醫院管理層更重視醫療水平的提高,臨床科室只重視收入的增長,忽略了對成本的控制,導致醫院產生了不少的不必要支出。科室對成本管理的理解有限,在日常的耗材領用、資產維修等方面沒有清晰的節約意識,成本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核算質量難以提高;而且醫院其他科室與財務科的溝通不多,認為成本核算只是財務科的事,所以參與程度也不高。
(二)、未與醫療業務融合
業財融合是指財務管理、業務經驗融合,從而高效配置經濟主體資源,但目前公立醫院的成本核算只滿足于基本的核算、每月按時出成本報表,對項目成本、病種成本、診次成本等未進行深入的剖析,未將數據反饋給臨床科室,起不到控制的作用,不能為醫院的成本控制、醫院的發展提供意見。
(三)、信息化程度不高
一般三級醫院規模大,數據復雜,光靠人工統計已無法滿足醫院現代化發展的需要,信息化迫在眉睫。目前醫院各科室都有各自軟件,也都能形成自己所需要的數據,但都是信息孤島,相同類型數據統計口徑不能保持一致,這樣成本數據不準確,報上級部門的數據容易出現偏差,領導也無法做出正確決策。
(四)、缺乏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
目前大部分醫院只滿足基本的會計核算,沒有專門的成本核算科室、規范的成本制度,員工無法積極的參與醫院的成本管理,工作效率無法提高。
三、財務精細化管理的措施
(一)、培養成本管理意識
通過宣傳、培訓等方式使職工更好地理解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將成本管理的理念運用到工作中,創造收入的同時合理控制成本。
(二)、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為了順應新時代醫改對醫院發展的要求,醫院須成立專門的成本核算科室并建立科學的成本制度,科室人員自身要加強學習、培養創新意識,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斷完善優化制度,為醫院精細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加強信息化建設
醫院可以參照ERP系統將財務系統、人力資源系統、HIS收費系統、庫房系統等整合統一,搭建起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保證數據的一致性。科室可以實時查看所需數據,院領導根據數據了解醫院運營狀況,真正做到事前籌劃,事中精致,事后分析,實現精細化管理。
四、財務精細化管理的實踐
(一)、引進成本核算系統
為了更好地精細化管理,財務科除了會計核算軟件外,還引進了成本核算軟件。首先做好基礎工作,根據醫院的組織架構將科室劃分為臨床服務類科室、醫療技術類科室、醫療輔助類科室和管理行政類科室;將醫院職工分為臨床醫生、臨床護士、醫技人員、醫輔人員和管理人員;梳理收入項目,將物價編碼、成本收入項目和會計收入科目對應;梳理成本支出項目,將成本項目與會計科目對應。
然后與各科室做好數據接口,例如從HIS系統抓取收入數據,從物資系統抓取耗材領用數據、固定資產折舊數據。人員工資支出、社保支出等以Excel表格的形式導入成本系統;差旅費、維修費等以臺賬的形式導入成本系統。
最后,通過平衡公式的驗證、報表之間的驗證,發現并解決錯誤的數據,分析異常的數據,形成醫院所需的成本報告,提供科室績效考核所需的收入成本數據、院級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經濟運營分析報告。
(二)、提高收入數據的準確性
醫院收入分為財政補助收入、醫療收入和其他收入。提高收入準確性的難點和重點在于醫療收入,醫生進入自己的工作站為患者進行開單計費,HIS系統根據開單記錄匯總得到科室收入;每月底財務將當月的收入與不同時期收入、工作量對比,尋找異常。
(三)、合理核算成本
醫院成本分為人員成本、藥品成本、衛生材料成本、其他支出。人員成本主要是工資、社保、績效獎金及各項補貼,社保數據與人事科聯系,得到明細數據,績效獎金和補貼數據與績效辦聯系,得到明細數據,將以上數據導入成本軟件計入科室成本。
藥品收入數據來源于HIS系統,支出數據取自各藥房(門急診藥房、病區藥房、中藥房)。藥品實行零差價(除了中草藥),每月底核對收入與支出數據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及時與信息科、藥劑科溝通,查詢原因。
衛生材料分為收費材料和不收費材料。衛生材料支出數據從耗材庫房抓取并計入各科室。之前的臨床工作中,各科室領用材料沒有計劃,隨意性很大,不根據耗用量領用材料,這樣一來導致不必要的浪費,二來每月的收支不匹配,支出數據的波動性很大,影響科室、醫院的收支余。對此,實行“多次少量”的領用措施,以控制各科室的耗材領用;將耗材支出算入績效考核的一部分,控制不必要的領用。
衛生材料一直醫院管理的重要部分,不僅是支出,還有收入。在日常的數據分析中,有時發現部分科室耗占比(耗材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重)同期相比比例異常變大;隨即查閱近期出院患者的病案記錄,將相同的病種數據與本科室進行同期對比、與其他科室進行本期對比,將數據反饋給耗材科,分析是否為衛生材料價格的上漲導致異常;將數據反饋給物價科,分析是否為科室多計價導致數據波動;將數據反饋給醫務科,是否為科室給患者多使用衛生材料。對于新項目新技術,多科室討論,在不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的情況下,是否可以減少衛生材料的使用。最后多科室合作得出結論,是部分科室給患者多使用耗材導致的耗占比提高,并整改。
(四)、內部轉移成本的分攤
消毒供應中心為醫院的內部服務部門,供應著院內所需的各種無菌物品,擔負著醫療器械的清洗、包裝、消毒和供應工作。2017年前消毒供應中心的無菌物品管理面臨著科室領用無限制、記錄不全等問題,導致消毒成本過高;后根據同類市場服務價格制定內部轉移單價、使用科室承擔50%成本的措施,消毒供應中心引入無菌物品請領系統記錄并控制物品領用情況,無菌物品管理取得初步成效。
五、結語
財務成本精細化管理的意義,表現為對成本低效和無效部分的約束及其有效部分的強化,是成本綜合效用提升的過程。在新醫改的大浪潮中,公立醫院財務精細化管理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的管理已初見成效,但是離提高科室效益水平、成為院領導決策依據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財務要想在醫院管理發揮更大作用,其自身必須保證基礎數據的準確性、提高成本分攤政策的合理性,加強與醫療業務的融合;醫院領導層應重視財務精細化管理,加快財務信息化建設,推動醫院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毅萍,雷志勤,李建軍.醫院成本精細化管控應用研究---以河南省人民醫院為例.會計之友,2021(13):36-41.
[2]李香杰.公立醫院財務精細化管理探討.納稅,2020,14(25):61-62
[3]張杰.業財融合在公立醫院財務管理中的應用.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1(1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