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是一個展現上海歷史文化風貌的都市旅游景點。貫穿而過的上海軌道交通10號線不但為新天地帶來了交通上的便利,更讓新天地的氣息傳遍了整個上海灘。
作為上海軌道交通10號線最重要的參與者,鐵路專家黃魯江見證了上海軌道交通網絡中這條骨干線的建設與發展。這條線路全長36公里,最高時速80kph。2014年,開通具備GoA4級全自動駕駛功能,是目前國際上最高自動化等級的列車駕駛模式。開通全自動駕駛以來,10號線平均正點率達到了99.9%,在同等服務質量情況下配車數量減少了2列,每公里配員數減少15人,實現了列車出入庫追蹤運行,運營安全性、可靠性及運營效率得到顯著提高,運維成本大幅降低。2019年,上海地鐵10號線單日客流量達106.7萬人次,全年客流量超過3億2千萬人次。
今天讓我們跟著鐵路專家黃魯江的腳步了解一下地鐵能夠安全、高效運行的核心通信系統:計算機聯鎖系統。為了確保行車安全,在地鐵線路的各個車站和車輛段,必須設置計算機聯鎖系統,它是地鐵通信系統的安全核心,對提高地鐵運營效率、自動化程度、管理水平以及減少行車指揮調度人員的工作強度具有最直接的影響。計算機聯鎖系統是一種連續工作的實時系統,它必須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能適應鐵路運輸和城市軌道交通高效和安全的運營要求。
從1984年,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臺計算機聯鎖系統在南京梅山鐵礦安裝使用,掀開了車站聯鎖控制系統研究與應用的新篇章。到如今,已經遍布全國的高速鐵路線路、各個城市的城市軌道交通車站中,都離不開計算機聯鎖系統的應用。作為計算機聯鎖行業杰出人才,黃魯江參與了多個重大的軌道交通項目,包括:作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交通保障項目的上海軌道交通10號線,作為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會保障項目的深圳2號線,中國首條穿越長江的地下軌道交通線路的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等項目。2019年,深圳2號線全年運送旅客超過2億1千萬人次。從武漢2號線開通至2019年底,累計客運總量達到20.16億次。黃魯江為軌道交通項目中計算機聯鎖系統的安裝、調試、維護和故障診斷制定了詳盡的技術方案、項目實施流程及維護手冊,為后續地鐵項目的順利實施和維護打下了堅實基礎。
黃魯江參與軌道交通項目的同時,還參與了多個國家鐵路重點項目,包括:作為云桂客專鐵路項目安全數據網系統的負責人,保證了各個系統之間數據的通暢和正確,確保了列車安全、穩定的運營,該項目屬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的干線鐵路,是云南省里程最長、標準最高、覆蓋區縣最多、投資規模最大的鐵路項目。黃魯江還負責完成了滬杭高速鐵路各站遠程診斷終端升級項目,改變了滬杭高鐵各車站無法實現遠程維護的現狀,在保障列車可靠、高效運營的同時,為用戶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遠程維護手段,該項目是一條連接上海市與浙江省杭州市的高速鐵路,是《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
作為計算機聯鎖的核心技術創新專家,近年來黃魯江致力于全電子計算機聯鎖的開發和應用,參與了多個國內外的全電子聯鎖項目的實施,可謂國內全電子聯鎖技術的領先楷模。正是由于黃魯江對全電子聯鎖領域的杰出貢獻,2021年,黃魯江應邀參與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基于動態間隔的運能可配置列車運行控制技術》,負責了全電子聯鎖的核心分支目標控制器系統的重要工作。該系統實現的北斗衛星列車定位、車車通信和移動閉塞追蹤功能開創了國鐵列控技術的先例,被專家評價為“世界首例,中國原創”,標志著中國進入了先進軌道交通時代,為中國的信號系統掀開了歷史性的一頁。
到2030年,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城市軌道交通占城市公共交通的客運量將達到70%左右,屆時城市軌道交通將真正成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未來,黃魯江指出聯鎖系統將會向智能化和一體化方向發展,在保證安全、高效、穩定等特點的前提下,提供給用戶更可靠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提高信號系統效率的同時,大幅度提升用戶體驗。城市軌道交通也會更好地引導和支撐城市的發展和高效地運行。(責任編輯:李超)
黃魯江,1983年7月出生,碩士研究生,上海市高級工程師,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高級工程師,現為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資深高級工程師,計算機聯鎖系統維護支持主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發明協會、中國交通協會軌道交通安全技術專業委員會會員,發表學術論文15篇,被EI,ISTP等國際權威檢索機構收錄多篇,發明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2項。擔任行業多個重點期刊《中國新通信》《工程技術與管理》《Journal of Autonomous Intelligence》《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的編委工作。主要從事計算機聯鎖的智能運維,全電子計算機聯鎖的研發與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在計算機聯鎖中的應用等方面的研究應用工作,是智能運維、數字化聯鎖等理論的長期推動者和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