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網絡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們受網絡文化的影響,其思想與行為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從而使處于促進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和道德水準的高職教育階段的德育工作變得更加復雜與困難。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利用網絡優(yōu)勢,規(guī)避網絡的危害,提高學生德育工作已經成為德育工作者所需要認真思考與探討的問題。本文就此對網絡環(huán)境下德育工作創(chuàng)新進行了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 ? 網絡環(huán)境? ? 德育? ? 創(chuàng)新
引言:
當下時期,網絡已經深入人們的生活與學習,在為人們提供便利資訊與信息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影響與危害。特別是對于那些正處于學習階段的青少年學生們來說,在網絡文化思想與觀念的沖擊下,青少年們很容易受到影響,導致其“三觀”有損,思想道德意識滑坡,缺乏良好的社會責任感,難以養(yǎng)成良好德行素養(yǎng),從而使我們的德育工作面臨嚴峻的問題與挑戰(zhàn)。
一、網絡環(huán)境下德育工作的重要意義
就我們高職教育階段而言,知識技能教育如果是對學生們物質外殼的構建,那么德育教育所塑造就是學生們的思想靈魂。德育實質上是對學生們精神層面的一種教育與培養(yǎng),其影響促進著學生們的思想道德與心理健康,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德育教育至關重要,網絡環(huán)境下的德育工作更需重視,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幫學生們在網絡時代樹立正確的三觀,為學生們將來的積極健康發(fā)展打下良好堅實的基礎。
“社會在發(fā)展,科技在進步,網絡就像一張無形的網,將學生、學習和社會網羅在一起。”[1]因此,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合理有效地利用網絡開展德育教育,發(fā)揮互聯網絡的優(yōu)勢與其便利特征,有效通過網絡來整合信息資源,挖掘教育范例作為教學的素材,適時適當地將一些圖片、視頻、音頻等網絡素材加注于德育教學當中,在進行德育教學時對學生進行展現講解。這樣不僅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們的德育學習興趣,還可以有效豐富德育教學內容,為學生們創(chuàng)建一個輕松活躍的德育學習情境,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教師與學生們的有效溝通。
就高職學生們而言,他們對諸如手機、電腦和平板等互聯網終端產品日常應用較多,因此對網絡依賴較深。在網絡應用的過程當中,學生們很容易受到網絡當中不良信息的浸染與影響,從而使學生們的思想行為產生偏差,對其學習發(fā)展造成一定消極的作用。為此,作為德育教學工作者,在實施德育教學時要著重考量學生們的實際情況與年齡與性格特點,立足于網絡化的教育背景,在實施德育的進程當中,將網絡教育與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使學生們強化德育意識與知識的接收、理解,促進共身心的健康有序發(fā)展,使他們可以有效的辨別是非、美丑、對錯,自覺抑制網絡不良文化的侵蝕。
二、網絡環(huán)境下德育工作所存在的問題
網絡環(huán)境下,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與深入應用給學生們的德育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與沖擊,高職學校的德育工作同樣也面臨著一定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2.1網絡沖擊榜樣的作用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網絡已然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為社會不斷發(fā)展進步的推動力量。”[2]互聯網網絡的發(fā)展,使信息傳播日新月異,自由言論的發(fā)表也使得網絡觀念良莠不齊,其中不乏積極向上的內容,同樣也存在一些低俗、消極的觀念。因此,一些我們傳統(tǒng)意義上的榜樣與優(yōu)秀人物卻受到網絡上居心不良人士的詆毀與黑化,從而使得榜樣的光輝形象受到質疑,榜樣有力量有所弱化,進而導致德育教育中榜樣的權威難以發(fā)揮。
2.2片面擴大負面信息作用
網絡高速發(fā)展的當下,資訊信息傳播的途徑與速度都得到空前的提高。一些信息往往早于傳統(tǒng)信息渠道而在網絡上高速傳播。而在網絡環(huán)境下,所有的網民都可以進行討論交流,從而缺失了主流正確方向的信息引導,使得新聞事件快速傳播,事件效應快速發(fā)酵。而學生們作為網民,由于他們這樣的年齡段正確的價值觀念沿未完全建立與形成,所以,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從而接受一些負面信息的影響,脫離正確的輿論方向,這樣的情況也給我們的德育教學帶來很大的問題與困難。
2.3網絡內容吸引學生沉迷
在網絡空間當中,林林總總的信息與誘惑或深或淺的影響著學生們的日常學習生活。如引人入勝的各種游戲,在智能手機普及以前,學生最多只能玩電腦游戲,大部分學生在上課時尚能專心聽講。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與快速發(fā)展,手機游戲已經成了主流,低頭族、沉迷族比比皆是。還有眼花繚亂的各種視頻平臺,如快手、抖音等,這些平臺會收集用戶的偏向與喜好,不斷推送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吸引學生無止境地刷下去。若沒有良好的自制力以及足夠的內驅力,學生在課業(yè)與游戲娛樂之間很容易選擇后者。也正因為這樣,很多的學生們難免沉迷其間難以自拔。同時,由于學生們難以進行自我的把控與抑制,從而使很多學生深受不良信息的影響而不自知、不自覺、不自醒。面對網絡的誘惑,消極學習、自我沉淪,導致學校的德育教育受到很大的影響。
2.4網絡終端產品致使學生實施有害行為
在互聯網的應用過程當中,諸如、筆記本、平板、手機等終端設備已經成為許多學生不可或缺的應用工具,同時也使得學生們通過其應用產生有害的行為舉動,如私自利用父母賬戶充值游戲,為自己喜愛的明星打榜,打賞主播等。這樣的行為不僅帶來家長財產的損失,同時更加影響學生們的學習,影響其身心健康的發(fā)展,為我們的德育教育帶來障礙。
三、網絡環(huán)境下德育工作創(chuàng)新改進措施
3.1虛實結合,利用網絡與學校教育進行融合
“在網絡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和網絡的關系越來越密切。”[3]網絡的積極作用毋庸置疑,但對于高職德育教學來說網絡環(huán)境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定影響與消極作用。因此,在實施德育教學當中,要有效將虛擬的網絡與現實的教學進行統(tǒng)一與融合。有效利用網絡環(huán)境的鮮活性與積極特性去展開德育,從而使學生們既遵守社會環(huán)境的約束又可以相對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因此,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學習并了解互聯網的特性、內容與發(fā)展趨勢,結合學生實際不斷進行德育內容的實施與調整,從而積極有效地利用網絡,打開網絡思想政治教學的新局面。同時,有效應用網絡的巨大時空特性,強化德育信息開發(fā)、豐富與實踐,切實將德育的理念與學校德育教學的實際進行結合,選擇確定更加適宜的內容與方式進行積極健康的教育與精神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德育教育不應僅僅是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任務,還應合理地融入其他課程中。例如將多個主題的德育教學內容依次插入在線開發(fā)課程的課前數分鐘或課后數分鐘,使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間隙,也能接受德育教育。這是因為集中在45分鐘的德育教學容易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教學效果通常不盡如人意。將德育教學拆分成多個主題,如此一來一是可以避免學生連續(xù)學習專業(yè)知識造成吸收知識效率的降低,二是可以改善德育教學的教學效果。由于每次插入在線開發(fā)課程的德育教學每次只有幾分鐘,因此也要求教師需要具備較好的選題和總結提煉的能力。
3.2有效交互,通過網絡構建師生有效溝通渠道
網絡技術的深入發(fā)展,很多的即時溝通軟件應運而生,如深受人們歡迎的QQ、微信等通訊軟件。這些軟件不僅可以有效實現人與人之間文字、語音、視頻的即時溝通,還可以以群的形式進行多人之間的交流。因此,教師往往都會利用其進行與學生溝通,以有效實施教學指導,關注了解學生情況。也會利用其與家長進行溝通,從而為德育教育開拓更加便利的渠道。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隨時隨地地與學生進行交互聯絡,掌握學生們的信息與情況,及時反饋給家長,使家長可以有效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與學生們進行互動交流,交流時下學生們所關心與熱衷的問題,引導他們及時地以正確的觀念去進行信息的了解與甄別,進而在促進德育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3.3重視培養(yǎng),關注增進學生們的網絡素養(yǎng)
“網絡的出現是一個雙刃劍,在中職德育工作開展中,應該意識到網絡環(huán)境帶來的變化,強化德育工作創(chuàng)新。”[4]在網絡時代,學生們必然與網絡有著密切的接觸與應用,因此,不能簡單粗暴地杜絕網絡的應用,而是要引導學生們去正確健康地接觸網絡,積極地引導學生們去以端正的視角去正視網絡當中的信息,不斷去培養(yǎng)提升學生們的網絡素質與素養(yǎng),使學生們將網絡作為一種積極有效的學習工具,促進其知識技能的學習。在具體實施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有效利用論壇、班會或講座等形式,為學生們講解相關的網絡知識與網絡信息甄別技巧,使學生們形成并具備一定的網絡信息鑒別能力,預防網絡當中的一些不安全行為,如不良網貸、網絡詐騙等。
同時,教師還要宣講一定的網絡法律,使學生們知法懂法,不會通過網絡去觸犯法律。通過科普相關知識,使學生們具備辨謠能力,不信謠、不傳謠,而是將網絡作為有效的工具,積極通過網絡增進知識技能,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知識水平。
3.4強化重視,做好校園文化道德的促進與建設
德育教學,不僅要重視德育教學的實施,還要注重校園整體文化建設與強化,有效利用校方論壇、公眾號、微博、直播號等,強化學生們的道德建設,為德育教學提供更大的平臺。而教師則可以有效利用這些平臺適時發(fā)布一些德育信息與資訊內容,指導學生們去進行積極地學習與思考,討論與交流,相比于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且可隨時利用碎片時間,使學生們充滿興趣地去進行德育內容的熏陶與感染、學習。因此,有效利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們的參與與學習也是重要的德育教育方式之一。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網絡文化參差不齊、良莠難辯,教師一定要積極發(fā)揮網絡的積極作用,有效利用網絡環(huán)境的有利之處, 重視網絡環(huán)境的德育開展與實施,將網絡作為開展德育的有效渠道,對學生們進行健康正確地引導,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們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強化德育成效,促進學生的全面成才。
參? 考? 文? 獻
[1]邵俊吉.試論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德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J].記者觀察, 2018(02):98.
[2]次旺平措,張艷紅,吳志勇.網絡環(huán)境影響下德育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02):81.
[3]樸晶.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德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02):218-219.
[4]楊薇.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德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分析[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1(04):90-91.
熊慧珺(1982.03),女,湖北,漢族,武漢船舶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機械制造、職業(y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