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街道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城市各大區塊的骨架,同時也是一張名片,展示著城市的獨特魅力。城市的獨特魅力離不開地域文化,我們要利用現代文明技術,結合時代核心精神,在保持城市原有空間形態的基礎上讓地域文化的精髓與街道景觀和諧共融,讓城市街道景觀更好地展示其獨特的魅力。本文闡述地域性文化街道景觀設計中的特點和優勢,探究當前地域性文化在城市街道景觀應用中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景觀設計;城市街道空間;地域文化
中圖分類號:TU984.1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6-0-02
隨著現代化發展進程的加快,城市科技、文化等迅猛發展,城市街道內容不斷豐富,街道景觀的功能也不斷完善,街道景觀成了城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街道景觀是城市聚居者感知城市形象環境最直接的途徑,也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地域文化元素創造性地表達城市街道景觀,可以很好地體現城市文脈,提升城市景觀價值。當前,地域特色被現代文化所取代,同質化現象嚴重[1]。為避免“千城一面”,城市街道景觀設計要緊抓地域文化的特征和精髓,多元創新地應用地域文化。
1 地域文化概念
從時間和空間維度來看,地域文化一般指特定區域內至今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是區域的生態、民俗、習慣等文明表現[2],特征一般表現為區域性、人文性和綜合性[3]。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逐漸統一的現代文化生存語境,地域文化以空前的差異性和交融性呈現在人們面前。
2 街道景觀設計中應用地域文化的必要性
2.1 景觀設計中應用地域文化的特點
在城市不斷演變的過程中,景觀與城市文化環境緊密結合,形成了城市景觀空間地域文化特征[4]。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形成了地域性景觀,其特點是保存了大量的物質形態文化景觀和非物質形態傳統習俗,是人類活動歷史的紀錄和文化傳承的載體[5]。一般情況下,在景觀設計中應用地域文化的主要表現是,利用地域文化的隱性特征和顯性特征塑造景觀,充分利用現有自然資源,通過景觀的造型形式讓人們直接感知地域文化的外在形象,通過對地域文化的深度萃取與應用,隱晦地向人們傳達文化內涵。
2.2 街道景觀設計中應用地域文化的優勢
(1)豐富城市文化內涵。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獨一無二的印記[6]。城市文化體現著城市民眾的價值取向、存在形式和生活方式,同時也讓城市更具吸引力和創造力。而地域文化記錄著區域內人類歷史活動和文化傳承情況,將無形的地域文化融入街道景觀,可以豐富城市的文化內涵。
(2)促進文脈傳承。城市街道空間是城市民眾生活的場所,建筑、路面、行道樹、道路交通設施和街道小品等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將體現地域文化以及城市文化的元素融入街道景觀,可以增強場地的氛圍感,與城市民眾產生情感共鳴,增強民眾責任感,促進文脈傳承。
(3)提供設計素材。地域文化是景觀設計的重要源泉之一[7],設計師在進行街道景觀設計時會了解城市的發展歷史以及當地的文化遺產,通常會提取當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元素,借助藝術化的手法對其中的精華進行凝練,形成新的圖案。新圖案不僅可以用于裝飾城市街道景觀,還可以用于街道相關文創產品設計以及其他方面,能夠多維度、大范圍地應用地域文化。同時,結合設計手法營造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空間語境[8]。
3 地域性文化在城市街道景觀應用中的問題
現代城市街道景觀建設已經意識到了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并且也開始將地域文化運用到街道景觀中,但目前來看,還存在很多問題。第一,主次不分。在進行街道景觀設計時設計師常常會分不清主次,忽略景觀的實用性而過度考慮美觀性或追求標新立異,使景觀給人帶來不舒適的感受或根本無法使用,導致設計失去意義。第二,地域文化脫離街道實體[9]。隨著時代的變化以及社會的發展,城市也在不斷更新升級,部分城市在進行更新升級時忽略了周邊環境,大批量地進行建筑、景觀改造,胡亂拆除一些具有地域性的傳統建筑,過度追求現代化的摩天大樓,完全不考慮它與周邊環境是否融洽,導致街道形態變得不完整,原有的良好景觀被破壞。如果地域文化與自然景觀結合得不夠或者街道上承載地域文化的主體消失了,那么地域文化終將脫離街道實體。第三,城市特有風貌未能在現有街道景觀中如實反映[10]。城市特有風貌的形成歸功于當地獨有的風俗習慣和精神文化的熏陶以及地域原生材料的物質文化壘砌,然而一些城市在進行街道景觀建設時為簡化設計工序或加快工期,忽視或直接放棄使用當地本土的原生材料,大量使用如混凝土、瀝青等現代速成材料,導致地域感逐漸喪失,街道景觀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城市風貌缺乏獨特性。第四,設計人員水平不高。當前,景觀設計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專業能力相差很大,甚至很多街道景觀設計并不是由專業人員設計完成的。
4 地域性文化在城市街道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4.1 整體化設計街道景觀,使其與周圍環境融洽
城市街道景觀建設要遵循整體性的設計原則,了解并分析城市或區塊整體的建筑風格、色彩及空間規劃等,根據城市的整體功能,從整體性出發,使地域文化與建筑、鋪裝、設施等保持高度一致。舍棄原有的地域文化“大雜燴”的展現形式,根據景觀的區位、空間結構等條件因素,建立空間秩序,對街道空間進行層級分區,以時間、歷史事件或其他要素為軸線展現地域性街道景觀,讓受眾循序漸進地解讀地域文化,逐步進入深層次的體驗狀態,從而產生愉悅感。需要注意的是,在融合地域性文化與建筑形態時,要使其與傳統建筑文化相吻合,巧妙運用材料的材質與色彩搭配,賦予建筑特有的地域風格和色調;將地域文化的顯性特征與隱性特征相結合,對街道景觀進行細化處理,力求構建完整的城市形態;按照設計主題與功能,利用鋪裝表達街道景觀,通過不同屬性、色彩以及圖案的相互搭配表現地域文化特征,釋放文化內涵,提升景觀價值。
4.2 慎重確定區域設計基調,將地域性要素落實在細節之中
中國城市歷史文化悠久、地域文化資源豐富,設計師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要確定城市文化屬性,利用植物、設施等對街道景觀中所包含的地域性文化進行意義闡釋。在設計之初,分析城市的整體規劃,結合周邊環境特征,確定區域屬性,對特定區域內的景觀要素進行類別劃分,發現區域內現實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深度解析。理清文脈關系,平衡街道景觀中的現代文化與地域文化,避免出現過度偏重一種文化而造成“頭重腳輕”或對半平分兩種文化而弱化文化特征的情況。針對特定需求和現有資源,確定地域文化主題,重視街道景觀中地域文化的表達,通過多元化手法實現設計與現存條件之間的協調。將地域性設計元素落實在細節之中,使其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塑造具備當地獨特印記的城市街道,傳遞地域性文化的魅力。
4.3 保護、傳承和發展原有文化景觀,升華街道景觀環境的意境
由于受到建筑材料的限制以及氣候條件變化的影響,很多獨具地域性文化的傳統建筑和景觀正隨著時間的流逝走向消亡,為保護城市文化歷史,不讓其流失,可以通過人工干預阻止其消亡。在現代城市景觀建設中,可以通過歷史性分析和走訪實踐調查等方式對特定區域內的街道景觀進行歸類。對于破損、地域文化淡薄、存在價值較弱的街道景觀,可以通過修補、調和等方式將其進行轉化升級,盡量使用原有材質,再輔之以現代材料,力爭保留其原有特征。對于存在價值較高的街道景觀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保護,并將其傳承和發展下去。在傳承中取其精華,在發展中推陳出新[11]。在傳承和發展的同時,運用現代的觀念將地域性文化和現代文化結合起來,處理好場所與人文、社會和自然等外部條件的聯系,將地域性的文脈整理轉化為可被人們感知的元素,利用地域文化元素升華景觀環境的意境,展現具有當地獨特風采的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此外,景觀設計還應蘊含時代精神[12]。
4.4 注重人性化設計,將景觀實用性與美觀性相結合,秉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人是街道空間的使用者和鑒賞者[13]。因此,街道景觀建設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考慮人們生理層次和精神層次需求。在街道設計過程中應當重視對街道設施的建設,既要考慮各類人群的使用需求,包括老人、婦女、兒童和殘障人士等,也要注重人的視覺審美需求,結合周邊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特征,優化景觀色彩和造型。同時,要秉承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長遠性地布局現代街道,結合人們的出行活動需求以及街道演變發展特征,合理預留出空間作為人的活動場地或者用以適應未來城市街道的更新升級。創新性地將現代可持續環保材料和本土資源材料有機結合,使用現代可持續環保材料,以實現長遠使用的目的,選取當地的原有材料,以更好地體現地域性特點。結合地域文化特色,選取帶有地域屬性的本土植物進行搭配,表現植被的精神內涵,營造場地氛圍感,增強居民的歸屬感。城市街道景觀富于變化,空間環境滿足行人的行為特征,城市也將充滿人性化的魅力[14]。
4.5 創新運用地域文化元素,表現街道景觀地域特征
在城市街道景觀設計中應用地域性文化,要反映出自然景觀的地域性特點,尋求物質和精神層面的共通性。深入解析地域文化,創新運用美學原則,提升人們的審美情趣,引領人們深度感知城市街道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從而增強其認同感和歸屬感。第一,研究與整理當地的歷史文化脈絡,擷取當地歷史中的象征性元素、傳統建筑或工藝品中的文化元素、傳統紋樣圖案中的色彩搭配及象征元素;第二,通過抽象化、拆分組合、夸張變形等設計方法對元素符號進行轉變;第三,因地制宜地將已轉變的元素應用到街道景觀中進行點題,通過對文化元素符號的象征與隱喻體現地域特征;第四,將當地特有的風俗文化融入街道空間,增強景觀延續性[15]。
4.6 結合高新技術,增強街道景觀的趣味性
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人們提供了便利,也大大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同時也為地域文化融入街道景觀提供了無限可能。例如,景觀設計目前已經廣泛應用高新技術,如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海量的地域文化數據進行智能化分析以及關聯性搜索,方便景觀設計師更有效地進行利用。再比如街道空間中所設置的一些帶有人工智能系統的交互裝置小品和趣味雕塑能讓人們與街道產生互動,增強人們出行時的參與感,讓人們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形成關于特定街道特有的記憶。將地域文化融入街道景觀時借助高新技術,不僅可以增強街道景觀的文化性、時尚性和趣味性,還可以增強人們出行時的參與感,激發街道景觀的生命力,增強城市的活躍性。
5 結語
在進行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時,創造性地利用現代技術和設計手法將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其中,可以增強城市個性和可識別性,豐富城市的文化內涵,還可以塑造一個有當地文化特色、景色秀麗的城市街道景觀。
參考文獻:
[1] 焦健,穆展羽.地域性文化在新舊城區街區景觀的應用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20(9):193-194.
[2] 王歡歡.地域文化視角下的城鎮街道景觀設計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9.
[3] 廖嘉.梅山文化園黑茶文化建筑與環境設計的地域性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4.
[4] 宋妍.哈爾濱市道外區歷史街區街道景觀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0.
[5] 劉珂秀,劉濱誼.“景觀記憶”在城市文化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園林,2020,36(10):35-39.
[6] 陶鵬.文化是城市的靈魂[J].福建質量管理,2018(11):215.
[7] 周亦白.地域文化視角下的濱水景觀設計[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7.
[8] 徐悅,張磊.城市景觀的文化價值與城市形象塑造[J].美術教育研究,2018(23):52-53.
[9] 蔡靜,史正寅.城市景觀設計淺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36):8769.
[10] 原鵬.唐山市唐豐路地域性景觀更新設計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1.
[11] 宋佳.地域文化在城市街道景觀規劃設計中的理論研究[D].濟南:齊魯工業大學,2014.
[12] 黃淇麟,祝遵凌.文化要素在城市街道景觀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設計,2019,32(7):54-55.
[13] 李桃桃.城市街道路面的視覺設計研究[D].株洲:湖南工業大學,2011.
[14] 曹燁.城市街道景觀藝術空間淺析[J].中國報業,2018(20):12-13.
[15] 劉濱誼,郭璁.基于地域性景觀意象的旅游體驗行為環境構建淺論[J].經濟研究導刊,2011(35):81-83.
作者簡介:何融(1996—),女,江蘇淮安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