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韜
摘要:高中物理一直為以試驗基礎科學,但長期以往受到應試教育影響,在教學傳授中更注重一味地知識點傳授而忽略了學生的自我思維和創新等能力的培養。隨著課程改革后,各種教材不斷涌出打破了以往的固定教材局面。但新教材亦需要在各種檢驗的實施中不斷完善,而教材的對比研究便發揮著證實的作用。同一層面且不同版本的材料分析其優缺點和差異性,對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有所幫助。本文對人教版課標教材和大綱教材進行分析理解,現將闡述如下。
關鍵詞: 高中物理;人教版課標教材;大綱教材;教學質量
在當前的經濟發展上,傳統固化的試驗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于時代需求了,因此實驗教學改革存在必然性。相比于以往的大綱教材,人教版課標教材比較注重人的發展,其材料的活動設計和內容比較關注學生的思維導向能力。但隨著材料內容的選擇,編排和組織呈現上需要面臨是否體現新課改的目標和理念,是否發揮新課改作用,是否對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的促進作用等。本文基于此,結合物理教學現狀和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初步探討,希望為當前的課標下物理教學改善提供相關參考價值。
一、人教版的改整特點
1注重倡導科學性
在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對于教科書的編寫提出了明確的建立,沒有探究就沒有科學,充分了體現了新教材給予科學探討的重視程度。具體表現在:(1)將理論知識探究和實踐探究相互結合,擴展了探究的思路[1-2]。(2)改變了教材處理方式,增加了探究方式選擇性。(3)注重科學探究質量,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激勵和體驗。通過展現物理學家探究過程,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體驗,且促使了學生理解前人的探究方式。樹立體驗到探索自然規律的心路堅信和喜悅。
2 創新了結構和內容增減
刪除了功和能的緩解,原教材通過這例得出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結論,事實上,通過定性實例根據無法得到量度,定性分析最多可以得出做功越多能量轉化就越多的結論。顯然,原教材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之處[3]。而人教版對此更注重嚴謹和實事求是在得出動能定理,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變化等變化關系后,功和能量之間的關系不言而喻。其次增加追求守恒量的環節,守恒環節為自然界比較重要的關系,人教版把守恒理念提前放到能量概念之前,并滲透與能量學習全過程,比較符合循序漸進的學習理念。
二、大綱教材和人教版課標教材內容差異
1兩種教材內容的側面點
雖然兩種教材方式體代性特點,但是對于知識基礎性和表述準確性和教材的適用性仍然需要整頓。通過人教版以及大綱版想比較得出,大綱版為直接性提出了課程理念。而人教版在理念體現中比較側面內隱,再者便是兩者均以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為主,但在側重點上仍舊存在差異,大綱教科版本偏向科學探討,而人教版偏向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以及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4]。兩者側重點雖不同,但在知識的呈現上具有相互借鑒之處。但需要注重教學模式的適度,如一味地增加極限問題等表示內容反而適得其反,加劇學生學生負擔,違背了新課改理念。
2兩組教材的內容結構
高中物理的包括知識點較多,如力學,電磁學,熱學,光學。人教版偏向電磁學和力學以及熱學的知識點較多,其中熱學內容占據較高,要求也高。人教版插圖較多且形象化。但人教版的課標教材習題較少,難度低,計算量少,表明了淡化計算而重視過程分析的特點。人教版注重滲透科學思想以及研究理念,以往的教學往往忽略掉思想和方法的過程,喜歡采用方法概述和方法應用的固定灌輸模式,讓教學的效果不佳。人教版的標教材使用了計劃性和逐漸滲透性,通過循環漸進的滲透法引導學生,體現出對學生的培養式教育。同時改變了教材處理方式,增加探討方案選擇性,增加學生自主探索機會,滿足了學生在發展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性。
三、結論
綜上所述,課標教材仍然存在相關發展中的弊端,如教材雖然體現出選擇性但學生沒有收到選擇權,同時教材內容在部分的教材活動設計中不切合實際,因此降低教學效率,雖然教學素材具有時代性但又脫離了當下的實際。再者便是教材中,對于個別的物力概念表述用詞不夠精細和標準,會影響到學生對于知識專業性理解,基于此,本文對上述的問題進行教學探究,希望對物理教學的實際應用的優化中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胡嘉瑩, 張軍朋. 高中物理新舊教材力學實驗比較分析——以人教版教材為例[J]. 物理教學, 2020, 042(004):32-35.
[2]黎昳哲, 陳浩.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習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比較——以力學部分為例[J]. 湖南中學物理, 2019, 001(009): 68-71.
[3]林奕暉, 李德安. 新舊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教材中STSE內容呈現比較[J]. 物理教學探討, 2020, 038(005):19-21,25.
[4]廖伯琴. 課程標準與教材修訂(一)——基于2017版課標對高中物理教材修訂的總體思考[J]. 物理教學探討, 2020, 038(001) 1-4.